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及其时代价值

2018-01-23 20:04潘建瑞
关键词:共同体命运人类

潘建瑞

(兰州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 兰州 730050)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合作共赢,就是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同舟共济,权责共担,增进人类共同利益。”[1]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也在多次重要场合中提到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并对其思想内涵做出深刻阐释,他致力于建立更加公平、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在十九大报告中,“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出现六次,习近平总书记也明确了“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共同创造人类的美好未来”[2]这一重要思想,这是构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部分。正确理解和把握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探讨其当代价值,对于实现合作共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动中国走向世界舞台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提出的时代背景

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国际交往中多次提到的一种新理念,它主张国家、社会、人类平等相待,共同发展,使世界成为一个整体。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习近平总书记基于对现实的思考和对未来的发展的基础上提出的,具有鲜明的时代背景。

第一,国际背景。人类社会进入到21世纪以来,世界各国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由于经济全球化、科技经济一体化、社会信息化等进步因素的推动,使各个国家之间的合作也愈加频繁,不再需要用零和博弈的方式来处理国际关系,各个国家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建立了良好的伙伴关系。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许多全球性问题也日益凸显,如生态环境、安全、新能源等问题,这一系列的全球性问题不仅只是影响某一个国家的发展,同时也会威胁到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球治理体系是由全球共建共享的,不可能由哪一个国家独自掌握。”[3]因此,要妥善合理地解决全球性问题,维护全球稳定,国家之间的团结合作、互帮互助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这样的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并将其作为全球性的治理方案,向世界敞开怀抱,引领各个国家积极参与到全球治理的行动中,不断扩大我们的“朋友圈”,促使各国之间建立和平、稳定、共赢的新型伙伴关系,齐心协力、共同解决全球性问题。只有全世界共同参与、共同行动、共同努力,才能使全人类达成共识,实现人类社会与各国之间的共有共享,推动世界的合作永续发展。概言之,这一思想的提出为实现国家之间的合作共赢提供了新思路,同时也为世界的发展带来了福音。

第二,国内背景。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的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建设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主要表现在:政治方面,中国政府励精图治,不断加强内部建设,优化政府职能;经济方面,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经济实力不断攀升,综合国力也得到迅速提升;文化方面,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对外文化交流也日益频繁,文化软实力不断提高;社会方面,社会事业取得大发展,在科、教、文、卫等建设方面取得了良好成绩,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生态方面,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优化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美丽世界,这一系列的成就促使中国迅速崛起,各项事业繁荣发展,综合实力稳步提高。但是中国在取得进步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社会问题,如腐败现象、社会不良风气、生态环境等问题凸显。要避免各种社会问题的不断扩大,就要将社会作为一个整体,将个体与社会统一起来,树立整体意识和全局意识,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在当前,全国各族人民满怀激情,为了实现两个一百年的目标而努力奋斗,而中国也将努力担当起大国责任,将中国命运与世界命运联系在一起,把中国自身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紧密相连,把自身利益与全人类利益相统一,共同建设美好家园。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新理念的提出,有助于我国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让世界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中国的进步,从而为我国与世界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最终推动世界的和谐有序发展。

第三,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始终秉承着“和羹之美,在于合异”的坚定理念和胸怀在中国代代相传,这种丰厚的文化基因根植于中国人民的精神世界和实践行为之中,折射出中华民族浓厚的人文价值情怀。由此可见,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和合”“大同”的文化智慧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提出的助推器。在与其他各国的发展过程中,我国非常重视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并将其作为与世界交流的重要文化资源,加强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互鉴,展现中国智慧。习近平也进一步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积极发掘中华文化中积极的处世之道和治理理念,通过从中汲取精华和营养找寻同当今时代精神、发展潮流和世界大势的契合点、共鸣点。”[4]在经济全球化、价值多元化、文化多样性的发展背景下,霸权主义、强权主义的出现必然成为阻碍国家之间共同发展与合作的重要因素,基于此,要打破这种思维,就必须坚持开放包容、良性互动、和谐共生的理念,在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国家之间始终秉持和谐思维,尊重不同文化特色,兼收并蓄,实现命运与共、和平共享的发展。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提出就是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对中国传统“和”文化的深化,其精髓在于追求均衡发展、和合共生,在多元文化中碰撞交融,推动人类文明的共同进步,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和而不同”“天下为公”的理念是遥相呼应的,也进一步彰显了中国的文化自信。

二、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深刻内涵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它彰显的是一种新的国际观、发展观、价值观和共享观,为中国与世界的共同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第一,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一种新的国际观。其主要表现在吸取不同文化特色、尊重不同文明形态,迎接新挑战、解决新问题,共同推进全球治理等方面。首先,在吸取不同文化特色、尊重不同文明形态方面,人类创造了丰富多样的文化和文明,人类创造的具有多样性、民族性、时代性特征的文化与具有悠久性、持续性、兼容性特征的文明构成了人类社会的有机整体,不同文化之间进行交流与合作,不同文明形态之间进行融合与互鉴,促进人类社会的共同进步。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强调世界是一个整体,在尊重世界多样性和差异性的基础上,提倡在促进中国发展的同时,要紧跟时代潮流,互学互鉴、补齐短板、共同繁荣进步,推动世界文化和文明的融合与发展。其次,在迎接新挑战、解决新问题方面,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人类社会也随之出现了各种问题,如恐怖主义、安全、地区贫困、生态恶化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局部地区的发展,而且也会影响全局,若仅靠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力量来解决问题是难以实现的。因此,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提倡从多角度、全方位考虑,国家与地区之间要做到团结协作、互相学习,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和智慧,汇聚力量,形成合力,共同迎接挑战、解决问题。最后,在全球治理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5],这将世界各个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在面对全球性问题时,需要各个国家共同协商、通力合作。由此,习近平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在提倡共商共建共享理念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实现全球治理的目标。

第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一种新的发展观。其主要表现在:一方面,从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主题的角度出发,实现人类社会的和平永续发展任重道远,而发展则是解决问题、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和核心。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6],并且号召全球“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7]。这表明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将世界的发展与中国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对面向人类社会、面向世界的发展进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的发展观,就是谋求开放创新,推动共同发展、和平发展、包容发展、联动发展、共享发展,体现了新发展观整体性和互惠性的特征。另一方面,从五大发展理念的角度来看,中国未来的社会、经济、文化、生态等方面的发展也必须坚持开放发展的原则,使其能够更加全面地融入世界发展的体系之中,充分发挥中国的优势,开拓中国开放发展的空间,实现中国与世界的全方位发展。此外,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基础之上,坚持共同利益原则,将中国的利益与世界的利益相结合,统筹兼顾,全面发展,实现中国与世界的互利共赢。由此可见,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中蕴含的新的发展观,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使世界各个国家都能够秉持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原则,实现互惠共赢。

第三,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一种新的价值观。随着经济全球化、网络信息化的飞速发展,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逐渐发展成为一个整体,彼此之间的依存度不断加深,形成一个利益相关、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在全球范围内大约有超过两百多个国家和地区,不同的背景和国情使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具有多样性、差异性的特征,无论是从社会制度、价值观念层面还是从历史传统、文化背景层面都存在巨大的差异,同时具有自身的优势和特点,但是就从整体性而言,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又具有和平、发展、公平、正义、和谐、自由的共同价值。因此,为了使这种共同价值能够发挥重要作用,维护这种命运相连的共同体,就有必要提出一种新的价值观推动世界向前发展,引领人类创造出更美好的未来。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中蕴含的新的价值观,既表达出了各国家之间追求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共同愿景,又反映了以人民为中心,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最高价值诉求,引导全人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价值理念,摒弃错误的价值理念,努力追求全人类的共同价值观,实现人类社会的和谐、美丽发展。

第四,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一种新的共享观。其表现为共享尊严、共享发展成果、共享安全保障三个方面。首先,共享尊严。尊严是指可尊敬的身份或地位不容侵犯。从法律意义上来讲,尊严就是人的权利和人格应该被尊重;从社会学角度来讲,尊严是对社会中与他人或群体发生社会关系的个人给予的尊重和认可,由此形成的一种令人敬畏的身份或地位;从主体构成来讲,分为个人尊严、社会尊严、国家尊严。而国家尊严是在国与国之间,无论实力大小强弱,享有的主权都应该得到尊重和承认。人类是共享尊严的命运共同体,就是要“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8],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彼此尊重,使各个国家和民族共同享受尊严。其次,共享发展成果。共享发展成果就是各国、各民族人民应该共同享受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发展过程中取得的优秀成果与红利,合理分配利益,促进各国与世界的共同发展。最后,共享安全保障。面对全球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威胁,各国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也要维护他国安全,坚决不能做出以邻为壑、损人利己的不良行为,要同心协力共同应对挑战。共享安全保障就是在面临压力、危机时,不能单打独斗,要合作应对,化危机为生机,是“合作安全、集体安全、共同安全”[8]的集中体现。

三、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价值意蕴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提出,切中了时代发展的脉搏,顺应了世界人民的意愿,为推动新型国际关系的构建,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协调发展,迈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具有重要价值。

第一,有助于推动新型国际关系的构建。近年来,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日益凸显,网络信息技术的步伐也不断加快,国与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越来越密切,这一系列的发展动态促使各个国家和地区从经济、贸易、社会、文化再到生态联结成为一个整体,互相合作,互惠互利,使世界成为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统一体,助推国与国之间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特征。如今,全球化时代的不断发展既给人民带来了福音,同时也带来了生态问题、部分地区发展不稳定问题等。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提出,就是针对现存问题进行全面考察,抓根本、找重点,本着互商互谅、互学互鉴的原则,为解决当代问题提供新的思维视角,树立国家共同体意识,以合作共赢为核心,政治上主张平等相处、相互尊重,反对霸权主义;经济上坚持开放发展原则,互帮互助、互惠互利;文化上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生态上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构筑绿色发展体系;在国际关系中要共同制定公平合理的规则,发挥各国优势,整合各国力量,推动和平发展、公平正义、和谐美丽的新型关系的构建。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我们应该顺应时代潮流,打破旧的思维模式,勇于创新,正视全球性问题,抢抓机遇,努力实现共同利益最大化,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强化国与国、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互动,在这一过程中,我们都应该主张“国家不论大小、强弱、贫富,都应该平等相待,既把自己发展好,也帮助其他国家发展好。大家都好,世界才能更美好”[9]。要把人民梦、中国梦、世界梦连接起来,共同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努力“探索构建不设假想敌、不针对第三方、具有包容性和建设性的伙伴关系”[10]提供价值导向。

第二,有助于推动中国同世界的交流与认知。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作为当代中国积极倡导的一种新的外交理念,糅合了优秀文化与智慧的结晶,绝非凌空蹈虚。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立足于打破世界二元对立,摒弃你输我赢的旧观念,实现各国之间的有效融合与互动。一方面,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主要表现为“‘天下为公’‘兼济天下’‘大邦者下流’的天下情怀,追求‘和而不同’‘和衷共济’‘协和万邦’的‘和合’文化”[11]。从本质上讲,这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了和谐的文化精神、价值理念和哲学思维,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正是在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与智慧的基础之上,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推向世界,加深世界对中国的了解,坚定对中国的认识,促进各个国家和中国的交流与合作,同时也向世界传播了中国优秀的“和”文化。另一方面,当今世界,国家和地区之间具有差异性,存在着不同的种族、宗教、文化、习俗等,但是各国人民都拥有共同的愿望,就是追求和平、发展、自由、和谐,这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内涵可谓是如出一辙。正因如此,每当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场合提到人类命运共同体时,都会受到来自各国人士的赞赏和回应。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不仅继承和发扬了古今中外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智慧,而且与外国的优秀思想文化是一脉相承的,它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促使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这对深化中国同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加强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认知具有重要作用。

第三,有助于推动经济社会和生态协调发展。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具有丰富的内容,其中就包含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主题,就是说,人与自然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是一个共生共存的命运共同体。人类是自然界的产物,依赖自然界,同时也是自然界的一员,必须尊重和善待自然,开发改造自然要遵循自然规律,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这表明我们要合理利用自然,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这有助于推动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然而,在当今全球化迅速发展的背景下,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实现了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但与此同时,也给全球带来了生态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严重问题,致使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失衡,全球生态问题日益严峻,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也失去了活力。因此,要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协调发展,维护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就要运用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站在整个‘类’发展的高度,以人所拥有的方式,体认自然的主体性,赋予自然以人道主义,从而履行尊重自然的义务,形成尊重自然的自觉”[12],促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此外,还应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倡导全球走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道路,优化国际发展环境,积极参与经济合作,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总之,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丰富内涵,为促进全球多领域、多方位的发展,实现全球的双赢、共赢奠定了基石,对全球经济社会与生态的协调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四、结语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提出,彰显了中国的自信与能力,为世界贡献了中国智慧,它既符合各国的发展要求,又具有和而不同、求同存异、聚同化异的特征。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提出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加强中国与世界的交流合作、维护世界和平发展、创造和谐美丽世界提供了新思路,旨在实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13]的美好世界。

参考文献:

[1] 李向阳.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指引全球治理改革方向——深入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EB/OL].[2017-03-08].http://www.cssn.cn.

[2] 秦金月.中共十九大开幕,习近平代表十八届中央委员会作报告[EB/OL].[2017-10-18].http://www.china.com.cn.

[3] 习近平.坚持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正确方向 促进亚太地区和世界和平稳定发展[N].人民日报,2015-09-04(1).

[4] 习近平.推动全球治理体制更加公正更加合理 为我国发展和世界和平创造有利条件[N].人民日报,2015-10-14(1).

[5]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271.

[6]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重要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265.

[7] 习近平.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 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09-29(2).

[8] 习近平.顺应时代前进潮流 促进世界和平发展——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N].人民日报,2013-03-24(2).

[9] 习近平.中国发展新起点 全球增长新蓝图——在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N].人民日报,2016-09-04(3).

[10] 王毅.携手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N].人民日报,2016-05-13(7).

[11] 张永红,殷文贵.“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生成、价值与实现[J].思想理论教育,2017(8):31-37.

[12] 张永红,殷文贵.“尊重自然”的马克思主义解读[J].理论导刊,2015(12):50-53.

[13] 费孝通.论文化与文化自觉[M].北京:群言出版社,2007:109.

猜你喜欢
共同体命运人类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爱的共同体
命运的更迭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人类第一杀手
论《飞越大西洋》中的共同体书写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命运秀
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