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视阈下糖尿病患者管理模式探析

2018-01-23 19:31闫冠韫陈洪恩李舜王长义尹梅
中国全科医学 2018年9期
关键词:医生社区糖尿病

闫冠韫,陈洪恩,李舜,王长义,尹梅*

糖尿病(DM)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和/或作用缺陷所导致的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等代谢紊乱,并以长期高血糖为主要标志的综合征。长期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可发生眼、肾、脑、心脏等器官及外周神经、皮肤等组织的并发症,导致残废或者早亡。据国际糖尿病联盟统计,2011年全球有3.7亿糖尿病患者,其中80%的患者在发展中国家,预计到2030年全球的糖尿病患者将达到5.5亿[1]。2014年一项关于中国成年人糖尿病发病率的研究显示,我国18岁以上人群糖尿病的患病率从1996年的3.21%上升到2013年的12.60%,至少有9 700万糖尿病患者和1.5亿糖尿病前期人群[2]。2014年我国糖尿病医疗费用达803.3亿元,占慢性病医疗费用的5.0%,直接医疗费用以每年19.9%的速度增长[3],由于血糖控制不佳,发生并发症及其致残、致死而消耗的医疗资源是导致医疗费用增长的重要原因[4]。

糖尿病是一种复杂的慢性终身性疾病,对糖尿病的治疗是一项长期过程。以生活方式为主要内容的危险因素管理在糖尿病治疗中与药物治疗同等重要,而传统危险因素管理需要大量的卫生、人力资源。伴随大数据和云计算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医疗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医疗服务模式,网络及信息系统每天均产生大量的安全数据,并且产生的速度越来越快。因此,探讨大数据视阈下,如何利用互联网的广覆盖、智能化、便捷性、移动性、多样性等特点,大幅提高糖尿病患者管理效率,直接、全面、系统地进行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本研究背景: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老龄化进程的加速,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正在呈快速上升趋势,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之后的另一个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重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糖尿病的急、慢性并发症,尤其是慢性病并发症累及多个器官,致残、致死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并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1 糖尿病患者管理现状分析

依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版)的规定要求,目前我国大部分区域实施的糖尿病管理是医院-社区综合管理模式[5],辅之以自我管理小组、“糖友”俱乐部等形式。具体内容是,建立慢病档案、定期随访、责任医生指导、治疗与宣教相结合[6]。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糖尿病患者平均年龄62.6岁,72%的患者合并高血压或血脂异常[7];医疗费用支付保障较高的(公费、居民医疗保险)人群相比自费等保障程度较低的人群血糖达标率高[8]。关于糖尿病药物治疗与血糖控制,运用自我饮食管理控制和主动积极地有氧活动疗法对1/3的2型糖尿病患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8]。对糖尿病患者实施个体化的治疗管理方案,能明显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脂、血压、体质量等监测的指标[8],从而减少对机体靶器官的侵害,降低心血管等疾病的发生率和病死率。但不容乐观的是,2013年大型横断面调查数据显示,只有25.8%的糖尿病患者接受降糖药物治疗,而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中仅有39.7%血糖控制良好[9]。因此,我国糖尿病管理现状亟待改善。国内开展了一些糖尿病管理的干预研究。大庆糖尿病预防研究中心采用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结合的方式,进行饮食和运动等生活方式的干预,结果显示,在干预的6年期间,干预组相比对照组糖尿病发病率降低了51%,长期随访显示,干预组发生糖尿病比对照组平均晚3.6年,心血管死亡风险降低41%[10]。可见生活方式的干预管理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有着较好的预防和控制作用,但该模式在推广应用方面仍有诸多局限性。

目前,医院-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在实际运行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1 人才紧缺 社区是糖尿病患者管理的重要阵地,由于糖尿病患者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社区管理人员和医务人员,尤其是全科医生配置数量明显不足,存在大量人才缺口。全科医生是初级卫生保健的主要服务者。国外全科医生的待遇水平相对较高,通常是社会平均收入水平的2倍以上;而国内全科医生待遇水平与社会平均收入水平基本一致,但服务患者数量较多[11]。因此,建议提高全科医生待遇,鼓励更多的医生从事全科医疗服务。

1.2 管理效率有待提高 首先由于社区和医院缺乏互联互通的共享数据平台,信息无法共享,导致医护人员无法及时了解患者体征数据,不能在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给予糖尿病患者有针对性的干预和指导。同时,造成重复建档和重复检查等,浪费了有限的卫生、人力资源;其次由于软件和硬件设施的缺乏,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医师以及糖尿病管理者对健康教育的意义认识不足,缺乏一对多的健康宣教、知识讲座等教育模式,健康教育受众有限,从而患者的依从性较差,参与度不高。同时,由于缺乏有效的数据化考核和激励机制,医护人员缺乏健康教育的压力和动力。由于全科医生大量匮乏,使得医患信息沟通不足,医患关系陌生,患者主动接受管理的意愿偏低。

1.3 管理内容不系统 由于人才缺乏、患者-社区-医院之间的数据信息断档,直接导致医院和部分社区对糖尿病患者的管理不够系统、全面。调查信息显示,社区医生常只关注患者的血糖管理,缺乏对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防治[12]。大部分社区没有将肾功能、尿微量蛋白、心电图、胸部X线检查、眼底检查作为糖尿病管理质量的考核指标[6]。有些地区虽然建立了糖尿病管理平台[13],但均集中在患者血糖监测,对于糖尿病这种特殊的慢性病,更需要日常饮食、运动和健康教育等方面的指导,应建立一个以“五架马车”(糖尿病教育、血糖检测、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为核心的“患者-社区-医院”全方位的糖尿病数据信息管理平台,以实现体检-筛查-干预-随访的综合干预,帮助患者做好日常管理和监测。

本文创新点:

文章立足于我国糖尿病管理现状、存在问题,结合互联网的信息交互技术和移动应用技术,通过探讨建立虚拟货币、人工智能等新模式,旨在有效预防和控制糖尿病,增进医患和谐,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疾病负担,保障人民健康。

2 大数据视阈下糖尿病患者管理模式中的应用

基于大数据视阈下,针对我国糖尿病患者管理现状、存在问题和糖尿病患者医疗服务的数据信息化、便捷化的需求,运用互联网的信息交互技术和移动应用技术,通过探讨建立一体化信息系统、移动互联网、物联网、虚拟货币、人工智能的糖尿病管理模式,提高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降低信息交流和信息数据采集成本、促进医患交流、提高医生和患者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实现预测、评估甚至诊断。

2.1 一体化数据信息系统 应用互联网技术,建立患者-社区-医院三位一体的数据信息共享系统平台,实现体检-筛查-干预-随访的健康干预路径,是提高管理效率、解决糖尿病患者管理缺陷的重要武器和装备。建立一体化信息数据系统,可对接二甲、三甲医院等诊疗平台与社区随访等公共卫生平台,避免因“数据壁垒”造成的重复工作,协调不同区域的医疗资源;在合理保护患者隐私的前提下,一体化数据信息系统可使不同卫生服务机构之间共享电子病历、检查结果等数据信息,避免重复建档和重复检查等工作。一体化数据信息系统是实现快捷的双向转诊、分级诊疗及糖尿病患者一体化管理的基础,极大地方便患者就医,更高效地使用医疗资源。上级医院可随时查询患者在社区的体检、随访情况,并做出更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而社区可结合上级医院的诊疗方案及时进行更有针对性的糖尿病患者健康指导。

2.2 移动互联网、自助管理 移动互联网即互联网APP,或智能手机APP,或移动端,在糖尿病管理上具有巨大的潜力,且对降低数据信息交流成本,减轻医疗负担具有重要意义。互联网+的数据信息交流主要包括糖尿病医疗服务信息、个人信息(个人特征、病情、医嘱执行情况、危险因素等)、医患即时沟通和健康教育等方面。

(1)预约挂号、缴费、获取病情信息以及治疗效果反馈等医疗服务数据信息均可以在智能手机APP完成,极大地方便了需要长期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同时运动、服药提醒功能还能促进患者运动、规律服药及血糖状况的改善。(2)糖尿病管理中繁琐的患者信息采集,包括个人基本情况、疾病的主观症状、用药后的反应、医嘱执行情况、疾病相关危险因素等,均可以利用智能手机APP来自助完成,可极大减少医护人员在疾病管理过程中的繁琐的信息采集工作。(3)使用互联网APP医患的即时互动和医生的及时反馈,对于增进医患关系,增强患者的依从性具有重要意义。(4)传统的健康教育受到场地、时间等影响,受众范围小,而基于智能手机APP的健康教育具有更高的覆盖率和传播影响力。受众从患者拓展到家庭、社区和社会等层面[14],教育内容从饮食、运动和药物治疗拓展到心理、并发症预防与处理以及足部护理等多方面,教育形式多为图文结合及视频等易于接受的方式。

2.3 物联网 物联网是在互联网和通信网的基础上,利用传感器等感知技术与智能装置对物理世界进行感知识别,实现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数据信息交互。接入的物理感知设备包括血糖仪、血压计等体检设备,也包括可穿戴健康设备。物联网把体检和健康档案从医院中释放出来,使之成为患者自我管理的一部分。不仅减少医务人员的工作量,还促进了患者的参与和自我管理。以深圳市南山区的“健康小屋”为例。在社区设置健康小屋,配置血糖仪、血压计、身高体质量测量仪等体检设备。经过培训,居民可自行前往健康小屋进行体检自测,并自填生活方式等健康相关问卷进行自评。体检和自评结果数据信息可自动录入健康管理系统并生成报告,通过健康管理APP及时反馈给医生和患者本人。医生可根据体检数据信息,结合患者就诊情况,及时给予患者个体化的健康指导和干预。

2.4 虚拟货币 虚拟货币类似论坛中的积分,一方面用来鼓励患者进行自我数据信息健康管理,另一方面激励医生参与和实施健康管理,与此同时增加管理的乐趣。患者可通过自填问卷、自我体检、服药锻炼打卡等自我数据信息的管理行为来获取虚拟货币,并可以兑换相应的医疗卫生服务,还可评价医生的服务态度与质量;而医生通过与患者有效的互动交流,推送健康教育知识以及获得患者好评等方式获得虚拟货币,并以此兑换绩效。此外,医生和患者还可通过转发健康管理消息和邀请他人参与管理的方式赢取虚拟货币红包。虚拟货币是互联网思维的产物,建立了基于网络的行为激励机制,强调自我数据信息管理和参与度的同时,让健康管理更有趣。深圳市南山区卫生机构与国内某大型互联网公司合作、开发的微信公众号平台可完成上述功能。

2.5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基于大数据分析、云计算、深度学习等信息技术,可自动分析诊断和决策,是解决庞大的糖尿病患者健康需求的利器。人工智能不仅能预测传染病趋势,对糖尿病管理也起到重要作用。糖尿病发病机制复杂、病程长,且监测所产生的数据大,常超出传统管理和统计分析能力。人工智能可通过对大量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进行分析,包括挖掘电子病历中的文本信息,结合个人饮食、睡眠、运动、体征、血糖仪等数据,建立预测模型,评估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对于糖尿病并发症的管理,人工智能同样发挥着巨大作用。例如,谷歌人工智能通过深度学习可以迅速识别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迹象[15]。目前测试的结果显示,该算法与眼科专家诊断结果相当,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和特异度[16]。该技术正在进行更多的临床试验以获得相关监管机构的认可。这一技术的应用尤其适合于偏远、缺少医生的地域,让更多的糖尿病患者能尽早治疗,避免因视网膜病变而失明。

3 结论

本文探讨了大数据视阈下糖尿病患者管理的5种模式,通过数据共享和平台对接,实现不同层级医疗机构一体化数据信息管理与互联互通;通过移动互联网的应用,降低医生与患者数据信息交流的成本,方便诊疗和随访,促进糖尿病健康教育;通过物联网及健康小屋,解决健康档案、体检等数据信息采集低效的问题;通过虚拟货币模式,提高医生和患者参与健康管理的积极性和参与度;通过人工智能的智能化管理,扩大糖尿病患者管理的深度和广度。

大数据时代糖尿病管理相比传统管理模式,具有广覆盖、智能化、便捷性、移动性、多样性等优势,可降低数据信息交流成本和医疗成本,减轻医务人员工作量和患者疾病负担,增加医生和患者的参与度,促进医患和谐,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从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最终实现以患者为中心的智能化、个性化服务管理。然而,大数据视阈下糖尿病患者管理仍然存在一些亟待完善之处。(1)用户数据安全性及隐私保护等问题。按照伦理和法律等要求,医疗机构在对用户信息操作时,须得到本人授权后才能使用,但这是互联网便捷和共享特性的矛盾。如何做到便捷的同时,保护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是互联网管理的有一个新课题。(2)糖尿病患者多来自年龄较大的群体,对互联网管理模式的接受度还有待提高,相关的网络和现场操作仍需设计得更加友好和直观。(3)智能手机APP应用的长期线上管理有效性仍需进一步评价。科技进步和互联网的发展,使数据采集、存储、处理技术快速发展,糖尿病患者管理模式必将更加成熟,应用性会更加强大。

作者贡献:闫冠韫、王长义、尹梅负责文章的构思与设计、研究的实施与可行性分析;陈洪恩、李舜负责文献的收集、整理;闫冠韫、陈洪恩、李舜负责撰写论文;闫冠韫、李舜负责论文修订。

本文不足:

(1)用户数据安全性及隐私保护的问题没有阐述;(2)糖尿病患者多来自年龄较大的群体,如何提高对互联网管理模式的接受度没有阐述。

本文无利益冲突。

[1]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4,6(7):447-498.DOI:10.3760/cma.j.issn.1674-5809.2014.07.004.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 Diabetes Society.Guideline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type 2 diabetes in China (2013 edition)[J].Chinese Journal of Diabetes,2014,6(7):447-498.DOI:10.3760/cma.j.issn.1674-5809.2014.07.004.

[2]徐瑜,毕宇芳,王卫庆,等.中国成人糖尿病流行与控制现状——2010年中国慢病监测暨糖尿病专题调查报告解读[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4,30(3):184-186.DOI:10.3760/cma.j.issn.1000-6699.2014.03.002.

XU Y,BI Y F,WANG W Q,et al.Prevalence and control of diabetes in Chinese adults-the interpretation of a 2010 China Noncommunicable Disease Surveillance report[J].Chinese Journal of Endocrinology and Metabolism,2014,30(3):184-186.DOI:10.3760/cma.j.issn.1000-6699.2014.03.002.

[3]胡善联,刘国恩,许樟荣,等.我国糖尿病流行病学和疾病经济负担研究现状[J].中国卫生经济,2008,27(8):5-8.DOI:10.3969/j.issn.1003-0743.2008.08.002.

HU S L,LIU G E,XU Z R,et al.Current status of epidemic and economic burden of diabetes mellitus in China[J].Chinese Health Economics,2008,27(8):5-8.DOI:10.3969/j.issn.1003-0743.2008.08.002.

[4]严小惠,姚苏宁.糖尿病社区治疗药物及经济学评价[J].中国全科医学,2004,7(4):259-260.DOI:10.3969/j.issn.1007-9572.2004.04.024.

YAN X H,YAO S N.Medical and economic evaluation of diabetes in community[J].Chinese General Practice,2004,7(4):259-260.DOI:10.3969/j.issn.1007-9572.2004.04.024.

[5]翁根龙,沈宇.三级医院-社区卫生一体化管理慢性病综合干预模式探讨[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2):292-294.DOI:10.3969/j.issn.1008-5971.2012.02.060.

WENG G L,SHEN Y.A discussion on comprehensive intervention of chronicle disease under Third-Grade-Hospital-Community health integrated management mode[J].Practical Journal of Cardiac Cerebral Pneumal and Vascular Disease,2012,20(2):292-294.DOI:10.3969/j.issn.1008-5971.2012.02.060.

[6]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 )[S/OL].(2017-03-28)[2017-12-23].http://www.moh.gov.cn/zwgk/jdjd/201703/aefef3d0b2a14279b76ad57d7e7a2c4e.shtml.

[7]JI L,HU D,PAN C,et al.Primacy of the 3B approach to control risk factors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type 2 diabetes patients[J].Am J Med,2013,126(10):925,e11-22.DOI:10.1016/j.amjmed.2013.02.035.

[8]张金苹,金丽霞,赵文惠,等.北京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医疗保障水平与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相关性分析[J].中华糖尿 病 杂 志,2016,8(8):463-467.DOI:10.3760/cma.j.is sn.1674-5809.2016.08.004.

ZHANG J P,JIN L X,ZHAO W H,et al.Relationship between personal medical care and microvascular complications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in Beijing[J].Chinese Journal of Diabetes Mellitus,2016,8(8):463-467.DOI:10.3760/cma.j.issn.1674-5809.2016.08.004.

[9]XU Y,WANG L,HE J,et al.Prevalence and control of diabetes in Chinese adults[J].JAMA,2013,310(9):948-959.DOI:10.1001/jama.2013.168118.

[10]LI G,ZHANG P,WANG J,et al.The long-term effect of lifestyle interventions to prevent diabetes in the China Da Qing Diabetes Prevention Study: a 20-year follow-up study[J].Lancet,20

[11]孙子林,刘晶宝.糖尿病自我管理支持视角下互联网对分级诊疗的影响和促进[J].中国全科医学,2016,19(36):4438-4441,4446.DOI:10.3969/j.issn.1007-9572.2016.36.007.

SUN Z L,LIU J B.Effect of the Internet on hierarchical medical system for diabet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iabetes self-management support[J].Chinese General Practice,2016,19(36):4438-4441,4446.DOI:10.3969/j.issn.1007-9572.2016.36.007.

[12]汤春红.英国医疗模式对上海闵行区实施医疗联合体的启示[J].中国卫生资源,2013,16(2):148-150.DOI:10.3969/j.issn.1007-953X.2013.02.027.

TANG C H.The enlightenment of British medical model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medical union in Minhang District,Shanghai[J].Chinese Health Resources,2013,16(2):148-150.DOI:10.3969/j.issn.1007-953X.2013.02.027.

[13]蔡玉萍,孙良臣,许新华,等.糖尿病患者基于移动终端健康服务平台管理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17,24(13):72-75.DOI:10.16460/j.issn1008-9969.2017.13.072.

CAI Y P,SUN L C,XU X H,et al.Health management of diabetic patients through mobile-based follow-up platform[J].Journal of Nursing,2017,24(13):72-75.DOI:10.16460/j.issn1008-9969.2017.13.072.

[14]吴庆斌,周佩如,魏曦.“互联网+糖尿病管理”平台设计及应用[J].中国数字医学,2016,11(9):27-29,63.DOI:10.3969/j.issn.1673-7571.2016.09.009.

WU Q B,ZHOU P R,WEI X.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Internet+Diabetes Management " platform[J].China Digital Medicine,2016,11(9):27-29,63.DOI:10.3969/j.issn.1673-7571.2016.09.009.

[15]梁志伟,周丽文,张晓阳,等.基于移动互联网眼底成像的糖尿病眼底病变防控模式与实践研究[J].中国数字医学,2016,11(11):2-5.DOI:10.3969/j.issn.1673-7571.2016.11.001.

LIANG Z W,ZHOU L W,ZHANG X Y,et al.Prevention and control mode and practice of diabetic fundus lesions based on the mobile internet fundus imaging[J].China Digital Medicine,2016,11(11): 2-5.DOI:10.3969/j.issn.1673-7571.2016.11.001.

[16]谷歌化身眼科专家,用深度学习诊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EB/OL].(2016-11-30)[2017-11-06].https://www.leiphone.com/news/201611/u89FFlar22fDNoKA.html.

猜你喜欢
医生社区糖尿病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最美医生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社区大作战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医生
望着路,不想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