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时期中国艺术歌曲特点之我见

2018-01-23 18:04
黄河之声 2018年11期
关键词:五四艺术歌曲时期

陈 秀

(广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1)

18世纪末19世纪初,艺术歌曲随着欧洲浪漫主义文学运动而逐渐兴起。在新文化运动时期,浪漫主义文学被一些留学欧美专学或者兼学音乐的音乐家引进中国,并在五四精神的感召影响下,以萧友梅、赵元任、黄自等为代表的艺术家的推动下迅速生根发芽。五四新文化期间先进的知识分子总结社会发展的经验教训,充分的认识到国家崛起,实现中国伟大复兴,必然需要进行思想改革,破除旧文化发展新文化,彻底改变文化心理格局。因此,这一时期也被认为是对中国思想文化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它极大的冲击了封建主义及伦理道德束缚,宣扬科学民主,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一、中国艺术歌曲在五四运动时期的发展历史

(一)起源

中国艺术歌曲最早起源于很早之前的选曲填词的学堂乐歌上,真正出现于五四运时期。中国艺术歌曲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当时社会上追求新思想新文化的浪潮推动。在二十世纪初掀起一场重大革命,即五四运动。它具有双重意义,不但是一场爱国运动,也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高举科学与民主,极大的冲击封建迷信思想对人们的统治。艺术歌曲产生的条件主要有:(1)学校注重通过音乐对学生进行艺术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观点及境界。教学观念的更新解放了青少年的思想,客观上促进了艺术歌曲的形成。(2)留学欧美的音乐家例如黄自、赵远任等,将西方古典,浪漫的音乐理论于作曲技术引进中国,为中国艺术歌曲创作提供新的元素和题材。将传统音乐元素于现代新元素结合,促进一些优秀作品的出现,即中国艺术歌曲。

(二)发展过程

我国艺术歌曲起源于古代学堂乐歌中的选词填歌,有许多学校教学都会用欧美或者日本已经存在发行过的歌曲来教学作词;仅有少数人会用到中国传统的民谣作为灵感来源,大多数都是应用西方欧美词调加进自己的创作中去,比如《竹马》《送别》等。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冲击,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中国出现重大变革。中国新文化新知识的探索浪潮,在1920年起开始热门起来。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促进了中国音乐事业进入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开启了新的发展空间。特别是艺术歌曲的创作发展,它是中西文化共同碰撞和融合下的产物。在经历了学堂乐歌以曲填词阶段之后,中国作曲家根据西方国家现代作曲技法和和声理论,并吸收了中国民族音乐元素,创作了大量的中国艺术歌曲。二十世纪是中国艺术歌曲起步发展阶段,在1920—1930年初;一大批作曲家在1920-1938年初,怀揣着国家复兴、民族崛起的伟大情怀填充到创作艺术歌曲中去。勇敢的承担起时代重任,作曲技巧上取得很大成功,敢于尝试新的技巧,并且取得很大成功。但是也有很大缺点,在一些艺术歌曲中,盲目的模仿西欧艺术歌曲创作的技巧运用到创作不同主题,反应中国现状,表达强烈的爱国情怀的艺术歌曲中。

到了三四十年代,艺术歌曲创作达到空前繁荣,因为中国社会风起云涌,中华民族面临艰难考验,这些深深影响着音乐家的心灵,他们广泛吸收民族音乐的精华,使得艺术歌曲具有更强的群众基础。建国以后,社会和人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艺术歌曲的创作也出现了新气象,一大批民歌改编的艺术歌曲应运而生,同时也创作了一批以毛泽东诗词为题材的艺术歌曲。文革十年期间,艺术歌曲的创作面临艰难考验,作曲家在艰难的条件下任然创作出了一部分优秀的艺术歌曲作品。改革开放以后到新时期,由于时代造就了一大批优秀的作曲家,艺术歌曲出现了第二次创作高峰,创作出了许多反映新时代、歌颂新生活的作品。

二、中国艺术歌曲在“五四”运动期间体现的艺术特点

(一)创作特点

为了明确表达诗歌的意境,西欧歌曲创作的题材多用著名的人物或诗来普曲或者填词。中国艺术歌曲在五四运动时期也具有明显的此种特征,艺术歌曲在谱曲和填词上,常常使用古代著名诗词例如李白,白居易等诗词著作,也会应用近现代受欢迎的新体诗,像胡适、鲁迅、徐志摩等。进一步加深艺术歌曲的意境,给听众带来赏心悦目感。从另一方面来说,这种独特的创作技巧,丰富了艺术歌曲的内涵,创作作品更加显赫。

五四时期音乐创作特点主要体现在歌曲创作的形式上,积极吸收借鉴了德国的创作技巧和经验,并将这些经验总结于中国的传统音乐形式结合起来,最终创作出中西方文化结合的艺术歌曲。这种新的作品,不仅添加新的元素,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创新,而且也体现中国特色,展现中国风采。

首先,在歌曲的结构框架上面,借鉴欧洲传统音乐的创作方式,采用单一单二单三几部曲的方式,是对西欧优秀歌曲创作技巧上的较好借鉴和融合。单一单二单三每个曲式都有各自的特征,(1)单一乐段曲式的歌曲,结构严密,罗辑思维强,内容表达更加显然。比如歌曲《花非花》《枫桥夜泊》等,作品在创作手法上一挥而就,却其中的将思想感情深深地刻入歌曲中去了。(2)单二段曲式创作出来的歌曲,内容深奥,引人深思。在音乐形上更加复杂,丰富多变。像《大江东去》。(3)三段部曲式构造出来的艺术歌曲,逻辑结构颇有特点将对比于重复相结合。虽然音乐思想感情发生了婉婉起伏的改变,但是最终还是返回到了原点。典型作品有,夏之秋的《思乡曲》。

其次,引用德国、澳大利亚传统音乐中关于曲调、填词的理论和实践。譬如,伟大音乐家赵元任的著名曲目《教我如何不想他》就是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整个歌曲是由四个最基础的音乐段落构建,作曲者灵巧地在曲调押韵、曲调情境这两个层面,这两个创作人运用特殊的将曲调交相辉映的手段,包装华丽的歌词,展现出歌曲雄浑的意境。在这首歌曲中,衔接歌曲的四小段歌词都以E大调为主,然而却适当的运用挑性转换在不同的段落上。歌曲中,开头几段从E出发,结尾却在属调B上,在钢琴的期间,需要弹奏者精湛的技巧,去完成曲调间来回转换。后几段则从同主音e小调出发,在主音E大调上结尾。逐渐形成一个以主调为基础,多种调性融合的调性结构,充分体现了主调的协调统一

最后,引用欧洲艺术歌曲在伴奏和声织体中选择与运用方面的经验,将这些经验总结并且引用到中国艺术歌曲音乐作品的内部结构的创作中。像上一段已经提到的赵元任创作的另一部曲子《卖布遥》,除此之外还有《听雨》等艺术歌曲,构思巧妙,旋律优美令人回味无穷。并且将伴奏中同音反复,贯穿到整个歌曲中,像是细雨的敲打声,营造出了一种充满画面感的艺术气氛。

(二)音乐特点

中国艺术歌曲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音乐风格主要特点是:主要思想是立足于现实主义,追求作品的民族性和价值观世界观的审美性。

1.立足现实

五四时期的作品主要特征有:第一,着眼于现实主义,将现实生活中的题材写进歌曲中。第二,富有新的元素,借鉴他国经验和技巧。在这一时期出现的作品,贯彻现实主义精神,发扬爱国主义思想,呼喊更多的爱国青年投身于祖国复兴,民族崛起的爱过道路上。作品也体现了作者强大的政治愿望和决心,希望祖国早起实验伟大复兴,于现实生活中封建主义帝国主义作斗争。这一系列的作品出现,掀开我过现代音乐的新进程,鲜明的政治色彩,救国存亡的政治理想,探求突破思想的禁锢这些。

2.把民族特性融入作品中

五四运动时期,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艺术歌曲所想要达到和已经体现出来的风格特点有:风格富含民族化,内容体现中国化。在这一时期创作出来的音乐作品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打破常规,大胆的进行艺术改造。这些新题材的作品大多数是由刚留洋回国的音乐家所做,将对西方音乐鉴赏和经验总结和我国的民族音乐融合在一起,探索一条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音乐作品。作品民族化中国化的风格特点更突显,促进我国民族音乐新的发展。

3.价值观更加审美化

在中国的五四运动时期,现实主义是这一时期中国音乐的领导事项,作曲家谱写现实生活,深化艺术作品的真实美。价值观更加审美化和艺术情趣。不仅吸引更多的听众对歌曲的热爱,而且作家现实主义思想创作拉进了与听众的距离。让人们能够产生一种共鸣。合乎广大人民群众的审美需求,展现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作品。

(三)演唱特点

在歌曲的演唱中,对艺术歌曲的表达有别于其他的音乐题材,比如,中国民歌在演唱的过程中,要求声音要明亮、高亢,会根据歌曲所表达的内容在演唱时需要加一些装饰音,要求用方言演唱等。但是在演唱艺术歌曲时,一定要按照谱面来演唱,不能加任何装饰音,其次就是不能用唱民歌的嗓音来演唱,要通、松、空着唱。

中国艺术歌曲在五四爱国运动时期的演唱特色,和此时的作曲家有着密切联系。经过“学堂乐歌”选曲填词的阶段,这个时期的歌曲,多数是按照西洋的调法来构建的,这一特色歌曲的创作风格和突出特色不能用美声腔调演唱,也不能单一的使用传统的民族唱法,需要在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合唱的音色。

1.灵活的吐字咬字

艺术歌曲源于西方,所以美声唱法是建立在西方的语言基础上,在强调吐字发音的同时,还要追求音色的圆润、音域的宽广、腔体的保持。而中国的民族唱法是产生于民族语言,嗓音明亮且甜美清脆。要求字正腔圆的同时,情、声、字更要融为一体。演唱中国五四运动期间的歌曲时,纯粹的美声唱法和完全传统的民族唱法并不能满足这一时期的歌曲要求,这一时期的歌曲需要在美声唱法和传统的民间唱法之间得到一种协调,来创立新时代中国音乐的演唱方法。在演唱时,把握好歌曲的曲词意境来调整演唱曲目的风格,来达到好的声音,又能体现出我们民族性的语言特点。在表达一些具有显著民族特点的歌曲,用这样的方法去诠释,如具有京剧西皮原板腔调的《教我如何不想他》和古曲风格的《枫桥夜泊》这些艺术歌曲时,就能更准确的体现中国传统唱腔中“以字行腔”的特点。

2.稳定、连贯的气息

优美的歌声需要自身对于气息的严格把控和吐字发声的科学正确的运用。艺术歌曲以抒情细腻为主要风格,音域和音高跨度都不太大,但是却能够准确细致的表达人们内心的情感,在艺术歌曲的演唱中,呼吸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所以在演唱时,要自然流畅,在内心热情奔放的同时控制好呼吸,把握好演唱的分寸感。在演唱上,民歌和美声唱法在呼吸和气息上有许多共同之处,而五四运动时期的歌曲融合了欧美的美声唱法和传统的民族曲调,在呼吸方式上是美声的特点,气息调整上融入了民族唱法的技巧,因此,在演唱时要深气息,高位置,吸到哪,在哪唱,以保证歌曲的连贯性和稳定性。如赵元任的《卖布谣》,全曲是一个复乐段的结构形式,前乐段1—8小节是表现哥哥嫂嫂织布卖布的悲惨生活,演唱时要注意气息的流动,带哭腔的诉说,到后面9—19描写布卖不出去,主人公对生活的无望和内心的挣扎,音乐随着情绪的发展而变化,曲调和节奏也发生了变化,在演唱时,即使内心波涛汹涌,但声音要平稳舒缓,极其考验演唱者对气息的控制。

三、中国歌曲艺术在五四运动时期的历史价值

在民国五四运动新文化时期,中国歌曲艺术融合中西方各自的特色,有重要的历史参考作用,是西洋艺术歌曲和中国民族艺术歌曲相融合的产物,其历史价值主要表现在,作为高校的一名声乐学习者,我认为能够协助自身学唱艺术歌曲演唱风格的建立,演唱技巧的提高以及中国整体声乐的发展和进步。

在新文化运动这期间的歌曲,作为中国民族音乐的不同形式组成部分,有非常突出的时代特性,学习这类歌曲,对于学习声乐的我们来讲,对形成本国自己的声乐风格有巨大的现实作用。新文化运动时期产生的声乐作品非常丰富,演唱这些艺术歌曲,不仅仅是学习传承传统民族音乐,更是学习和传承一种精神,它能很好地传达民族情怀,演唱出民族的精神,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四、结语

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国歌曲在作词填曲和演唱风格上,都反映出了人民精神上束缚的破除,为中国后来歌曲演唱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作为年轻一辈声乐的学习者,我们应该以学习者的姿态对待传统声乐,不断探寻五四时期我国歌曲的创作风格和演唱形式,我们还应该深入实践,在现实中演唱这一时期的歌曲,融合五四时期的风格和现代风格的演唱形式,推动现阶段我国歌曲艺术的发展。我认为,演唱,是中国艺术歌曲传播的唯一途径。在校期间,我通过对我国“五四”时期艺术歌曲的时代背景、艺术特征、歌曲演唱风格特点的研究,从表演形式、曲目、伴奏形式、唱腔特点、唱词内容等方面剖析艺术歌曲,开了以“五四”时期中国艺术歌曲为主题的专题音乐会,作为民族声乐演唱专业的研究生,用自己声音演绎五四运动时期最具影响力的歌曲,完美呈现我国歌曲在五四运动时期的所达到的意境。是我们年轻一辈声乐学习者、工作者的使命。然后用舞台实践的研究方式,让大家更直观的感受到中国艺术歌曲创作风格的魅力,以达到更广泛的传播目的。■

猜你喜欢
五四艺术歌曲时期
浅析艺术歌曲《玫瑰三愿》的音乐特征
无与伦比的月光之美——两首同词艺术歌曲《月光》的音乐风格及演唱技巧
文艺复兴时期的发明家
开心一刻
清代时期
新时期的向善向上
浅谈黄自艺术歌曲的民族性
对我国艺术歌曲演唱技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