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雅
(中北大学艺术学院,山西 太原 030051)
受新课程教学改革理念的影响,对音乐教育进行改革与创新,是推动音乐教学发展的必要举措。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推动音乐教育改革与创新,实现音乐教学的新发展。
信息时代实现音乐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育方法、教育内容的多元化,使音乐教育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近年来,社会不断朝着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文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目前“多元化”一词已经成为文化多样性与特异性性的主要表征。教师通过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将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音乐教学内容引入音乐教学课堂,增强音乐教学内容的多样性,扩充课堂容纳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国在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的交往日益密切,使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均能够了解世界百态,提高对各国风俗民情的认知与理解。通过利用信息技术开展音乐教学活动,将世界各国优秀的音乐教育理念、教育方针、教育制度等内容运用到我国音乐教学活动中,能够实现对我国音乐教学活动的创新与发展,增强学生对世界各国风俗民情的认知与理解,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
现如今,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具有较高可行性、有效性的网络资源被广泛运用到音乐教育教学活动中,例如在音乐教学方面的应用、在音乐鉴赏方面的应用等。
教师通过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为音乐教学提供一个资源共享性的交流平台,增加广大师生的沟通与交流,为音乐教学活动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互联平台是一个巨大的数据库,音乐信息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教师更具实际的教学情况,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灵活运用多种方法创设形式多样的音乐教学内容,增加教学内容的多样性与生动性,充分打破传统教学空间、教学时间的局限性,提高音乐教学活动的灵活性,为音乐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一个有力的发展环境。
教师通过利用信息技术开展音乐教学活动,能够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所造出丰富多彩的音乐形象,改变学生对音乐信息的认知观念,激发学生对音乐知识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成为音乐教学的主体,提高学生音乐审美素养。
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课堂中的应用,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交互性,使学生全面参与到音乐知识与技能的探索过程、传递过程与创作过程,让学生从被动接受方式转变为主动接受方式,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探究性学习能力、创新性学习能力,使信息技术能够更好的为音乐教学所服务。
近年来多媒体信息技术被广泛运用到教育教学工作中。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工作中的基础教育内容,对培养学生审美素养具有重要的发展价值与理论意义。传统教学模式在学习时间、学习空间上对学生具有极强的舒服作用,学生仅能通过聆听教师的弹奏或者是收听广播、录音带等形式对音乐曲目进行欣赏,导致音乐鉴赏长期停浮于表面,学生无法对经典、优秀的音乐曲目进行即时性的欣赏。教师通过利用信息技术,将音乐教学标准为基础,根据音乐教材,结合学生音乐鉴赏能力,从网络平台中寻找优秀的音乐曲目的音频资料与视频资料,打破教学时间、教学空间对音乐教学的舒服,使学生能够在教学课堂及时收听到世界各地不同时期优秀的音乐演奏作品,扩大音乐课堂知识容纳量,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音乐鉴赏能力,提升学生审美水平。
为确保教师能够正确运用信息技术开展音乐教育活动,教师首先应根据音乐教材,对本次音乐鉴赏的主体对象进行判断,使学生能够在聆听音乐曲目时能够从中收获课本上没有的知识与技能,将课本中的音符转变为学生脑海中的音响效果,使学生能够与音乐创作者、音乐表演者之间产生独特的共鸣,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音乐学习氛围。
随着信息技术在音乐教育中的广发引用,音乐教育将逐步朝着国际化、本土化、全民化、综合化的方向发展。上文以对现代音乐教育中多元化、国际化的特点进行分析,从中我们能够发现音乐教育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歌唱教学、乐器教学、欣赏教学,而是将音乐教学与民族文化、地域文化结合在一起;将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内容,并将其与德育、智育、体育、劳育结合在一起,实现多学科的融合与统一;音乐教育的对象已经不在是仅仅针对在校学生,而是将其纳入成人教育、老年教育内容之中,使音乐教育成为校园文化、社区文化、城镇文化、乡村文化的重要内容。
综上所述,通过用信息技术开展音乐教育工作有助于音乐教学模式的革新与发展,推动音乐教学的进步,全面调动学生对音乐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使音乐教育朝着国家化、本土化、综合化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