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娴 苇
(吉林大学,吉林 长春 130021)
浪漫主义时期中有一些作品被称为“诗的音乐,音乐的诗”,而作曲家就是舒曼。他是十九世纪浪漫主义音乐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后人称之为诗人音乐家。
罗伯特·舒曼(Robert Schumann),出生于德国,父亲是当地大书商,舒曼从小就受文学艺术熏陶。6岁时开始学风琴和钢琴。9岁时前去拜师于莱比锡著名钢琴家和教师弗里德里奇·威克,认识到威克老师的女儿也就是他未来的妻子--克拉拉。舒曼在学校时曾组织管弦乐队排练演出,12岁时就开始作曲,但是真正开始走上音乐之路的是在1830年,他观看了帕格尼尼的演奏深受鼓舞,决定要从此专注于音乐。由于后起之秀,他便拼命练琴,还借助一些外部力量去促进练习,但因此不幸的受伤了,不能成为一个杰出的演奏家了,可是这也无法磨灭他对音乐的深深的执着与热爱,此后他便开始了不断地音乐创作和音乐杂志评论,成为一位优秀的作曲家。1840年,与杰出的女钢琴演奏家克拉拉结婚,此后妻子便成为他钢琴作品的最好演绎者,1958年,舒曼在爱妻克拉拉的怀中安然去世,享年46岁。
罗伯特·舒曼的钢琴套曲《童年情景》Op.15创作于1838年,正是与克拉拉的热恋时期,由于克拉拉的父亲也就是他的钢琴教师威克的强烈反对,让这对璧人饱受相思之苦,这段时间也是舒曼创作巅峰。《童年情景》钢琴套曲是由十三首带有标题的小曲构成,是作者回忆起幼年时在克拉拉家学琴与克拉拉生活在一起的快乐时光,从而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舒曼曾经写信给克拉拉说:“我像长了翅膀一样,写下三十首可爱的小曲,然后选了十三首,附上《童年情景》主题,没有别的作品像这些音乐真正从我心底流泻出来。”
《童年情景》整首钢琴套曲都充满了不可言喻的感觉,不仅将儿童的种种心理活动刻画得深刻逼真,十分有趣也同时带有一些虚幻迷雾般道不清的个人情感。第一首《在异国》,如标题描绘的是将幼年时期听到不同国家故事或见到不同种族人时自然流露出一种好奇的神态,克拉拉和舒曼和一群孩子中饶有兴趣的歪着脑袋,幻想着远方神秘的国家发生的趣事。第二首《奇异的故事》,听故事是孩子们最开心的事,孩子们各个瞪着圆溜溜地眼睛,翘首期盼着、聚精会神着听故事,时而大笑,时而紧皱眉头,一切心理状态都呈现在脸上,一览无余。第三首《捉迷藏》,童年时,一大院子里好几家孩子,经常在院子里捉迷藏,大家相互追赶着、跑着、笑者,摔了也不要紧,抓到了就激动的围成一圈欢呼,好不快活。第四首《孩子们的请求》,也许是想得到几个糖果或是什么,克拉拉可怜巴巴的乞求着,睁大眼睛抱着大人的衣角,迟迟不肯挪动一步,急切地渴望得到满足。第五首《无比的幸福》,作者感叹幼年时代是多么天真无邪,整天无忧无虑,舒曼在克拉拉家每次上完课,抬头就能看到克拉拉认真练习的样子,那时时光静好,满心欢喜。第六首《重大事件》,孩子们是十分单纯的,做错事犯了错的他们会感到事态严重,无比认真,忐忑中又带着歉疚,生怕得到大人的批评。第七首《梦幻曲》,是本套曲里最为著名且改编最多的作品,也是本人在十三首中感受最为深切的一首。旋律缓缓的把一切景物包容在安谧的氛围,仿佛时光回到初遇克拉拉那天,阳光从窗台洒落,透过洁白的沙帘映射在泛旧的地板上,远处以架钢琴,衬得黑而发亮,一个小女孩安静乖巧的坐在钢琴前,小脚还够不到地面,荡悠着又静止着,只见一串串悦耳的音符从灵巧的手指间滑落,忽而戛止,小女孩回头,愣而转为甜甜一笑,一切都充满着美好的意境,美妙极了。第八首《在炉边》,冬天到了,窗外下着鹅毛大雪,舒曼与克拉拉趴在窗台上用手指在玻璃上圈圈画画,壁炉里的火苗映衬着克拉拉甜甜的笑容,恬静而美好。第九首《骑木马》,万物复苏又充满欢声笑语,克拉拉骑在木马上欢呼雀跃、前摇后摆、挥着小手大笑呼唤着舒曼。第十首《过分认真》孩子往往对待任何新鲜事情都充满了认真,看小蚂蚁搬家都能认真一动不动地看一整天,与平时活蹦乱跳实属相反。克拉拉认真的练习钢琴都没有发觉舒曼已经在身后站了“一个世纪”了。第十一首《惊吓》,孩子们也保持一颗小丑之心,常常总会以恐吓小伙伴作为友好的娱乐方式去逗乐,克拉拉总是这样逗乐严肃的舒曼,一愣而后转为“愤怒”相互追逐着嬉闹。第十二首《入睡》,摇篮曲风格,闹腾一天的孩子终于安静下来进入梦乡,克拉拉肉嘟嘟的脸上还挂着白天嬉笑玩乐的痕迹,嘴角微微上扬,想必在梦中也是无比开心的。第十三首《诗人的话》,最后一首结束曲,情绪中充满了淡淡的忧伤,仿佛已经从童年回到现实,表达出作者对童年时代的美好无比眷恋也寄托着对爱人克拉拉的思念。
《童年情景》旋律简单直接,时而深沉,时而活泼;时而恬静悠扬,时而激情跳跃,听完整首作品给人一种极为优美的音乐享受,无论是音乐专业还是非音乐专业都能唤起每个聆听者对记忆深处的童年生活的遐想,从中获取属于自己独到的那一份感动,因此这也是舒曼对克拉拉表达爱意与思念的一封精美绝伦的情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