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静
(山东师范大学,山东 济南 250014)
这部被称为史上“最干净的爱情”电影《山楂树之恋》,是由艾米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电影讲述了在文化大革命的背景下,上世纪70年代初,为了响应毛主席“开门办学”的号召,全国各个学校都派出师生到农村去学习时,女主人公静秋和男主人公老三凄美纯洁、铭心刻骨的爱情故事。影片中,其唯美、纯净的背景音乐贯穿于整个故事情节,更是给电影平添了一抹纯粹、素淡的“味道”。电影音乐在剧情中缓慢铺开,与故事情节丝丝入扣,使简单的背景音乐藏于凄美的爱情故事中,这种深刻和忧伤的意境,给观众一种不可言说的艺术之美感。
电影艺术,它以视听的审美形式表现其自身的艺术特点与艺术价值。所谓试听,就是观影者眼睛里所看到的画面以及耳朵里所能听到的各种各样的声音。生活中所谓的“看电影”,实际上就包含了这里所说的“看画面”与“听声音”的概念。电影音乐作为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精神内涵和审美意识,是艺术价值之所在。就个人而言,离开音乐的电影画面(故事情节)不足以打动观众;反正,离开电影画面(故事情节)的音乐也亦不可称之为电影音乐。因此,电影与电影音乐是辩证的统一,相互依存、同等重要、不分彼此。电影音乐在为影片情节与人物创作时,往往会受到作品创作的具体情境以及故事情节所渲染情绪的影响。因此,在不同的电影情境下或不同的人物形象中,背景音乐的意境也是大相径庭的。背景音乐的强弱缓急受到影片情节和画面的制约和影响,它必须跟着人物的内心活动行走,跟着画面的情节行走。这就是电影音乐的特殊魅力之处。
配有背景音乐的电影画面或故事情节,增强了观众的即视感。这种画面感和即视感越强,那么电影的表达力度也就越强。背景音乐的美应该是由“同步性”带给观众的,而这种所谓的“同步性”就是观众听到音乐和看到画面的同时,产生的审美感受和观影刺激享受。当画面和背景音乐同时出现,给观众一种视觉冲击和听觉冲击的时候,这就是所谓的即视感。也是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所推崇的“不隔”。换句话讲,就是即视感越强,观众也就越容易跨过理性层面,从而直接受到视觉与听觉两种冲击的感染而感动自己,并与剧中人物故事产生情感共鸣和心理寄托。
电影在为画面配音乐时,如果这个音乐不能在画面或人物出现的一瞬间抓住观众的心,而是让观众有了些许“停顿”的时间去理性的思考,那么,这个背景音乐也就可以被称之为是不成功的。《人间词话》中常常提到秦观,最重要的评价是“以境胜者,莫若秦少游”。意思是说秦观的词最有画面感和即视感。电影《山楂树之恋》通过清新自然的情节给观众创造了“梦似飞花”“愁如细雨”的画面,缓缓流动的音乐更是调动了观众的感性思维,让观众自动建立一种表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联系。影片“水墨画”式的优雅素淡之美,制造了电影的朦胧美,而背景音乐又给毫无力量的画面平添了几分通透之美。使观众感动于人物情节,忘怀于背景音乐,用这种意境渲染的情绪更具有含蓄的穿透力,也更能直击人心,达到一种“一图胜千言”的艺术效果。
电影背景音乐与有歌词的音乐相比,一个是纯音乐,一个则是有歌词,纯音乐与之相比,在某种程度上也就创造出了“审美距离”。简而言之,就是“距离产生美”的意境。越是没有歌词,就越是多了一份朦胧的意味,用这种“无为”的方式制造“有为”的意境,使电影故事情节更耐人寻味。再者,观众在观看电影时,大多数都是带着“有色眼镜”观赏的,而这副有色眼镜也就是由观众的主观情绪形成的。这种距离美使观众创造了更多的想象空间,观众可以将自己的人生经历和个人情感寄托于影片人物中,进而在观影中使观众得到情感乃至精神上的尽情释放。
影片《山楂树之恋》背景音乐的配乐中,在钢琴、古筝、小提琴乐器的衬托之下,其素淡纯静、优美感伤的基调,突出了影片静秋和老三两人内心深刻的凄美之情。简单干净的背景音乐,像是为他们纯洁唯美的“革命友谊”慢慢倾诉,为他们的“革命友谊”悄悄流泪,带给观众一种淡淡的忧伤之感。
《乐记》说:“凡音之起,由心生也。”正所谓“情动于中,故形成于声;声成文,谓之因”。这就是说电影音乐与故事情节的关系,既音乐与情感的关系:音乐都是由抒发心灵的感受而生,心灵的感受借助音乐的形式而发。影片《山楂树之恋》中大量使用了中国民族乐器——古筝,演奏也多用简单的技法,而舍弃炫技的表现,加之小提琴的演奏,背景音乐的从容和柔和,让观众从中汲取了更多的审美感受和情感共鸣。用“无为”的艺术方式创造“有为”的情感体验,实属给电影的内涵表达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优美的背景音乐,更是为影片故事情节打造了一个唯美、清素的意境,与影片画面交相辉映、相辅相成。同时画面可以进一步解释音乐,并赋予音乐特定的涵义。与电影结合后的音乐,纯音乐的种种不确定性被减弱,音乐成为富有明确性、有所指性的情感表达。
影片《山楂树之恋》有着凄美静穆的背景音乐,让观众的五官六感都为之艺术美的境界所触动、所感怀,从而有一种人影与物声巧妙融合的艺术美感的效果。影片中“简而不凡”的背景音乐多次出现,抒情意境处处可见。
静秋与老三“隔河相抱”这一情景中背景音乐的干净、清丽,正是表现了久久不愿分开的两个人真切的感情和无奈的矛盾心理。不尽的想念,难言的情愫,在心灵的最深处,压抑着……终于在“同床共枕”时,三哥的那句“你活着我就活着,要是你也死了,我就真的死了”。随即背景音乐悄悄的进入,也是那一刻,静秋留下了悲伤的眼泪。钢琴奏出简单、柔媚的音符,就像是那遥不可及的梦和不尽的等待,好像彼此间的倾诉。他们最懂彼此间的心,却是爱而不能,想而不能,带着观众一同想象着他们那不可确定的未来。三哥为静秋留下的眼泪,静秋满脸难过的神态,连同音乐一起,营造出了一种希望中掺杂着绝望,绝望里又暗含希望的情绪。后面响起的小提琴的“哭泣”声,含蓄而愁婉地诉说着,直叫观众泪满双颊,为三哥的痴心而遗憾,为静秋的纯洁而心酸。
在“骑自行车”这一场景中,轻快的钢琴和古筝的旋律一改忧郁的特点,更是把静秋和老三纯情阳光的青春气息展现的恰到好处。这也是唯一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两人这么“肆无忌惮”的感受生活,感受彼此间那颗最温软纯粹的心。在清逸的背景音乐烘托之下,观众亦能感受到,静秋对三哥情感的释放,也能感受到三哥对静秋的绵绵真情。也是那一刻,他们压抑着的心终于轻松下来,他们所见的阳光是明媚的,他们感受到的空气是温暖的……反映出他们的阳光和青春的活力。也为后面剧情“静秋妈妈反对两在一起”的发展做了恰到好处地铺垫。
影片将静谧素淡的画面蕴藏在故事情节中,将纯洁的感情蕴藏在忧伤的音乐中。影片中大量使用了中国民族乐器——古筝,在“相思谱离愁”的背景音乐中,故事情节使观众的代入感愈加深厚,这种将丝丝柔柔的感情藏于彼此心里,何尝不是“人间最美梦”?这种表达爱的方式并不是告诉观众此时正在“黯销魂”,而是创造了一个最能传达“黯销魂”的意境,直戳观众丰富地内心和柔软地泪点。
艺术在传播的过程中总是能创造出丰富的文化价值,为大众提供丰富的精神能量,引领积极的社会导向。电影这一商业化又贴近大众生活的艺术,更是具有向社会传递其内涵宗旨、引领思想文明的作用。电影音乐对于这一作用起了“不言而喻”的作用。在简单、纯净的背景音乐烘托下,电影《山楂树之恋》不仅颂扬了生命,更是颂扬了生命中纯洁唯美的爱情。影片背景音乐既不大加渲染也不过分炫技,而是淡淡地流淌进人们的心里,实可谓是一种极为高级的艺术表现形式。
这部经典的作品对于现代社会的年轻人在认识爱情方面也起到了一定的导向作用,是对纯真爱情的真切呼唤。让当代人正确的认识爱情和婚姻,不为世俗追逐,更不为金钱所迷惑。影片中三哥把世间最温暖、最纯真的情感给了静秋,他把两个人最美好的记忆、纯粹的爱情和感人的回忆都完完整整的留给了静秋。老三的那句“我不能等你一年零一个月了,也不能等到你25岁了,但是我会等你一辈子……”却成了静秋和老三的“一生一世”。影片亦是将老三这种难得的道德情怀展现的淋漓尽致。如此干净的爱情,如此简单真实的心灵,与当今浮躁“快餐式”的爱情形成了鲜明对比;简单纯净又耐人回味的背景音乐也与当下“走马看灯”式的音乐形成明显对照。
影片丰富的精神价值、文化理想的价值以及社会人文精神的导向更是对崇高人性的呼唤。那份纯真干净的爱情被永远的烙印在心灵的最深处,使大众在影片中汲取了正面的精神力量。影片宣扬的是一种根植于内心深处的善良和美好,由此树立了纯真善良的价值观念。影片《山楂加强教育审美意识教育,让即兴弹钢琴播放和歌曲播放成为创造美和表达美的教程。
即兴伴奏和歌曲演奏是理论与实践的产物,与实践密切相关的技能技能课程是基本的音乐理论,视唱练耳,音响,音乐形式分析,作曲,声乐,钢琴等。这些课程理论仍然需要文字学习,艺术,舞蹈,体育等配合学习。幼师课程在学习音乐和视唱练耳方面,第一年是基本声乐,基础钢琴,文学,舞蹈,运动等,在这一年的第一个学期,钢琴课程会继续开。第二学年第二学期的钢琴,在课程结束时,钢琴即兴演奏和歌曲演奏开始,(仅限本学期课程),班级(每班50-60人)每周授课2次,在上课期间本学期共有34节课,声,音乐分析和创作理论不会开始上课。在更高学年要求学生掌握更全面的理论,关于知识,必须掌握一定的钢琴演奏技巧,钢琴演奏,即兴演奏,演奏,唱歌的技巧,必须具有快速准确的视觉和频谱播放能力,能够灵活地聆听和响应。在课堂上,必须引导学生共同完成音乐作品的解读和创作,体验学习音乐情绪,思想内容,艺术形象,表演等。良好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了学生创造性思维。传统的教学学习很难完成高质量的教学任务,这个教学情况迫使教师不断探索高水平的实践工作、高效的教学方法和科学的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的工作能力。在专业课程的第三年,则基本结束课程,进入毕业实习阶段。
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即兴伴奏创作的科学教学模式和歌唱的教学质量,幼儿教育即兴伴奏和歌曲演奏在教学中要突破传统教学,往往只强调教师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参与自学,死记硬背的教学模式阻碍学生的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发展,不能适应当今社会对学校教学的需求。教师根据人才培养计划进行教学,基于教学计划设计方案,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知识结构,进行水平阶梯教学,采用模块式教学法,解释,练习,分析,小组讨论,归纳,欣赏,演示等教学方法辅以有针对性的模块教学,指导学生轻松掌握即兴伴奏和歌曲,理论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结合教学手段,能够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与艺术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综合实力和全面的音乐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