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慰会陕西分会会刊《西北妇女》研究

2018-01-23 15:39叶慧娟
唐都学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西北刊物陕西

叶慧娟

(陕西行政学院 学报编辑部,西安 710068)

一、《西北妇女》的创刊经过及办刊宗旨

1.创刊经过

1937年8月1日,鉴于抗战全面爆发以来的局势发展,以及“九·一八”事变后妇女抗日救亡运动存在的局限性,为积极动员占中国半数的妇女同胞共同抗日救亡,宋美龄在南京励志社召开会议,发起组建了“中国妇女慰劳自卫抗战将士总会”(以下简称“中国妇慰会”)。该会成为当时国内广泛团结全国各阶层妇女支援抗战的主要团体[1]。中国妇慰会成立后,在各省陆续成立分会,由省主席夫人担任主任委员。8月16日,“中国妇女慰劳自卫抗战将士总会陕西分会”(以下简称“妇慰会陕西分会”)在西安成立,会址设在西安市夏家什字41号。由时任陕西省政府主席、抗日名将孙蔚如将军的夫人李定荫担任会长。当年11月,该会创办会刊——《西北妇女》半月刊,刊名由孙蔚如将军亲自题写。

2.办刊宗旨

1937年11月出版的《西北妇女》第1期《发刊词》中这样写道:“《西北妇女》的创刊,最中心的目的就在动员全西北的妇女,参加救亡的战线,同时,经常的讨论工作的方法,检查工作的成绩,以推进全西北的抗敌救亡的运动。”这一办刊宗旨贯穿于《西北妇女》的始终,同时该刊也十分关注妇女自身的解放问题,诚如《西北妇女》第1期《抗战期中妇女应有的任务》所指出的:“中国妇女向来不但受着封建势力的压迫,而且受着帝国主义残酷的压迫,中国的妇女要想解放必定打倒我们目前的大敌日本帝国主义,因为这是妇女解放的前提。”

二、《西北妇女》的编辑体系

1.《西北妇女》的编辑人员构成

由于孙蔚如将军的夫人李定荫女士思想开明、进步,因此在担任会长后,聘请了一批具有中共背景的妇女同志入会参与工作。其中,中共党员李馥清,一度还曾担任妇慰会陕西分会常务主任一职。

在《西北妇女》编辑部中,这些具有中共背景的妇女同志们发挥了主导作用。据1938年8月16日出版的《西北妇女》第9期《宣传科工作报告》一文显示,妇慰会陕西分会组织机构中,专设有宣传科,该科根据所负责工作的不同分为五股,其中编辑股的主要职能即编辑《西北妇女》及抗战壁报等。

该报告显示,曾在编辑股中担任期刊编辑职务的人有陈建晨、于晓林、李敏晖、韩钟秀、林立、林芝云、卢琼英、张萍、唐静淑、康少封、沙侠英、田景田、刘德植、阎丽娥、李瑾、李珍、宋玮、徐健、夏端、曹冠群、郑培德、杨以瑾等。通过检索上述人员生平发现,其中明确为中共党员的就有曹冠群、林立、韩钟秀、卢琼英、刘德植等,还有同情中共的民主党派人士,如陈建晨等。这些妇女同志,都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以及新中国成立后,为各阶段的妇女事业做出了诸多贡献,其中一部分同志还曾在新中国成立后担任了党和国家或各省市主要领导职务。

2.《西北妇女》栏目设置

检视《西北妇女》第1期到第15期,在整个编辑过程中,栏目设置不是一成不变的。早期出版的《西北妇女》没有固定栏目,更像是一本汇聚若干时事新闻或政论性文章、文艺作品的稿件汇编。其后各期篇幅也不尽相同,并未形成严格意义上的连续性栏目。同时,由于妇慰会陕西分会会刊的基本属性,《西北妇女》还会经常登载公文类稿件,如第1期第2页的《中国妇女慰劳自卫抗战将士会陕西分会工作大纲》,第3期第13页的《本会工作概况》。而第9期几乎用了2/3的篇幅,在妇慰会陕西分会成立一周年之际,登载了下属各机构过去一年的工作报告。

梳理《西北妇女》十五期刊物,先后形成的相对固定的栏目有“妇女抗日救亡动态”“妇女问题讲座”“读者信箱”“妇慰会陕西分会工作情况”等。

“妇女抗日救亡动态”栏目中,《西北妇女》先后介绍了陕甘宁边区、陕西澄县醍醐镇、朝邑县、合阳县、湖南省、南洋等地的妇女抗日救亡工作动态。“妇女问题讲座”是《西北妇女》办刊期间较有特色的一档栏目。其自《西北妇女》第5期开始设置,中间未曾中断,直至第12期,因栏目主持人“黑姐”离开西安暂停,第13期时“妇女问题讲座”专栏恢复,作者署名更换为“白妹”,第14期暂停,至最后一期第15期时“妇女问题讲座”专栏再度恢复,刊登了《再来看看我们自己》一文,署名黄嫂。关于设置这一栏目的缘起,第五期《妇女问题讲话·开场白》中说得比较清楚:

自从我们《西北妇女》出世和诸位姐妹见面以来也有了半年多功夫……但是,《西北妇女》好像孙猴子跳不出如来佛掌心一样,始终只是在西北极少数的知识妇女中间打转,没有能够深入广大的妇女群众里去,这是什么道理呢?……为了补救这一缺点,我们打算从这一期开始辟一栏妇女问题谈话,在这里打算多谈一些妇女的切身问题……

此后的“妇女问题讲座”栏目,先后以书信的形式登载了《女人是不是生来不如男人的?》《妇女问题是怎样产生的》《外国的姊妹们是怎样斗争过来的》《两条道路》等文章,以浅显生动的语言为妇女同胞们介绍了一些与其切身息息相关的现实问题。

3.《西北妇女》组稿与审稿

一般来说,期刊编辑的组稿方式有个别约稿、社会征稿和群体集稿等。《西北妇女》一刊的组稿方式亦不例外。综合《西北妇女》所登稿件的内容,一般有国际国内形势介绍、政论文章、通讯、文学作品、社会名流特约稿件、读者来信及妇慰会陕西分会及相应机构工作报告等,甚至还曾刊登有聘请专人雕刻的版画。

自《西北妇女》创刊之日起,为了使这本当时陕西省内唯一的妇女刊物办得使广大妇女同胞满意,该刊就利用相应版面,多以《本刊启事》或开辟专栏的形式登载征稿信息,丰富刊物内容和形式,并于其中详细告知投稿者,该刊所需的文章类型、适宜字数、酬劳等相关信息,以便投稿者有的放矢。如《西北妇女》第3期第6页即开辟专栏,登载了《投稿简章》,兹转录如下:

投稿简章

一、凡富有抗战意义之论文、小说、诗歌、戏剧、速写、报告文学、漫画、木刻等均受欢迎,对于战地通讯及妇女救亡工作的检讨,尤所偏重。

二、来稿务以精短为宜,最多不得超过千五百字。

三、来稿务须以稿纸缮写清楚,并加标点符号。

四、来稿登载后,暂定以本刊为酬。

五、来稿本刊有增删权,如不愿删改者,请于稿末注明,如不采用,除附足邮票者概不退还。

六、来稿请寄西安西关外南火巷*南火巷为1949年前西安较为繁华的商业街之一,商贩多以经营蔬菜为主。2016年3月13日《西安晚报》第11版《西安地理》刊文对此做了报道:http:∥epaper.xiancn.com/xawb/html/2016-03/13/content_415672.htm。二一二号李文军。

除此之外,随着《西北妇女》在办刊实践中对刊物风格等不断进行探索式的调整,征稿内容和形式也随之发生变化。如该刊第5期第2页《西北妇女启示》中提及:

《西北妇女》虽然是陕西唯一的妇女刊物,可是尚嫌不太普遍,不能让一般的妇女都喜欢它,所以我们……决定从下期起将刊本通俗化起来,使它成为更多数妇女的朋友。下期的内容将包括:一、时事谈话;二、大家的意见;三、各地妇女救亡消息;四、抗战问题;五、妇女问题;六、抗战故事;七、诗歌;八、漫画;九、读者信箱。

希望读者踊跃的投稿。欢迎读者的批评和建议。

同时,我们还准备了一些小小的赠品送给当选的投稿人。

由此可见,为了使下期刊物能够达到编辑者们所谓“通俗化”的要求,在没有固定栏目设置的情况下,先行罗列了编辑脑海中所谓“通俗”的稿件形式,并以当选稿件有赠品(非本刊)的形式,为作者投稿提供了具体的方向。通过此后出版的期刊内容看,确实开始刊登很多通俗性的文学作品、妇女来信、抗战歌曲和生活常识等,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该刊物的普及程度。如第6期开始连载的署名天风、萧夏创作的《说凤阳》,以独幕剧的形式,表现了日寇铁蹄下山河破碎、无家可归的难民,尤其是妇女们饥寒交迫、饱受凌辱的生活状态,以及号召全民抗战、实现抗日救亡的主旨。

不过,诚如《西北妇女》编辑者们自己说的,经过一段时间的出刊,尽管她们在组稿上用了很多鼓励性措施,以期获得更多的外稿,但毕竟以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及妇女受教育的普及情况来看,这样的期刊终究只能在知识妇女中占有一定的市场,其时能够看懂这样期刊的妇女人数有限,更遑论踊跃投稿了*据西安市地方志办公室编纂《西安通史》第4卷第246页,引朱士光《古都西安:西安的历史变迁与发展》,西安出版社,2003年版第522页的信息,抗战时期,西安总人口达到二十余万,其中女性人口大约占30%,约七八万人,而就业的女性人口比率只占到总就业人口的17%,由此可见,当时的陕西女性对社会生活的参与度很低。。因此,一定程度上,《西北妇女》所刊的很多稿件来源,仍以其内部人员采写产生。曾在该刊编辑部供职的中共党员曹冠群后来回忆说:“妇女慰劳会的中心任务主要是宣传抗日,是一个广泛的统一战线组织。陕西妇慰会组织各界妇女慰问伤员、举办夜校、识字班,曾成立了一个姊妹团,还创办了刊物《西北妇女》,我们自己写稿,自己上街卖售。”[2]*中共西安市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办公室编《西安党史资料13集》,《回忆录——曹冠群谈陕西妇女慰劳会的情况》,陕西省长安县印刷厂,1988年版第106页。转引自高阿妮《抗战时期陕西妇慰会研究》,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硕士学位论文,第24页。另外,鉴于《西北妇女》是当时陕西唯一妇女刊物的地位和影响力,该刊还会得到一些上层女性的特别关心和赐稿。如该刊第4期曾登载了著名爱国将领杨虎城将军的夫人谢葆贞《发展战时经济的一点意见》一文。根据当期开篇《编者的话》可以了解,这篇文章即谢葆贞女士出洋归来后,关心陕西妇慰会相关工作,支持《西北妇女》办刊,专门授权该刊发表的。

由于《西北妇女》一刊组稿时采取了类似“命题式”组稿的方式,即在前一期的征稿启事中,将下一期预计刊发的稿件主题向投稿人公布,以便获取与该刊办刊宗旨相契合的稿件,因此在审稿时,可避免所投稿件内容与刊物宗旨不符的问题。同时,在审稿方面,对作者投来的稿件,《西北妇女》的编辑工作者们在《投稿简章》中注明了对其稿件的审稿要求,即“来稿本刊有增删权,如不愿删改者,请于稿末注明,如不采用,除附足邮票者概不退还”。与时下大部分期刊的审稿要求大致相同。

4.《西北妇女》的装帧与版式设计

(1)开本与篇幅。由保存下来相对完整的《西北妇女》期刊可以知晓,该刊自创刊至停刊,开本均为16开,自始至终没有发生变化。但每期的总页码则根据收集的稿件进行相应的扩充或增减。篇幅最少的为创刊号一期,仅4页。篇幅最长的为第4期,达到了25页。其余各期,大致保持在十到二十页左右。(2)封面设计。该刊第1期创刊号,以现有留存的资料看,并没有专门的封面,而是采用了刊名与正文内容混排的方式。到该刊第4期时,封面设计变得相对活泼,开始采用图文混排的形式,增强了视觉冲击力。(3)内页版式。梳理《西北妇女》一刊,前期出版的刊物,内页版式编排中规中矩。自第5期开始,为了使刊物无论从内容还是版式上更为通俗化,编辑者们开始有意识地利用简笔画、木刻、照片等形式,丰富版面,使读者阅读起来更加直观、生动。

总的来看,《西北妇女》一刊,编辑者们在有限的物质条件下,千方百计地利用封面设计、内页编排等各种手段,提高期刊的通俗性、可读性。虽然以当时西安地区的印刷技术和装帧技术,无法做到质量上乘且形式新颖,同时,在杂志的字号选取、版式设计上还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但就《西北妇女》一刊来看,在有限的条件下也可算是达到了期刊内容与装帧设计并重的效果,实属不易。

5.《西北妇女》的印刷

梳理《西北妇女》15期的内页版式,其印刷技术主要为铅活字印刷*笔者在阅读该刊物的部分文章时,于正文中看到了铅活字印刷的特色标志,即所取活字的方向与周围其他文字错位,呈“卧倒”状,这是典型的铅活字印刷出现的讹误。。在印刷工艺方面,《西北妇女》编辑者们不止一次地表达了对印刷厂的印刷技术、印刷成本、工作态度的不满情绪。如第4期《编者的话》中,编者们说道:“在这个印刷技术很幼稚,而价格又非常昂贵的西安,我们为了不能放弃我们的岗位,我们是尽最大的努力排印了。但是旧历年的种子,是早已种在每个印刷工人的心里,所以他们的过年久耽搁得我们这刊物脱期这许多时日,而且在形式方面也未能达到预定的水准……”第13期时编辑者们也在《编后》中表达了由于印刷的限制导致期刊未能按时出版而对读者造成不便的歉意。当然,第6期改版后的印刷效果,基本达到了编辑者们的期许。

经笔者梳理,该刊物的承印场所,一般是由其他报社代印的,创刊至第6期,大致由国风日报社、工商日报社代印。至第7期,转由位于西安市北大街通济坊的永新印刷所承印。

6.《西北妇女》经营管理

(1)办刊经费。《西北妇女》的办刊经费,大致由会费拨款、社会募捐及销售收入三部分组成。该刊第9期第14页《西北妇女社启事》中写道:“《西北妇女》在创刊的时候只有一大张,那时候会中的固定经费还有一百元,其后会中工作日渐开展,西北妇女的篇幅也逐渐扩大……可是这时候我们会里的经费每月只有八十元……我们为了使这刊物能继续生存滋长。使能改善和进步,担负起推动和帮助西北妇运的任务,于是在第7期以后开始了为西北妇女募捐……”除《启事》中可以看出的这两部分办刊经费来源外,该刊物第三期封面开始印有征订信息,即“三个月 一角六分”“六个月 三角”。后期,随着印刷、纸张等费用的上涨,征订价格也做过相应调整。由该刊第12期第10页《西北妇女社收支情况》(民国二十七年六月至十一月十日)刊登的内容看,前九期《西北妇女》和另一份刊物《抗战画报》合计销售额41 336元,这部分收入算是办刊经费中的销售收入部分。但这部分收入,加当期统计的各界捐助共计373 550元,同时还曾向妇慰会陕西分会征募科借款235 000元,合计约649 866元,除付出《西北妇女》的相关印刷、搬运及相关费用外,还担负了由编辑科负责编辑的部分画报、连环画相关的印刷费用,从实际收支情况看,其办刊经费并不宽裕。

(2)编辑人员薪酬与作者稿酬。从现存的资料看,没有妇慰会陕西分会宣传科即《西北妇女》编辑部的相关人员领取薪酬的直接文献证明*《西北妇女》第3期《本会工作概况》中说:“本会经费,自成立以来,按月由省政府津贴百元,除办公经费外,尚有三位工作同志,她们因为生活无着,所以按月津贴八元……十一月,有几位经济较宽裕的会员,愿意每月补助十元或五元……”由此看来,部分该会工作人员还是会有一些酬劳,但另有一部分应带有志愿者的性质。。相应的作者稿酬,上文有所提及。如该刊物第3期第6页《投稿简章》中说:“来稿登载后,暂定以本刊为酬。”至第5期第2页《西北妇女启事》又说:“同时我们还准备了一些小小的赠品送给当选的投稿人。”由此可见,《西北妇女》一刊给投稿作者的稿酬,大多以实物为主,没有发现给予货币稿酬。这从侧面也反映出抗战困难时期《西北妇女》的办刊条件有限,经费紧张。

三、《西北妇女》出版与发行体系

1.出版周期

据笔者根据《西北妇女》的出版日期统计,虽然《西北妇女》自出刊起所标示的出版周期为“半月”,但就其实际出版情况看,出版间隔少则二十余天,多则长达两个月,并未能实现其半月刊的预先设定。究其原因,正如该刊编辑多次在《编后》中向读者致歉的那样,是由敌机轰炸局势动荡、纸张价格飞涨、印刷技术不完备、会内人事变动等内外部因素共同造成的。

2.《西北妇女》的定价

据文献记载,当时西安市面上,一碗羊肉泡馍的价格是一角,泡馍用饼市价五分[3]。我们可以以此做一个类比:直至定价最贵的第十期,一本《西北妇女》期刊的价格低于一碗羊肉泡馍的价格,甚至低于一块泡馍用的面饼价格,且全年的定价最贵也不过八角。总的来说,其定价相对较低。当然,从1938—1940年西安妇女从业比率来看[4],就业妇女的人数不过总就业人数的17%左右,这样看,就算是一本以她们为受众的妇女杂志定价再便宜,能主动征订的妇女也不会太多。诚如《西北妇女》编辑部工作者们曾提及的,该期刊总是只在一些知识妇女中产生作用,而对广大的农村妇女效果不甚明显。

3.《西北妇女》的发行机构、销售方式与推广宣传、发行量

(1)发行机构。《西北妇女》的发行机构,一般是以集体形象示人的。自创刊号开始,都会标注“编辑兼发行者”为慰劳会陕西分会或陕西妇女慰劳会。

(2)销售方式与推广宣传。该刊的销售方式一般有三种,分别为读者征订、自主销售、委托销售。前两种方式,上文已有提及。第三种方式,委托相关机构销售,这些委托销售机构有“西安生活书店、汉口生活书店、胜利书报社、大公报西安□(方框表示字迹模糊,无法辨认)报处及各大书店”等*《西北妇女》第7期第14页,其中,大公报西安后一字不清,无法辨认,故空出。。

同时,为了扩大《西北妇女》的知名度,增加销量,编辑部在期刊推广上也有其办法。值得一提的是其刊物宣传语,自该刊第二期起,于每期刊物的封面顶部,我们都会看到一句“西北妇女要看西北妇女”的宣传语,一语双关,不但点明了刊物的名称,也明确了办刊的目标受众,恰当得体。同时,自第四期起,还增加了宣传语“一个妇女的半月刊”,明确了刊物的出版周期和目标受众。当然,如上文所述,受到很多客观条件限制,该刊物并没有能够按时出版。

(3)发行量。由《西北妇女》第9期第13页林立《宣传科工作报告》中的数据显示,创刊一年以来,《西北妇女》共出版九期,总计发行10 500份,平均每期发行量在1 150份左右。第12期第10页《西北妇女社收支概况》中显示,自当年6月至11月10日,《西北妇女》第8期印刷1 500份,第9期印刷1 000份,第10期印刷1 500份,第11期印刷1 000份,第12期印刷1 000份。在陕西西安这样的内陆城市,以当时不甚发达的文化教育水平,一本期刊,尤其是一本以妇女为目标受众的期刊,能有如此的发行量,实属不易。

4.政府监管

1930年12月16日,当时的国民政府颁布了《出版法》,1931年10月7日又颁布了《出版法施行细则》。其中,明确了图书期刊出版所应遵守的相关事项和出版监管的相关制度,并于1937年7月8日对1930年颁布的《出版法》进行了修订,明确要求图书期刊首次发行前,必须填写登记申请报发行所在地之主管官署,核准后始得发行。同时,还禁止“战时或遇有变乱及其他特殊必要时,当依国府命令之所定,禁止或限制出版品关于政治、军事、外交或地方治安事项之登载。”[5]418另据吴永贵《民国出版史》一书,抗战爆发后的1938年7月,国民党第五届中央常务委员会第86次会议,通过了《修正抗战期间图书杂志审查标准》和《战时图书杂志原稿审查办法》,筹备成立了中央图书杂志审查委员会,作为全国最高图书杂志审查机关,并在武汉、西安等地设立分处,要求各地把图书杂志的审查工作作为各地党部的中心工作之一[5]425。当时西安地区图书杂志审查委员会的主任委员为郭紫峻。由《西北妇女》现存各期封面可以看到,出刊时必须将该刊物对应的审查号印在封面上,该刊的审查号为“西安图书杂志审查委员会审查证西字第十三号”。据曾在《西北妇女》编辑部工作的中共党员曹冠群回忆说:“陕西妇慰会组织各界妇女慰问伤员、举办夜校、识字班,曾成立了一个姊妹团,还创办了刊物《西北妇女》,我们自己写稿,自己上街卖售。虽然由于国民党的审查,刊物开了不少‘天窗’,但在我省广大妇女中仍有很大的影响。”*中共西安市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办公室编:《西安党史资料13集》刊登的《回忆录——曹冠群谈陕西妇女慰劳会的情况》一文,陕西省长安县印刷厂,1988年版第106页。转引自高阿妮《抗战时期陕西妇慰会研究》,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硕士学位论文,第24页。由此可见,由中共党员主导下的《西北妇女》在出版发行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因国民政府图书杂志审查的关系,受到了不小影响。

四、《西北妇女》的停刊

1938年7月,孙蔚如被免去陕西省政府主席一职,由蒋介石的亲信蒋鼎文接任。陕西妇慰会成立时,除会长李定荫女士外,剩余的常务委员李馥清、韩钟秀、林立、夏瑞,离职常委曹冠群等全部为中共党员。其中,李馥清还担任了妇慰会陕西分会常务主任职务。因此,妇慰会陕西分会自成立伊始,虽然是国民党当局主导的妇女团体,但实际领导权却掌握在共产党人的手中。这一现象,随着后来国共关系的逐渐变化,成为国民党当局改组妇慰会陕西分会的直接原因。

1939年5月17日,在由时任国民党陕西省党部委员郭紫峻主持的西安市妇女大会上,国民党当局以“谓西京市妇女团体名目甚多,惟进行工作甚为迟缓,当此抗战紧张时期,妇女工作极关重要,陕西妇女工作甚未开展,这种原因由于组织未期统一,机构不能健全,过去妇运偏重城市,而未能发动农村,深入社会各阶层,此为不可讳之事实。党政当局负责民运,深觉遗憾,为充实组织,集中力量,以全民动员适应抗战需要起见,今特召集各位代表举行大会,从今起,切实努力工作,以补过去之欠缺。本省中国妇女慰劳自卫抗敌将士分会‘七七’事变后成立,因时间较早,各县均设有支会,过去工作颇有建树,以该会为战时全国组织,兹为便利指导,特依据法令切实改进,充实内部,使工作开展,今后陕省妇女运动始有希望。旋即讨论提案,决定改组中国妇女慰劳自卫抗战将士会组织”*《本市妇女团体昨举行代表大会改组妇女慰劳分会》,载于《新秦日报》1939年5月18日。为由对陕西妇慰会进行改组,一批中共党员被排挤出会。改组后,由时任陕西省政府主席蒋鼎文的夫人蔡文援任妇慰会陕西分会会长,时任国民党陕西省党部主任委员谷正鼎的夫人皮以书任副会长。

同月,《西北妇女》停刊。该刊自1937年11月创刊,至1939年5月停刊*据西安市地方志办公室编《民国西安词典》记载,《西北妇女》一刊,停刊于1939年5月11日。但笔者未找到这种说法的原始文献来源。,陆续出版了15期*关于该刊物的出版卷数,文献记载互有抵牾。以《陕西地方志·报刊志》为代表的文献,多采共出版16期的说法,但最新出版的《民国西安词典》则采用共出版15期的说法。笔者经过考证,综合现存最后两期《西北妇女》的出版间隔和出版形势,认为《民国西安词典》所说共出版15期是准确的。。

五、《西北妇女》在陕西妇女抗日救亡和妇女解放运动中的作用

《西北妇女》是陕西地区抗战时期创刊较早的妇女专门期刊,其办刊的宗旨,以唤醒和提高陕西乃至西北地区妇女的抗日救亡意识和妇女解放意识,并使其转化为实践,投身于抗战时期妇女运动之中,从而获得民族与妇女自身双解放为根本目的。当然,其在办刊的过程中,也秉持了这一宗旨,在妇女抗日救亡和妇女解放运动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第一,该刊向西北大后方妇女介绍了抗战形势与宣传抗日救亡。受技术条件等的限制,抗战期间,有关抗战局势的发展形势,并不能迅速为西北大后方人民尤其是对时事关注较少的妇女同胞所知。在内容编排上,《西北妇女》特别注意通过每期刊物向广大的西北大后方妇女介绍抗战形势和沦陷区人民特别是沦陷区妇女所遭受的蹂躏。通过这样的宣传,使得西北大后方妇女特别是农村妇女,纠正抗战“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错误心态,同时,将妇女自身的解放与抗日救亡联系起来,促使后方妇女同胞积极投身到抗日救亡中*通览该刊,这类文章不胜枚举,如创刊号《从金门妇女被蹂躏说到妇女动员的重要》,第4期《沦陷的天津》,第5期《说凤阳》等。。

第二,作为妇慰会陕西分会的会刊,《西北妇女》陆续刊登了《为前线战士及受伤官兵征募衬衣鞋袜及现款告同胞书》《八月一日至九月五日收到慰劳伤兵捐助》《八月份为华北青年游击队捐书》《姊妹们快起来做棉衣——完成十五万棉衣运动》等内容,切实担负起了妇慰会陕西分会应尽的职能,在抗战后勤物资征募、将士慰劳、妇女动员、儿童保育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第三,关注当时的妇女现实问题。《西北妇女》创刊号《维娜不肯逃》一文,以小说的形式描写了当维娜参与抗日救亡的热情与其家长不支持、不理解的态度发生冲突的问题。在当时妇女地位不高,参与社会活动有限的情况下,这种现象是普遍的。但该小说最后提出了“维娜决计耐心地去说服父母,自然在可能的范围内,她不希望和家庭决裂……(维娜)要毅然决然地和姐妹们保卫西北,保卫中华民族,和全国的同胞们一齐将敌人赶出中国去。”该刊第2期《读了〈维娜不肯逃〉以后》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逃不是办法,的确不是上策,你能逃到哪里,人家还追不到哪里吗?……亲爱的姐妹们,现在的舞台上,不是斯斯文文的《五典坡》,而是轰轰烈烈的《垓下之围》了!不容迟疑,赶快向暴敌们讨回我们的河山吧!”另如该刊所开设的“妇女问题专栏”所谈及的妇女和男子的社会地位问题、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和遇到的压迫或不公正对待的问题。

第四,宣传号召各阶层妇女同胞紧密团结,一致对外。1938年5月20日,宋美龄为加强全国妇女抗战工作,促进全国妇女的大团结,在庐山召开了全国妇女界领袖会议。宋美龄在该次会议上的讲话,正如蒋介石所发表的“庐山谈话”一样,号召全国妇女大团结,共同投身抗日救亡运动。《西北妇女》积极响应这一号召,不仅在刊物中多次介绍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的妇女工作情况,如第5期《陕甘宁边区的姊妹妇女救亡工作》,第6期《援助山西陕北的同胞》等,还时常刊登拥护时任国民政府最高领导人蒋介石和中央政府领导、一致对外的口号或文章。此外,还在相关文章中介绍了该刊对八路军总司令朱德的慰劳访问以及副总司令彭德怀在西安讲演的报道。

第五,广泛动员家庭妇女与农村妇女参与抗日救亡。正如中国革命事业离不开占中国人口多数的农村人口的支持,妇女抗日救亡运动和自身解放运动,自然也离不开占妇女人口总数大多数的农村妇女的参与和支持。《西北妇女》在办刊过程中不止一次地提到,要将刊物办得更为知识水平较低的一般城市家庭妇女和农村妇女喜欢,即更加通俗,以便促进人数众多的农村妇女积极投身到抗日救亡中。并在陆续刊登的文章中具体指出了动员知识水平较低的一般城市家庭妇女和农村妇女的方式方法和注意事项,有效地促进了她们参加抗日救亡运动的积极性。

第六,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妇运干部。《西北妇女》第2期《宣传的基本技巧》、第3期《我们工作中应有的态度》、第4期《一点经验》、第15期《鸡蛋和抹布》等文章的刊载,通过对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的归纳,使一些妇女干部们获得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实践经验。正是这些文章的刊布,使得如曾在《西北妇女》编辑部参与编辑工作的中共党员李馥清、曹冠群,民革成员陈建晨等,不仅在抗战期间,而且在解放战争妇女工作中都得到了充分的历练,1949年后分别担任了全国性妇女组织的领导工作,这与他们在抗战中参与《西北妇女》办刊实践而得到的工作经验是分不开的。

第七,《西北妇女》还在宣传妇女解放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西北妇女》第7期《妇女问题——女人是不是生来不如男人》和第8期《妇女问题是怎样产生的》两篇文章,提出“妇女在社会上的地位完全是由于妇女在社会上所担负的劳动性质决定的”以及“资本主义大大提高了生产力,资本家为了赚钱需要大量的工人,这样把素来关在生产门外的妇女吸引到生产里来,妇女重新又成为生产者,但是其他方面妇女的无权利仍如应者,这从这个矛盾中便发生了所谓‘妇女问题’。”《西北妇女》第5期《妇女怎样保卫大陕西》一文提出:“全西安的知识妇女,女学生……不怕难,不羞涩……到前线去,到工厂去,到乡村去……唤醒我们的姐妹,发挥她们的干才,提高我们学习的能力……”该刊第15期《妇女怎样实现精神总动员》中也提出:“(要实现精神总动员)(一)切实注意妇女工作;(二)铲除派别观念;(三)组织训练妇女;(四)知识妇女做模范……”这些文章,从妇女经济解放、政治解放和思想文化解放方面给予宣传,并进行了较为深刻的讨论。同时,《西北妇女》还经常在刊物上宣传妇慰会陕西分会为参与抗日救亡运动的妇女开办的各类学习班,试图努力提高妇女运动干部的工作和知识文化水平,以便促进其提高对一般妇女的宣传水准,进一步促进妇女抗日救亡运动和妇女自身解放运动的发展。

六、《西北妇女》的历史地位

首先,作为一度由中共党员主导的《西北妇女》创刊于1937年11月,较之由中国共产党自办的第一本妇女期刊《中国妇女》早近两年。这一批中共党员,以《西北妇女》所提供的实践平台,在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础上,注意团结国民党和其他党派的上层妇女,向外界广泛宣介了八路军和陕甘宁边区的妇女运动工作情况,丰富了中国共产党妇运工作的经验,打开了对外宣传的窗口。虽然,此后不久该刊即遭国民党当局改组,但曾在《西北妇女》编委会或妇慰会陕西分会中工作的共产党员们,或奔赴延安,或前往新的岗位,以出色的妇女工作实践经验,投身到民族解放和妇女解放的运动中去,为中国共产党的妇女工作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其次,《西北妇女》不止一次地提到过,它的出现,填补了西北大后方没有一本妇女刊物的空白,是西北妇女唯一的“精神食粮”。是同时期陕西国统区范围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妇女专门期刊,在地方期刊史特别是地方专门期刊史上具有开创性的地位。

最后,经过《西北妇女》编委们的艰苦工作,使得该刊物在妇女抗日救亡运动特别是妇女自身的解放运动方面起到了一定的宣传效果。该刊在宣传中,切实区分并关注了城市上层妇女、职业妇女、城市家庭妇女、农村妇女等不同阶层的妇女同胞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深刻地讨论了妇女在经济地位、政治权利和文化教育方面的解放认知和途径,批判了诸多涉及妇女地位和社会生活的错误思潮,为身处内陆地区饱受封建礼教、保守观念压迫和影响下的广大西北妇女,探索了前进的道路,在中国妇女运动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猜你喜欢
西北刊物陕西
陕西自贸区这四年
Shajiabang:picturesque water town in heaven
省委定调陕西“十四五”
刊物贺词
一座西北小城
缠海鞭杆—西北棍
系列刊物介绍
从这期刊物开始,《家庭影院技术》已经迈入第二十一年!
黔西北行吟
砥砺奋进的五年
——喜迎十九大 追赶超越在陕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