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鉴编纂的几点体会
——《桐乡年鉴》创刊20周年回顾

2018-01-23 10:36俞富江
江苏地方志 2018年4期
关键词:桐乡年鉴随文

◎俞富江

2017年是《桐乡年鉴》创刊20周年,20年来,《桐乡年鉴》汇集了1500多万字的信息资料,忠实地记录了桐乡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各乡镇(街道)、各行业的变化和发展,是桐乡20年风雨历程的真实写照。这20卷年鉴,自成系列,体例严谨,资料详实,基本内容连续可比,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一、实事求是,严谨办鉴

年鉴题材要求真实可靠。从历史的角度看,年鉴具有存史功能,其资料总有一天会成为信史的一部分。因此,必须认真贯彻“实事求是,严谨办鉴”的方针,去伪存真,据实而录。切忌题材空洞无物,大而不当,华而不实,哗众取宠。要从客观实际出发,避虚就实,确保年鉴刊载信息的真实性。因此,要确保年鉴内容的客观真实,不加雕琢,直接、质朴地记载历年的各项工作,反映社会发展的动态和趋势,其中也反映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教训。在如实记录桐乡各地、各部门、各行业取得的新成就、新发展、新经验、新特点的同时,不回避工作中出现的新困难、新问题。对于一些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和焦点问题,如突发事件、灾难事故等,都能开展深入调研,并进行客观的记述。在编纂过程中,坚持忠于事实,尊重科学,一切文字表达都以事实为依据,摒弃浮躁虚夸、不实事求是,对政绩方面往往夸大其词,对负面影响则闪烁其词的问题。进一步严格体例规范,郑重选题选材,褒贬色彩等都应认真琢磨,反复推敲,做到谨慎措词恰当,不轻易放过任何不得体之处和不审慎的话语,始终确保年鉴的政治方向和高格调、高品质。

二、不断创新,充实内容

要不断提高年鉴编纂质量,促进年鉴事业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创新,而要创新,就必须创新框架、充实内容、张扬个性、办出特色。《桐乡年鉴》通过多年来不断的努力,创新实践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适时调整框架,创新栏目。年鉴框架的作用,主要是贯彻年鉴体例,框定年鉴内容,明确信息资料的归属和层次。框架在年鉴编纂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要创新年鉴的内容,必须首先创新框架。多年来,我们《桐乡年鉴》经过全体编辑人员的共同努力,不断创新思维观念,通过对读者的需求分析,把握新趋势,谋求新变化,在年鉴的框架创新上,每年都作些相应的调整和优化,尤其是在栏目的设计上突破了正常的领属关系,2005卷根据濮院羊毛衫市场的快速发展,将毛衫部分从“工业经济”和“市场”栏目中分离出来,单设“毛衫”栏目,以充分反映桐乡地方特色。在年鉴的内容创新上,早在2002年,根据桐乡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就设立了“民营经济”栏目和“民营经济管理”“民营企业选介”分目。这些内容编入年鉴后,既可以跟踪改革后的社会经济效果,同时能为领导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地改革和创新,是年鉴编辑工作者的永恒主题。例如,随着桐乡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民营经济已不再是地方的特色经济,2006卷中,又将民营经济并入工业经济栏目中,这样做既避免了交叉重复,又比较符合客观实际。又如,乌镇是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永久会址,每年承办世界互联网大会是桐乡市委、市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们通过精心策划和设计,2015卷推出“世界互联网大会”专记,并在此基础上,2016卷专设“世界互联网大会”栏目,从而呈现出桐乡地域特色,凸现桐乡最大亮点。该栏目以其鲜明的时代性和内容资料独特新颖而获得广泛好评。

(二)逐渐规范体例,行文统一。年鉴按一定的规矩编纂而成。这些规矩的总和,统称为年鉴体例。具体内容包括:选题选材原则、标准、范围和时限,语言文字规范,内容结构比例,条目的内容要素和记述程序等。从年鉴编纂实践看,年鉴是“众手成书”,许多单位的稿件是不符合年鉴体例要求的,因此就很难达到文字的统一和规范。对此,我们根据中国版协年鉴研究会的有关规定,结合《桐乡年鉴》编写的实际情况,每年年初都要组织编辑人员学习年鉴编写规范,对有关事项做出具体规定,并将编写规范发至各单位撰稿员。编稿时,每个责任编辑在充分理解原稿内容的基础上,都能按照年鉴的体例、格式和条目“五要素”要求进行修改,努力达到内容文字规范统一。在编写时,每个编辑都知道年鉴稿件中哪些是有用的,哪些是无用的;哪些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哪些是应该删除的,哪些是应该挖掘的。如记载某个论证会,重要的是记述论证的结论和成果,而不是参加了哪些人、多少人、哪个领导讲话、开了多长时间。至于年鉴中运用的数据,只要统计年鉴一出来,我们就安排专人负责核对,因为《桐乡年鉴》采用的数据大多是以《桐乡统计年鉴》公布的数据为准,《桐乡统计年鉴》没有的数据,我们则以该项业务主管部门的统计数据为准。但在同一部年鉴中,有的数据有交叉和类比关系,我们注意到前后照应,一旦遇到不理解的问题,能主动请教主管部门进行核对。多年来,我们为了便于读者查阅,凡是应用了有关业务部门的统计数据,尽量做些简要注释,说明其统计口径范围等。

(三)增加随文照片,图文并茂。随文照片是年鉴条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条目文字的有力补充,也是年鉴版面不可缺少的表现形式。多年来,我们在编纂《桐乡年鉴》过程中,精心组织,精心选择照片,仅2012卷就收录了随文照片89幅,使年鉴的文化品位和内在质量得到了提高。其作用:一是照片的使用提高了年鉴的内在质量。随文照片通过形象化、具体化的图像使读者对条目所提供的信息和知识获得直接的感知,更深层次地理解条目所包含的内容。在国土资源管理概况条目中介绍了“6·25”全国土地日上街宣传土地法律法规的场面,仅靠文字是难以表达法律宣传的现场的,但是通过照片,就能让读者真实地感受到广大市民咨询法律宣传的场面,从而提高全民依法用地、保护耕地的法律意识。二是照片弥补了文字叙述上的不足。文字具体、详尽;随文照片则直观、形象、生动。为纪念建党90周年,在卷首设《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纪念活动》专栏,从不同侧面,配合条目分别选择了“菊乡儿女心向党”大型主题文艺晚会、桐乡市领导参观党史图片展、“伟大的历史记录”等有价值的照片,真正做到图文并茂,仿佛让读者参与其中。三是照片具有资料价值。作为年鉴记载的信息,我们在选用随文照片时的侧重点主要放在照片资料性上。在记述“进百村住千家联万户”培训班开班条目时,责任编辑将条目的文字记述精炼为不到400字,用的照片紧扣条目主题,极具动感,使文照恰到好处。

(四)改进装帧设计,强化美感。在年鉴装帧设计中,版式设计的效果直接关系到读者的阅读。年鉴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品位,离不开形式美的衬托。《桐乡年鉴》从一开始就十分重视装帧设计,适时增添时尚元素,全书装帧设计风格高雅。在相对稳定的基础上,色调上追求多变,封面以暗色为基调,在上半部烫银印刷中文刊名,字体较大、线条粗壮;英文刊名对齐横排,字体小,线条纤细;整个色彩对比强烈而又和谐,端庄严肃中又不失纤丽流畅,给人以庄重中寓以活泼,统一中又有变化的审美感受,产生了和谐、端庄、美观的直观效果。不断调整卷首、卷中彩页编排方式,以数字、图表集中反映桐乡社会发展情况,图表交融,一目了然。每部年鉴条目正文插入百余幅彩照和表格,以增强视觉冲击力。2006卷首次采用轻质纸双色印刷,达到了年鉴文化品位和内在质量的提高。同时,《桐乡年鉴》均配有双重检索系统,书前刊有中文详细目录和英文要目,书后附有索引,索引采用主题分析法,按主题词首字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方便读者快速查阅。

三、转变作风,打造精品

随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使政府部门的某些职能逐渐弱化,许多工作转向社会的民间组织、中介机构等,部门提供的资料有限。如商业流通业就面临这样的问题,随着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各种流通行业相继出现,政府部门对商业流通业的情况已经无法完全掌握了。要反映商业流通业的情况,单纯依靠部门供稿势必造成年鉴内容的缺项、遗漏。在这种情况下,《桐乡年鉴》充分发挥每位编辑的主动性,变坐等稿件为主动下去与撰稿员联系,共同商讨该部门、行业的年鉴稿件如何写,并与撰稿员一起到大型商场、超市了解情况,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后,编辑起来就会心中有数,便能更好地反映它的全貌。每个编辑要从多方面、多渠道征集重要信息资料,做资料征集的开拓创新者。根据分工,相关编辑在新兴行业和闪光的区位选定撰稿员,如高新技术产业、重点民营企业、新兴服务业、民办教育和医疗单位等,定点定向约稿。在加强编辑与供稿单位的经常联系的同时,采取调阅文件,收集各单位主办的简报、信息资料;通过政府网下载各类信息,搜集广播、电视上的信息,直接或间接地开展年鉴资料的日积月累工作,为我所用。在此基础上,对年度中心工作和重大政务活动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对当地媒体上众多的资料进行筛选、归类、加工等,对保证重要信息的全面与系统反映也起着重要的作用。这种征集采编方式,既能防止漏项、保证质量,又能锻炼编辑、提高素质,也是年鉴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

猜你喜欢
桐乡年鉴随文
遇见喵星人
滚草地
特色·可读·扩展《江苏年鉴(2020)》
让随文练笔回归语言本位
随文仿写:由读到写的有效迁移
随文练写,汇滴成河
《中国交通运输年鉴(2019)》征订单
影像记忆 建设美丽的新桐乡
《中国交通运输年鉴(2019)》征订单
《中国交通运输年鉴(2018)》征订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