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知道张伯驹吗?
像张伯驹先生这样的大家,不应该被人们遗忘。今年是张伯驹先生诞辰一百二十周年,《紫禁城》杂志想唤起大家对这位大收藏家、鉴赏家的记忆。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籍此了解真正的「大家」是什么样子。
以往人们在谈论起张伯驹先生的时候,必然会说到他捐献的几件稀世珍宝—— 陆机《平复帖》、展子虔《游春图》等等。围绕着这几件稀世珍宝,学者们滔滔不绝地讲述它们的珍贵之处、魅力之所在,而焦点往往集中在稀世奇珍之上,却忽视了捐献者张伯驹先生。现在,我们需要认识、还原一个真实的捐献大家张伯驹。
「大家」来回忆「大家」。几位和张伯驹先生有过交往的老先生—— 朱家溍、王世襄、周汝昌、冯其庸,每个人都能说起自己和张伯驹先生交往过程中的几件琐事,他们眼中的张伯驹先生是什么样子呢?在朱家溍先生眼中,张伯驹先生是个「乐天派」,穷困的生活丝毫没有削减他对古书画、戏曲的兴趣;在王世襄先生眼中,张伯驹先生是个先国后己、坦然故我的文化人;在周汝昌先生眼中,张伯驹先生是个坦荡超逸、潇洒天真的「忘年交」;在冯其庸先生眼中,张伯驹先生是一流的书画鉴定家、境界超脱的收藏家、无丝毫造作且纯而又纯的词人……各位大家回忆中的张伯驹先生的形象汇聚在我们的脑海中,我们仿佛也开始与张伯驹先生熟识起来。
张伯驹先生因喜爱而开始收藏,因收藏得以亲近文化,深切感受其博大精深,进而生出守护中华瑰宝、延续中华文脉的使命感。他用其一生来告诉我们:作为炎黄子孙,需要认识、了解中华传统文化,从而激发起强烈的文化认同感与民族自豪感。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要进一步自觉去守护、传承传统文化,必要时舍小我,成就大我。张伯驹先
生在这一刻就像是一位和蔼、慈祥的长者,对我们谆谆教导,让我们感受其大家的魅力。
家人的追思最是真切,让我们得以「触碰到」真实的张伯驹。无论是妻子潘素,女儿张传綵,女婿楼宇栋,还是外孙楼开肇,在他们有关张伯驹先生的回忆中,最能够打动我们的,还是那些点滴小事。在这些小事中,张伯驹先生是一个豪爽耿直的文人、一个和善可亲的老者、一个略带顽皮的好老头。家人追思的言语如此亲近,仿佛张伯驹先生自己就坐在我们对面,和我们亲切地拉着家常,朴实,却不失大家风度。
现在,您认识了一位大家,他叫张伯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