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7年玉米生产中,河南省不少地区夏播玉米果穗出现空穗、花粒、苞叶过短、籽粒外露、穗轴弯曲等生长不正常的现象。
一、发生原因
(一)气候条件
气候因素是2017年夏玉米果穗出现各种不正常现象的主要原因。以豫北地区的新乡市为例,2017年7月中旬积温304.1℃,日最高气温全部超过32℃。此时该区域玉米大部分正处于小喇叭口期,最适宜温度为25℃。高温干旱天气会抑制叶原基的发育和伸长,造成苞叶短小、果穗籽粒外露异常。7月下旬,该区域玉米处于大喇叭口期,是决定玉米穗粒数多少的重要时期。2017年7月下旬降水仅3毫米,比常年少九成以上,形成了“卡脖旱”,致使部分雌穗、雄穗抽不出来,导致玉米空棵,造成严重减产甚至绝收。
2017年8月上旬,有7天最高气温超过35℃,降雨量4.1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50.6毫米。此时正值玉米抽雄散粉时期,整个吐丝过程需要5~7天,是玉米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其需水临界期。但这一时段气温异常升高,造成花粉失活,花丝无法正常受精,出现玉米授粉异常、基部缺粒、顶部严重虚尖的现象较为普遍。
(二)栽培管理措施不当
调查中发现,同一品种因播期不同而表现的异常情况不同,因为只有在穗分化期遇到了高温干旱天气才表现严重,而播种过早或过晚的地块玉米穗分化时期错过了这个不利时期就极少受到影响,如豫北地区在6月8日~13日进行夏直播的地块发生较重,而5月25日前后进行麦垄套种的地块发生较轻。
实地调查发现,有的地块玉米种植密度6000株以上,致使田间通风透光不良,光照不足,植株光合作用减弱,有机质合成减少,影响了夏玉米雌雄穗的发育,造成秃尖、缺粒等畸形现象。
(三)土壤、肥水和营养
沙性土壤盐分较高,低洼易涝,耕作层过浅,蓄水保肥能力差,土壤瘠薄,空秆畸形穗发生严重。另外,夏玉米在孕穗至吐丝授粉时期,遇到干旱浇水不及时,造成夏玉米水分供应不足,影响有机质的制造与运转,使玉米吐丝较晚,田间花粉减少,花粉、花丝寿命缩短,致使玉米空穗或秃尖缺粒现象发生。
(四)品种影响
同一地块同时播种的不同品种,受影响的程度有差异。不同品种对环境变化敏感程度不同,当不良的外界环境条件超过了品种的适应范围,就会影响其正常发育。其中美系血缘的玉米品种发生较重,而郑单958类型的品种较轻,其中白轴品种发生轻,红轴品种发生重。
(五)药物影响
为防止玉米倒伏,农民在玉米孕穗期过量、过晚(13片叶以后)喷施了化控剂,此时恰遇玉米孕穗对药物的敏感期,再加上高温、干旱或高湿等恶劣气候的叠加作用会造成药害。为防治病虫害,在高温时段过量喷施三唑类杀菌剂或对美系品种比较敏感的杀虫剂也可能导致苞叶和果穗的不正常发育或发育不同步,同样会引起果穗及苞叶的不正常发育。
(六)病虫害发生程度
玉米各种叶斑病和玉米苗枯病、纹枯病、茎基腐病的发生,都可能影响玉米正常的生长发育,致使玉米生长不良,尤其是玉米蚜虫在玉米抽雄时开始大量发生,致使玉米不能正常地开花授粉,造成果穗畸形、秃尖缺粒。
二、防治措施
(一)合理选择种植品种
首先选择稳产、抗逆性强的品种,最好选择2~3个生育期相近,株高穗位差别不大,抗逆性互补的品种,或者红轴、白轴品种混种或间作,减少单一品种或气象条件引起的风险。
(二)合理密植
按照不同品种的生长特性,按要求适期播种,同时种植密度要合理适当,切勿盲目增加密度。同时,推广宽窄行种植(宽行80厘米,窄行40厘米)模式,这种模式田间透光性较好,光能利用率高,可以增加果穗营养,促进果穗分化,有助于玉米达到穗多、棒大、丰产的目的。
(三)加强田间管理
1.适时播种 根据不同玉米品种的生长特性,要合理调整播期,尽可能使玉米在孕穗至吐丝授粉期错过夏季的持续高温。
2.合理施肥 增施有机肥,平衡施用氮、磷、钾肥。实现有机无机肥相结合,满足不同阶段玉米生长对养分的需求。
3.加强田间管理 密切关注天气预报,在高温出现之前及时灌溉可改善田间小环境,降低温度。喷施适宜的叶面肥,既可以减低植株温度,也可以增强对高温的抵抗能力。在玉米生长的中后期,要及时进行病虫害的综合防治,确保玉米果穗能正常生长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