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运重建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1)患者的症状:在服用抗心绞痛药物情况下是否还存在心绞痛。(2)病变血管支配心肌范围及存活心肌数量:评价方法有无创(PET、SPECT和负荷超声)和有创(FFR和IVUS)两种。(3)病变血管是否适合进行血运重建及程度:如左主干、三支血管病变。(4)是否有合并症:如糖尿病。
心绞痛在决定血运重建中的作用:心绞痛作为一种主观症状,变异大,量化评价较为困难。如果患者呈现典型的心绞痛,尤其是在抗心绞痛治疗下仍然出现,则高度怀疑心肌缺血。已有的研究表明,血运重建可以改善心绞痛症状。同时需要综合其他评价指标。心肌活力在决定血运重建中的作用:大规模的队列研究发现,潜在活力心肌面积超过10%(负荷状态下,10%心肌发生可逆的缺血),提示血运重建效果好。冠脉病变部位在决定血运重建中的作用:病变供血范围越大,获益越大,比如左主干及前降支根部病变,应尽可能完全血运重建。如果患者梗死区域无存活心肌,或血管不影响心功能(如非优势右冠),或血管无法血运重建(如弥漫远端血管),则可以考虑非完全血运重建。
因此,多因素决定缺血性心力衰竭血运重建策略,需要综合患者症状、存活心肌数量、病变解剖以及合并症等进行综合考虑;典型的心绞痛、存活心肌>10%、左主干病变(前降支根部病变)、多支血管病变是血运重建的较好适应证;目前临床证据多来源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因此CABG推荐级别要高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于不适合CABG者,可考虑P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