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发展: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由路径

2018-01-23 08:15匡列辉
伦理学研究 2018年6期
关键词:共同体命运人类

匡列辉,张 明

以共享发展为价值追求的新发展理念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新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从人类历史发展和世界发展的战略高度所提出来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这两者是构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两个基本方略,并被写入了新修改的党章和宪法之中,成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行动指南。共享发展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两者在理论渊源和实践价值目标上具有高度的契合与一致性,共享发展成为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由路径,为人类社会在新的时代解决人类文明与世界未来何去何从的走向问题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一、共享发展新理念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同根同源

人类社会的发展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对客观世界的辩证否定性的变革,在对物的尺度的认识中以人的价值尺度来推进着主体客体化与客体主体化的双向合目的活动。但是这一活动却往往过度地用“人的尺度”来引导实践,从而导致了客体的物的价值尺度的遮蔽与消落。这一点,很早以前人类先祖就已清醒地认识到,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生发出“共享”发展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萌芽,并在具体的生产实践中合规律地自觉践行这些原初的理念形态,以期实现正当价值的良好永续发展秩序。

1.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共享发展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因子

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深广博大,很大一部分思想中都具有深刻的政治伦理元素,或者带着家国天下情怀的政治伦理倾向。共享理念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植根在中国古老传统文化肥沃土壤中,而且其概念的内涵在人们几千年实践发展中越来越丰富和明晰起来。“大同”和“小康”社会是上古人们就有的对理想社会的美好憧憬,仔细分析,这些概念不正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原初形态吗。孔子的“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墨子“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等等都饱含着以民为本原则的“共享”伦理思想下的统治者应有的担当与责任。当然,在古代的中国,这些主张是不可能真正实现的,但是其中的思想精华成为了劳动人民不断去抗争和革命的锐利思想武器。“均贫富”就是历代农民起义高擎起来的用以凝聚人心和鼓舞斗志的旗帜。太平天国起义“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这一口号不就是“共享”的形象表述吗。其治国纲要《天朝田亩制度》正反映了百姓对生产资料和生产产品要求共享的强烈愿望。近代以来,为了救国救亡图存,不少仁人志士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有益的因子,提出了很多建立在民本基础上的“共享”理念,如康有为的《大同书》,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等等。辩证地和历史地去分析这些思想,都有其时代局限,但其闪耀着“共享”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精华,却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继力发展中不断丰富起来。

2.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中蕴含着深刻的共享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

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中关于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人类社会未来的发展趋势等思想中有着深刻的共享及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一方面表现在人与自然主客体的辩证发展关系上。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是生命共同体。在认识和改造客观自然过程中,要充分地把握、尊重和遵循客观规律,保持人类自身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关于世界未来发展的科学预见。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基于对自然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与准确把握,指出社会螺旋式向前发展的动力来源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冲突,这两对主要矛盾的对立统一最终的走向就是“随着阶级的消失,国家也不可避免地要消失。在生产者自由平等的联合体的基础上按新方式来组织生产的社会,将把全部国家机器放到它应该去的地方,即放到古陈列馆去,同纺车和青铜斧陈列在一起”[1](P190)。这个“联合体”的特征就是生产力高度发达,人们生产与生活自由平等。内在地蕴含着我们今天所倡导的共享发展理念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

马克思中学时代就立志要为改造资本主义社会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不平等的社会现实、为人类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而奋斗一生,甚至牺牲个人生命也在所不惜。为了让无产阶级能翻身获得解放、让全人类能共享幸福生活,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不论在艰辛的理论创造上,还是在残酷的革命实践斗争中,都是以一种世界情怀的崇高境界忘我地工作着,为了实现“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一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2](P422)而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马克思对“自由人联合体”的图景做过前瞻性的大胆预言,“生产力的发展将如此迅速……生产将以所有的人富裕为目的”[3](P222)。在那里,人类摆脱了阶级社会中不平等不充分发展的桎梏,实现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以及人与社会相互之间的真正和解与协调。这些思想都对当今共享发展与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有很多智慧的启示,抑或,共享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将成为实现最后的“自由人联合体”的推动要素与重要一环。

3.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及改革开放实践所形成的理论富含共享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

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将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矢志不渝地致力于“自由人联合体”这一“真正共同体”的实践追寻,并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了富含共享发展理念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科学理论。

群众路线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三个基本方面之一。“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胜利的力量源泉,明确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旨归。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各个时期,除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让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的生活,再也没有自己的半点私利。毛泽东同志在《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等文章里,对如何激发和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就提出明确要求,特别强调了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人民共建共享的原则。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及时地调整了党的工作重心,围绕解决当时“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时代之问,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紧紧扭住发展这一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大力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进,正如一夜春风唤醒了历经劫难的神州大地,处处焕发出勃勃生机,经济发展速度一日千里,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人的精神面貌也是焕然一新,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事业的认同感、对改革开放成果的获得感越来越多,越来越强。邓小平同志将科学社会主义原理与中国改革开放的实际紧密结合,为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出了许多内含“共享”和“命运共同体”思想因子的著名论断,充分体现了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比如,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可以让一部分地区先富裕起来,然后带动其他地区共同富裕,就体现着如何通过共享发展达到共同体内全体成员富起来的的具体思路。1992年春天,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再一次廓清了一段时间以来笼罩在人们头脑中的迷雾,提出社会主义建设的“三个有利于”标准,鲜明表征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本质特征,所以“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是符合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是整个社会走向富裕的必由之路。”[4](P64)在这些理论的指引下,一方面既充分调动更多的社会生产要素积极参与社会主义建设,大大提高社会生产效率,实现更多社会总产品的有效供给,另一方面,使人们都能共享社会生产力提高带来的红利,体现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优越性。进入21世纪以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等理论主张无不是在与时俱进解决改革开放过程的新矛盾中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体人民共享改革成果达到共同富裕的伦理意蕴。

二、共享发展彰显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追求

自从有了人类,原本单一的自然的内涵也越来越广阔,既存在着人类社会,又包含着自然世界。在人的主观能动的作用下,通过劳动实践,自然世界逐渐分化为自在自然与人化自然。人的主体性在与自然世界的交换中,在发展价值论的正当性和发展实践方向的同一性上越来越确证了共享发展是人类存之于世的永恒动力。新发展理念落脚点和目标指向就是共享发展,即,使发展主体获得更公平更正平的发展机会和平等的发展成果分配机会。共享发展彰显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追求。

1.共享发展体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真善美”目标价值

人类与人类所依存的世界有着生生与共、息息相关的紧密联系,是休戚与共的共同体,在原初的主客体关系上就是高度统一的。从马克思主义辩证与历史唯物论的角度分析,共享发展就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重要体现,在价值的追求上都是朝着前进的、更好的目标而努力,朝向“真善美”的终极价值而前行。“显而易见,创新、协调、绿色和开放四大理念都是以实现共享发展作为终极目标的,它们都是作为手段善或工具善而存在,只有共享发展理念是作为目的善而存在。”[5](P15)“真善美”的价值追求和目标突破了以往人与世界发展关系的紧张冲突,指向着一种内在的更深的对真理、对善良与美好的价值实践与实现。这种价值实现体现着对以往人类与世界发展中各种或深或浅的表层的或是潜藏的矛盾的一种纠正,引导误入发展歧路的朝向的一种纠偏与回归,回归到生命演化、人类发展和世界文明前进诸多规律所昭示的应有的正当性的价值发展轨道上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无疑彰显着一种超越国界和超越意识形态纷争、以人类更加充分的发展收获更美好生活为价值尺度的人的主体与客观世界、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和谐发展关系。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开宗明义地把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作了简练而全面的阐释,“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6](P58)。这段话说明了中国共产党从建党伊始就自觉把中国人民的幸福与世界人民的幸福紧紧相连。中国共产党人的共享发展举措正充分体现了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真善美”的目标价值,彰显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胸怀世界的国际主义精神与情怀。

2.共享发展体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性”现实价值

共享发展是人类存在于世界之中的永恒动力,在共享发展中,不同种族不同国家的人们可以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共同促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实实在在的合乎理性的实践行动。共享发展,充分契合了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性的现实价值。

当今世界在发展问题上出现种种危机,促逼着眼光长远的人们不得不静下心来思考,一系列的生态、环境、人口、资源、恐怖活动、局部战争等全球性的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解决的良策。问题产生的症结肯定是一种动态平衡关系的失衡和严重破坏,而失衡的原因最深层的就是人类与自然、社会中人与人、国与国的关系的严重失衡。对于人与自然世界的失衡,马克思提出了“人类同自然的和解”命题,当代中国努力建设生态文明,正是这一思想在新时代的深化与实践。而为了人类更美好的明天,为了克服“地球村”共有的危机,更加需要真诚地面对人类已经相互高度依赖的现实,解决好在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的当下国与国之间发展中的冲突与对抗,建立起新型的国际关系体系。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回应着了当今“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时代之问,打开了通往解决冲突与对抗诸多问题的一扇门,共享发展则是解决发展危机的“钥匙”,是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由路径。

三、共享发展筑牢了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路径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以其宏大的全球视野和前瞻的战略思维,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思想,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引着新时期国际新型外交关系的建设,为解决当今风云诡变、迷雾重重的世界何去何从疑难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和理论贡献。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标志着中国树起了一面鲜明的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文明进步方向的旗帜。这一旗帜受到了越来越多的爱好和平与追求进步的国家、政党和世界人民的认同与拥护。旗帜已立,如何推进构建?这需要落实在行动上,选择正确的、行之有效的举措与路径扎实推进,而这一必由路径就是共享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享发展实践内容十分丰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政治共享发展,构建平等相待的伙伴关系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达,世界发展变化的速度越来越快,以前限于时间和空间距离的阻碍全然消遁得无影无踪。地球化为一个小小的村落,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的进程以超乎以往任何时候的速度在推进,呈现了“使在场与缺场纠缠在一起,让远距离的社会事件和社会关系与地方性场景交织在一起”[7](P23)的现代性景象。但是,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也不是浩荡坦途,近年来,一些国家民粹主义泛起,单边主义、本国优先成为其政策引领,致使逆全球化思潮日成泛滥之势。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地区冲突此起彼伏,全球性的挑战接踵而至,各种社会政治思潮交错冲撞。全球性的问题全人类必须共同面对,而且也只有齐心协力解决好全球性问题才有可能赢得人类更好的发展和实现更美好的生活。

政治共享发展中,大国的作用十分重要,对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应有更大的责任担当。世界发展史上的战争与和平的决定因素往往就取决于大国与大国之间的政治角力,因此,大国应该尊重彼此的核心利益,把发展中的矛盾分歧努力转化为难得的发展机遇,对相互之间的重大关切要换位思考,努力构建“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关系。”[8](P159)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最大公约数理念和目标引导下,政治共享发展根本要义就在于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矛盾与分歧,要“通过平等协商处理,以最大诚意和耐心,坚持对话解决分歧”[8](P159)。只有每一个国家都走和平平等发展道路,才会赢得更多的发展共识,国与国之间才会真正以诚待诚、和平相处。

2.安全共享发展,打造相互信赖的安全格局

安全伦理意谓着主体在保护自身安全的同时,也有道德义务对别人的安全利益给予合理正当的关切。安全在马斯洛需求层求理论里处于最根本最低最基础的需求一层,也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最现实的理想追求。

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框架下,安全共享发展要求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不论各国的历史文化传统、意识形态、政治制度之间有多大的差异,都要充分尊重其合理的安全关切。要采用对话解决争端,用协商的办法将分歧与矛盾进行妥善的协调与化解。在恪守尊重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互不干涉内政等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的基础上,不断扩大战略共识,统筹维护各种传统与非传统安全。比如,在处理朝核问题、南海问题、叙利亚问题等矛盾冲突上,相关国家都要冷静,保持克制,通过协商和谈,寻求最佳解决安全危机的办法,化解分歧、赢得共识。安全共享发展对世界各国要求既有平等参与地区安全事务的权利,也有维护地区安全的义务和责任,通过共享安全发展,共建相互信赖、合作共嬴的世界安全发展格局。

3.经济共享发展,建设同舟共济的发展前景

人类命运共同体追求的是共同发展。发展是第一要务,这一原理既适合于一国,同样也适应于共同体内的所有成员。具体来说,经济共享发展首先体现在国际间的宏观经济政策协调上。各国要创造好有利于全球经济发展的外部制度环境,健全经济发展协调机制,对全球经济治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共同商量共同解决,及时分享经济治理的好举措好经验,推进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反对经济单边主义,坚定不移地“维护公平合理的世界贸易组织规则,支持开放、透明、包容、非歧视性的多边贸易体制。”[8](P160)其次,经济共享发展要体现在着力解决全球发展的失衡问题上。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鸿沟不仅没有缩小,反而越拉越大,南北之间、地区内部之间发展不充分不平衡问题日益突出。因此,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一定要有同舟共济的使命感,“摒弃零和游戏、你输我赢的旧思维,树立双赢共赢的新理念,在追求自身发展时促进共同发展”[9](P19),优化全球经济伙伴关系,让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人类命运共同体内的所有人民,在共同体内,只有你好,我好,大家才能都好。

4.文化共享发展,坚持多元共生的文明交流

文化共享就是要倡导百花齐放,尊重和鼓励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只有多样才能带来生气和活力,在多种文明的相互交流融合中,人类命运共同体才会迈向进步。

文化共享发展,首先要有对世界各国文明的正确认识和公正态度。全球不同的文明源远流长,凝聚着几千年不同民族的智慧和汗水,是先祖们在长期劳动生活中的经验结晶,都是对全人类文明的卓著贡献,没有高低之分,没有优劣之别。文化的多样性所体现出来的差异特征,不应该成为世界冲突的根源,而应该成为多种文明相互借鉴、共促人类进步的最强大动力。其次,文化共享发展,要加强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在交流中互鉴互赏,取长补短,共同发展。使多样的文化、文明交流成为各国之间加强联系的友谊的桥梁与纽带,化解文明冲突,增进文化互信。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化应是相互了解交流的动力,而不应成为隔膜与冲突。有很多的时候,文明冲突的主要原因就是相互之间的不了解所形成隔阂所致。文化共享发展,是消融隔阂的最好方式,通过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对话,带来“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世界文明多样繁荣。

5.生态共享发展,构筑美丽清洁的生存环境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走生态共享发展道路,才能解决好工业文明所带来一系列生态问题,构筑起美丽清洁的生存环境,实现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共享发展,要树立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理念,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植根心中。全人类一起“坚持走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之路,平衡推进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8](P161),共担生态建设责任,共享生态治理经验,携手共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建立起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全球生态体系。特别是在气候安全问题上,应加强共治共享。气候变化将对全人类经济、社会、文化等诸多方面产生重大的不可估量的影响,危及社会的平衡与充分发展,进而成为全球发展共同威胁的“灰犀牛”。因此,各国要从战略上高度重视气候等等风险管控,齐心协力强化防治预案,采取有效措施应对挑战,确保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安全。通过生态共享发展,使全人类共同迈步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猜你喜欢
共同体命运人类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爱的共同体
命运的更迭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人类第一杀手
论《飞越大西洋》中的共同体书写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命运秀
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