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传统养生心理思想的现代探索
——评汪凤炎教授《中国养生心理学思想史》

2018-01-23 08:02王佳悦
心理研究 2018年2期
关键词:思想史心理学心理

王佳悦

(上海教育出版社,上海 200031)

从1879年算起,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心理学只有一个短暂的历史。中国现代心理学的历史就更短暂,因为中国心理学界一般认为,中国现代心理学诞生于1917年至1922年之间(陈永明等,2001)。不过,心理学思想源远流长。并且,由于中西方不同文化背景的差异,西方心理学至今仍无法准确诠释中国人的心理与行为。所以,早在西方心理学传入中国之初,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如费孝通、梁漱溟等就对国人完全模仿西方心理学的做法提出过批评。杨中芳博士也说:“长期以来,国内研究都是追求向西方看齐,只是不断地跟在他们的身后,重复他们的研究成果(杨中芳,2014)。”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改革开放的新征程,心理学的中国化也走上了一个新高度,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传统文化与心理学的结合。杨国枢先生曾对此做过统计,结果表明在这方面我国已在五个领域取得丰硕成果,分别是:人格与社会心理学研究领域、组织与管理心理学领域、发展与教育心理学领域、临床与咨询心理学领域和变态心理学与犯罪心理学领域(彭凯平,2016)。由此可见,中国传统文化中或许没有严谨的心理学体系,却不乏丰富的心理学思想,这之中除了富有哲学思辨性质的理论心理学思想外,也拥有大量的应用心理学思想。

一直以来,养生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主题。“贵生”(也叫“厚生”)精神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构成了中国人关注身心问题的社会文化背景,生成了浓厚的养生文化和丰富的养生思想。西方心理学很早就展开了对心理健康的研究,发展出了众多较成熟的心理治疗流派与技术。例如最为大众所熟知的精神分析学派及其释梦技术。然而,在这一过程中,也不难发现中国传统文化的身影。分析心理学家荣格就曾在其著作中直接讨论道教《太乙金华宗旨》和《慧命经》的思想;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也曾坦诚,其患者中心疗法受到老子无为而治思想的启发等等。然而,目前国内的心理健康或心理卫生类书籍多承袭西方的学科体系,其内容也多以转述西方的心理治疗技术与成果为主。尽管有些学者看到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心理卫生思想,并从心理健康学的角度对其进行挖掘,但由于当时中国心理学思想史研究尚在起步阶段,中国心理卫生思想史的研究有待充足,因此这些研究仍存在叙述笼统、内容不全、论据不足和缺乏体系等缺陷。在此背景下,运用中国本土的心理学体系重新整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丰富心理养生思想,挖掘其中蕴藏的实用价值,既有可能也十分必要。

汪凤炎教授所著 《中国养生心理学思想史》(上海教育出版社,2015)一书,隶属于“中国应用心理学思想史研究丛书”,将中国心理学思想史与心理养生主题相结合,按照现代科学规范对养生心理这一延续了数千年的中国传统应用心理思想进行梳理。该书以著者2000年出版的 《中国传统心理养生之道》一书为底本,继续深入挖掘中国养生心理思想,是对其多年来在养生心理方面的教学与研究成果的总结,也是一部阐述中国应用心理学思想史的最新著作。它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12年度重大项目“中华民族文化的基本精神研究”阶段成果,也是“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和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图书出版专项基金资助项目。纵观全书,其特色集中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研究视角完整而系统

该书的研究视角完整而系统,它具体表现为以下三点。(1)注重中国心理养生思想的科学性和体系性。过去的研究者在论及中国古代心理养生思想时,其介绍往往缺乏科学的体系,并且偏重于叙述,缺乏归纳与概括,难免有材料堆砌之感。该书则注重中国心理养生思想的科学性和体系性,为此,以心理卫生学的概念和体系为参照研究中国心理养生思想,并且用尽可能统一的概念去表达。例如,在挖掘各家的心理养生思想时,从理论性言论中总结 “心理养生观”,从操作性言论中总结“养生原则”,从介于理论和操作的言论中总结“养生方法”等等。(2)在坚持中国心理养生思想求同式研究的同时,突出中国心理养生思想的求异式研究。现有有关中国心理学史和中国心理学思想史的研究以求同式研究居多,这类研究局限于寻找东西方心理学上的相同之处,“照葫芦画瓢”,丧失了自身的文化主体性和研究者的主体性。该书在坚持求同存异的同时,突出对中国心理养生思想的求异式研究,即在探索历史上不同流派和不同时期同一流派心理养生思想异同的同时,致力于挖掘中国心理养生思想和西方心理卫生学思想的异同。例如,鉴于六字诀属经典且影响较大的一种气功养生法,首次对它进行了系统考证与分析,从而有效提高了对中国心理养生思想的研究深度。(3)在重视中国心理养生思想理论价值的同时,彰显中国心理养生思想的现实意义。以往研究者对于心理养生相关问题的研究与讨论,侧重于对思想理论的挖掘与整理,而对于心理养生思想具有的应用性功能重视不足。该书一改过去那种“重文献梳理轻应用”的现象,在深度梳理和阐述中国心理养生思想内核的基础上,详细介绍由不同心理养生思想衍生出的具体养生方法,突出这些思想具有的应用性,如修德养性法、节制情欲法、顺时养形调神法、胎息法、引导法、运动养生法、众术合修法等等;同时,将中国心理养生思想与当前现实相联系,强调这些思想对当前的意义和效用,实现中国心理养生思想的 “古为今用”。

2 多维度比较凸显核心思想

这体现在三个方面:(1)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心理学思想散见于文献记载中,早期记载中国心理养生思想的文献更零散杂乱。不过,虽然中国心理养生思想没有形式上的系统性,但就内部逻辑而言,中国心理养生思想实质上拥有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该书在阐述中国心理养生思想时,遵循“由小至大”的系统性,即将某个人或某部著作作为其所属派别的子系统进行考察,将道、儒、佛、医等诸家的心理养生思想作为中国心理养生思想的子系统,将中国心理养生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世界心理卫生思想的子系统进行考察,以深刻而准确地研究中国心理养生思想,从而将中国心理养生思想史中固有的内在逻辑思想体系完整挖掘出来。(2)已有的有关中国古代心理养生思想的著作和研究受限于中国心理学思想史的学术发展规模,其关注的重点主要局限于对部分时期、部分学科或思想流派和部分人物的养生心理思想进行挖掘和整理。该书则依托中国养生思想家通过对前人思想和自身经验的总结而形成的具有浓厚中国文化的心理养生思想,以更开阔的视野审视中国传统心理养生思想。即从养生心理思想的诞生开始至近代,从各思想流派内部心理养生思想的继承与发展,详细阐述中国心理养生思想的演化轨迹,体现出心理养生思想发展的连贯性和继承性。(3)该书从中国心理养生思想的发展实际出发,由横纵两个方向,详细梳理了养生心理的演化脉络。其中,纵线为时间线索,即从先秦时期到近现代;横线为同一时期的不同学派和宗教的心理养生思想。通过横纵两个方向的深度比较,在突出中国心理养生思想演化过程的同时,生动展示了各家心理养生思想之间的关系。此外,中国心理养生思想的发展方向是随机的,会随着时空的变化而发生转变。著者通过多年的研究与教学经验,以演化论的视角进行纵向深度对比,以文化相对论的视角进行横向深度比较,精确概括了中国传统心理养生思想的核心:中国传统心理养生思想的最大贡献是蕴涵了一个兼顾生理——心理——自然——社会四因素的整体养生模式。

3 追求创新与尊重经典并重

追求创新表现为以下两点:(1)观点创新。首先,著者在继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自己多年的研究心得提出了自己的一系列独到见解,使得该书的内容具有一定的新意而不是史料的简单堆砌。例如,在阐述各派别不同时期或代表人物的心理养生思想后,对其进行比较与评价,如“对先秦道家心理养生思想的评价”“对胡愔心理养生思想的评价”“对五代至明清时期医家的心理养生思想的评价”等等。其次,对旧有研究的缺失处进行了填补。例如,书中介绍的禅宗心理养生思想,是对于佛教心理养生思想有关内容的首次介绍。又如,全真教“性命双休”的心理养生思想填补了对道教新教派的心理学思想研究的空白。此外,著者通过对中国古代至近现代的心理养生思想的梳理,最终总结出了中国心理养生的 “兼顾生理—心理—自然—社会四因素的整体养生模式”。(2)方法创新。本书是对中国心理养生思想首次全面的梳理和挖掘,从内容到方法均具有中国本土心理学自己的特色。其中,方法上的创新尤其体现在第一章第三节 “怎样研究中国心理养生思想”。著者提出了五条基本研究原则和六种具体研究方法,并在书中灵活运用,特别是“语义分析法”为著者首创。

尊重经典具体表现为:(1)全书依托的中国心理养生思想具有浓厚中国文化特色,选择的流派具有相当的影响力。中国养生思想家结合自身的经验教训以及前人的研究思想形成的心理养生思想具有民族性、时间早、资料多和内容全的特点。书中选择的道教、儒家、禅宗、医家、养生家的心理养生思想,以及各家的代表流派和人物,均在各历史时期对中国心理养生思想具有较大影响。任何有关心理养生思想的介绍都无法避开这些流派和人物,他们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吸收借鉴,割裂任何一个部分,对于心理养生思想的梳理都将是破碎和零散的。(2)该书在阐述各流派心理养生思想时,详略得当,将重点置于各流派的经典思想,对于非核心的部分则一带而过,使得各家思想特色鲜明、重点突出。(3)从书后所列的参考文献可以看出,该书所引的文献、古籍均为经过考证的经典著作,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使文中的观点更具说服力。

综上所述,《中国养生心理学思想史》是对中国心理学思想中的应用心理学部分的一次探索。该书的出版使得中国心理养生思想史摆脱了过去组织零散而缺乏科学体系、理论深度较浅而材料堆砌感重等状态,而且展现了中国心理养生思想的现实意义,为读者们提供了具有借鉴意义的心理养生原则与方法。当然,该书仍然存在一些值得拓展之处,如对中国近现代心理养生思想的研究有待加强等。不过,从总体上看,该书资料丰富、结构严谨、体系清晰、观点新颖,是近年来研究中国心理养生思想的一大力作,能为今人进行身心保健和养生延年等活动提供充分的养分!

猜你喜欢
思想史心理学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中国文学思想史专栏·汉代经学与文学
中国近代军事思想史的奠基之作
《军事哲学思想史》评介
《军事思想史入门》评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