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服务中心下的沈阳工业遗迹保护与再利用

2018-01-23 07:44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18年9期
关键词:遗迹沈阳工业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辽宁 沈阳 110136)

1 沈阳工业遗迹的历史沿革和分类

1.1 沈阳工业遗迹的历史沿革

沈阳的建城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燕国的重镇方城,距今2 600余年。发展至明朝洪武十九年(1386年),元代的“沈阳路”改名为“沈阳中卫”,沈阳中卫城是明代辽东卫所城市的代表。沈阳城市的雏形是在地方军阀势力的独裁统治、外国殖民势力的侵略、满清中央政府的新政三权共治时期形成的。张作霖于1918年成为中国北洋军阀、奉系军阀的首领,并着手准备创建新城。奉天城内设有长达5 km的城墙,用来隔离城乡,保卫市民安全。奉天市政公所大力扶持大东、惠工和教军场3大工业区,并修建马路,用了3年的时间修建37条马路,将惠工工业区的基本功能进行完善,维持经济长期稳定循环发展。1939年,日本对伪满奉天的城市规划提出了“大都市计划”,进一步加强市政建设、扩大满轶附属地。沈阳城市工业性的定位越来越明显,日本商户在工业区开办工厂、纺织、食品加工、电器等产业包罗万象,据统计,1945年在铁西工业区建造的401家工厂中就有323家是日资的企业[1]。1932年,有轨电车基本取代了传统的马车,市政设施基本趋于完善。同时加强了城市供水和下水的循环利用,建造了11处城市供水源、1处城市煤气气源、架设1.95万门电话等。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时,才将“奉天”恢复为“沈阳”。在局势动荡的战争年代,沈阳城市原有的辉煌消失殆尽,建筑破坏严重,人们的生产生活受到了影响。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沈阳这座战争的牺牲品才开始恢复重建工作。不同的统治阶级使沈阳城市形成多元化的建筑风格,风格各异的城区规划缺乏有效衔接,使城区发展形成不均衡的局面。

从近代城市发展开端,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工业一直作为沈阳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沈阳的历史相辅相成。这座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城市见证了朝代政权的革新,历经战火的摧残,现如今迈入21世纪的沈阳又以崭新的面孔展示在我们面前。在沈阳,我们能领略到古城工业厚重感,体会其独一无二的工业精神。

1.2 沈阳工业遗迹的分类

整理沈阳城市的工业遗迹资源,将工业遗迹的建设作为推进沈阳文化特色的重要目标,有利于传统工业文化的复兴,有利于沈阳经济区文化竞争力的提升,有利于传承中国工业文明[2]。沈阳工业遗迹以工业历史为时间轴线,在社会发展的背景下对工业遗迹进行分类。

(1)民族工业遗迹:从清末到民国时期,尤其是指1830年之前的民族工业遗迹。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位于大东区的老龙口酒厂(原名为万隆泉锅烧),建厂于1662年,距今已有356年的历史,现为市级文保护单位。由于万隆泉锅烧前身位于清朝龙兴之地的“龙城之口”,所以酿出的酒被称为老龙口白酒。它是东北地区最早建造的酒窖群,特点是厂区规模大、保存最为完整、连续烧酒时间最长并仍然在生产白酒。这个时期富有民主特色的工业遗迹还有聚集在大东区原东三省兵工厂主楼和东北航空处,以及和平区的辽宁总站旧址、奉天纺纱厂旧址等。

(2)殖民工业遗迹:主要是日本侵略我国占领沈阳时期修建的工业建筑遗迹[3]。具有典型日本殖民统治特征的“辰野式”风格建筑的奉天驿旧址,建于1909年,现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1899年,沙俄军队将铁路修到奉天,为了方便交通运输,建成了四等小站奉天驿。日俄战争爆发后,日本对奉天驿进行改造建设,今天的沈阳站初具规模[4]。殖民工业遗迹还有具有统一规划的日本住宅群,如位于大东区的万泉水塔、奉天英美战俘营,位于铁西区的株式会社满洲日立制作所等。

(3)近现代工业遗迹:沈阳现代工业遗迹凝聚着沈阳社会、经济、产业和工程技术等方面的历史信息,具有时代特征,是沈阳城市个性设计思想和建筑理念的集中表达。1949年以后,沈阳通过重点项目加快了向大型工业城市发展的步伐,承接了军事、工业制造业等30多个重点项目。当时生产使用的设备以及工艺都是国家一流的尖端技术,见证了我国工业技术的发展,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例如辽宁工业展览馆、铁西工人村等。

2 沈阳工业遗迹保护的发展现状和现存问题

2.1 沈阳工业遗迹保护发展现状

沈阳获批“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10年国务院),成为中国唯一以新型工业化为主题的试验区[5]。《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规划纲要》(2012年)强调了对于工业遗迹的保护,2016年9月沈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依据《下塔吉尔宪章》和《沈阳市文物保护单位一览表》,将沈阳工业遗迹纳入到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体系中,开展规模宏大的沈阳铁西、和平、大东工业遗迹体系研究。在2017年《国务院关于沈阳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中提出重视历史文化和风貌特色保护,制定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专项规划,落实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国家对于工业遗迹保护的意识逐渐增强,并逐步建立完整的保护体系,将工业遗迹保护与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等多学科问题综合考虑。沈阳的工业遗迹保护与利用现状如下。

(1)少部分工业遗迹保存状况良好并进行了合理的展示。沈阳市充分利用工业遗迹原有的机械设备、厂房旧址和具有特色的工业产品,逐步将其改造成为记录历史、展示沈阳风光的博物馆和陈列馆。例如老龙口酒博物馆还原了中国传统的酿酒艺术,展示了2005年出土的雙孔楂子磨、清代初期的蒸馏器以及酿酒所需的原料。沈阳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政府也在积极维护现存工业文化,提升城市形象、加强城市视觉识别。

(2)大部分工业遗迹保存状况较好,由于没有合理的规划,当下仍处于闲置状态。千代田水塔现为“沈阳市不可移动文物”,这座水塔始建于1915年1月,服务沈阳人民47年,在1962年结束了它的使命。这座水塔标志着沈阳城市供水的诞生,铭记着日本掠夺中国经济资源的罪证。如今,千代田水塔被沈阳自来水公司用来科普城市供水历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少部分工业遗迹由于年久失修,原始状态损毁相对严重,长此以往失去了自身的价值。沈阳的工业遗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的符号,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社会价值,若是任凭其自然发展、自生自灭,则是沈阳城市文化建设的损失。例如,满铁有家族社宅旧址是当年满铁铁路日本的工人住宅,无论是规划理念、建筑风格,还是建筑技术,整片住宅都具研究价值。现在仍有居民居住,由于坐落于商业黄金地段,是拆还是保仍然是迫切面对的问题。

(4)工业遗迹早已或正在被人为破坏拆毁,维护现状堪忧。随着都市现代化脚步的加快和企业的优化升级改造、并转关停,工业遗迹在拆除与保护、废弃与利用之间徘徊,一些企业和部门进行房地产开发,用珍贵的工业遗迹换得商业利益。据辽宁工业历史档案整理得出,沈阳玻璃厂、沈阳农具厂、沈阳造纸厂等14处已经成为消失的工业遗迹。

2.2 沈阳工业遗迹保护现存问题

(1)沈阳拥有数百个新中国工业第一,这些工业遗迹是沈阳乃至中国文化中最闪亮、最绚丽的一部分。然而在沈阳60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中,与工业遗迹有关的只有2处。沈阳市尚未对本市的工业遗迹进行有效的普查、认定以及分类,调查研究的对象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暂且不能客观地反映沈阳工业遗迹的真实情况。

(2)城市本身就是一个以人文文化内涵支撑的实体,一个城市的形象关系到外界对沈阳城市的认知度,例如德国西部鲁尔区的工业文化、美国的快餐文化等。现阶段,沈阳经济区对于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视不足,相对同等新一线城市发展缓慢,创意创新意识相对滞后。

(3)工业遗迹作为新型文化遗产,由于其历史较短,无法与传统皇家建筑以及文物相比,故此社会认知地位和辨识度不高。各级政府对工业遗迹的保护和再利用的宣传较少,还没有明确规定亟须保护工业遗迹的名单。与传统的皇家博物馆建设相比,近现代的工业新型博物馆宣传力度逊色许多。由于我国传统社会观念是把历史悠久的建筑文化保护起来,例如皇室住宅、寺庙等,而对于工业遗迹的认识还停留在废弃工地上,认为它们是城市的伤疤,亟须拆除更新。

(4)资金平衡问题是阻碍工业遗迹再利用的主要问题:第一,沈阳城市大量的工业老厂房都有历史遗留问题,大部分的遗留问题与经济有关。工业厂区的管理人员用出售旧址土地的收益建新厂,成为保护工业遗迹的阻碍。第二,工业遗迹的保护与利用是一个长线收益的项目,工业遗迹往往规模相对宏大,遗留的机器设备在长期停产后已经严重锈蚀,需要动用大量人力、物力来维护。

(5)工业遗迹的保护利用尚处在初级阶段,有很多具有价值的工厂厂房、住宅、水塔和其他建筑未公开保护。我国的行政审批和许可制度是“串联式”关系,面临土地和规划两个前置审批环节是工业遗迹再利用的掣肘,如果在这个环节上没有政策支持,后期的产权、验收、经营许可都将无从谈起[6]。目前,沈阳尚未出台针对工业遗迹保护和利用的专门对策,这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加强和细化自上而下的顶层政策设计。

(6)安全问题也不容忽略。沈阳是化工、装备制造业基地,对于污染问题尤其是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处理上耗时长、投入大,如果环境问题不达标,对后来的建造使用会带来一定的危害。

3 沈阳市工业遗迹的保护措施

3.1 将工业遗迹改造为博物馆

3.1.1 沈阳铁西工人村

工人村生活馆是中国著名的工人住宅区遗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早的工人住宅群之一[7]。1952年9月,贯彻“在提高生产的基础上改善工人的生活”精神,在沈阳市铁西区建造了79栋3层红砖瓦楼房,随后又建造了64栋楼,占地面积73万m2。2007年,将“工人生活村”及其周边环境建设为第一个以工人生活为题材的原生态博物馆,在保护其原有肌理的基础上,进行全面的改造,还原了当时的“大合社”、工人村第一粮站以及铁西工人村13个家庭的生活居住场景,保留了1950—1990年的集体生活和老龄化严重的特征,工人村的改造设计成为铁西工业进程的历史见证和沈阳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3.1.2 中国工业博物馆

沈阳铁西区利用得天独厚的优势发展工业旅游产业,如今的铁西重新规划约70万m2的工业遗迹,树立沈阳城市形象并积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工业博物馆的前身是沈阳铸造厂,这里曾经是亚洲最大的铸造基地,厂厂相连、连绵百里的恢弘之景,令著名的德国鲁尔工业区黯然失色[8]。博物馆占地面积8万m2,共开放10个展厅,藏品3万余件,从世界上最大口径的铸管到工人日常生活用品,真实还原了工人们的生活。中国工业博物馆承载了中国工业史,记录着沈阳工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也记录了沈阳走向振兴的足迹。工业博物馆的建设,使人们能在重工业基地中体验世界各地的工业发展史,身临其境的氛围可以消除传统展陈设计的单调,深刻体会到中国制造业发展的艰辛和新中国开国以来的卓越成就。中国工业博物馆是工业文物历史价值的实体展现,在传承沈阳工业文明、弘扬沈阳工业文化上起到领军作用,成为沈阳工业旅游的必去之处。

3.2 将工业遗迹改造为文化创意园

3.2.1 铁西1905文化创意园

在文化创意产业成为国民支柱产业之一的当下,沈阳紧跟北京的798、上海的1933创意园的步伐,建立了1905文化创意产业园。铁西1905文化创意园原是北方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的二金车间工厂,占地面积4 000 m2,建筑面积10 000 m2,是中国第一炉钢水的出生地。为了保护与传承第一炉钢水文化,将老厂房内钢筋举架、工业吊车予以保留,用沈阳工业开元年1905将沈阳工业文化、当代艺术、休闲生活有机融合,对原有工业建筑的内部按照商业的不同需求重新进行功能划分,形成不同的主题空间——知名餐饮、主题咖啡厅、个性工作室,成为东北地区第一条文化商业街区,其中,举办的犀牛市集是沈阳最为著名的创意市集。

3.2.2 沈阳十一号院艺术区

沈阳十一号院艺术区前身是沈阳凸版印刷厂,满洲国时期是连接奉天驿和盛京古城的黄金地块。在1929年的地形图上,这里是管控水、陆运输的东北交通委员会,用来整治日本在交通运输上肆意侵略的行为。在保留印刷厂旧貌的前提下,艺术区不断完善院内的基础设施,将现代艺术融入其中。由最初几位民间艺术家自发组织以租赁获得印刷厂的使用权,到30余家文化创意企业和个人入驻,十一号艺术区逐渐摆脱了低层次运营,顺利实现了存量资产的更新与再利用。沈阳十一号艺术区强调工匠精神,引进了擅长羽毛、贝雕和木器工艺品等多位手工艺人,让来访者亲身感受巧妙、精湛的匠人精神,感受工艺美术的魅力。在此基础上,为怀揣艺术梦想的大学生和年轻人提供展示自己的舞台,增加从事艺术工作者之间的交流,让历史建筑有了新的用途、有了永续的保留价值。

3.2.3 皇城里文化产业园

“皇城里文化产业园”位于沈阳故宫方城的东南角,被浓郁文化氛围的沈阳故宫博物院、张氏帅府博物馆、周恩来同志少年读书旧址围绕,其原址是沈阳市制钟工业总公司(沈阳钟厂)。皇城里文化产业园主打时间概念,力图打造一个让老沈阳人追忆过去、让新沈阳人创意迸发的基地。按照时间主线将沈阳钟厂的6个时期进行装饰,用建筑装饰的变迁反映沈阳钟厂的历史价值。产业园一期的占地面积已达到1万m2,园内设有钟表主题酒吧、电影院等休闲娱乐场所,引入中华老字号餐饮,吸引众多美食达人前来光顾。园区拟建设的小型戏剧院,给戏剧爱好者提供交流平台。沈河区政府以皇城里文化产业园为载体,盘活沈阳故宫方城东部的文化旅游资源,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4 结束语

回顾沈阳工业113年的历史进程,工业成为了沈阳最耀眼的光辉,有着任何一个城市无法替代的地位。但是,现今沈阳正在逐步摆脱工业的代名词,将历史留给沈阳的馈赠拆旧建新。为避免工业遗迹的消亡,沈阳经济区亟须宣传工业文化、传承工业文明、传递工业精神,将工业作为沈阳的城市形象,从而提升城市的辨识度、知名度,进而吸引更多游客以带动城市经济发展。

猜你喜欢
遗迹沈阳工业
灵渠历史文化遗迹探踪
韩信在淮安的遗迹
沈阳分店
沈阳分店
Study on the harmony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in Walden
沉船遗迹(外一首)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天下第一道秦直道:石门关遗迹
LiteraryTechniquesEmployedtoDevelop Celie'sCharacterinThe Color Purple
工业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