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生态文明理念引领现代农业建设

2018-01-23 07:21曹林奎黄国勤
上海农村经济 2018年5期
关键词:现代农业文明生态

■ 曹林奎 黄国勤

多年来,不少有志人士运用系统工程原理、生态学理论和现代农业科学技术成果,把现代农业与生态文明有机结合起来,研究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目前,“现代农业与生态文明”成为高等院校与科研部门为主动适应并积极服务于现代农业建设,加速培养农业科技创新人才而启动的新学科。它既是现代农学、生态学、生物技术等相关学科沟通的桥梁,又是农业科学、信息科学、经济学、管理学和社会学等多学科研究成果的综合应用,还反映了现代农业与生态文明研究领域的一些新观点和新思考。

一、生态文明与现代农业息息相关

(一)现代农业的产生是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反思的成果

世界农业可划分为原始农业、传统农业、现代农业等三大发展阶段。现代农业是用现代工业装备的、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的、以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经营的、生产效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农业。它是以现代产业组织为纽带,以现代产业理念为指导,以现代科技为支撑,连接一、二、三产业的农业体系。现代农业有别于传统农业,除了生产方式与手段不同,还有更重要的是理念的差异,是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不断反思的结果。这表现在现代农业在产业链上的突破,由产中延伸到产前和产后,并形成了一条“产—加—销”一体化的现代农业产业链,既不同于自给自足的原始农业,又不同于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它的基本特征是产业结构市场化、生产方式集约化、经营形式产业化、生产技术的生物化和农业生产决策信息化等。

现代农业是一个既新颖又宽广的概念和领域,这对我国农业生态系统的研究和管理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发展的机遇。农业有万年以上的历史,每一次科技上的重大突破和革命,都将农业推上一个新台阶,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现代农业既是一种技术密集型的知识产业,又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我国现代农业的建设将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因此,一定要站得高看得远,用创新的观点、深远的思路来认识和研究现代农业。

(二)生态文明是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审视的产物

生态文明是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的一个新的文明阶段。生态文明统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社会文明,反映在自然生态保护、生态产业发展、生态生活方式、生态文化意识、生态制度建设等各个方面。当前生态环境的恶化,应当归因于全球性工业化进程,因为工业经济必须以消耗大量的资源为代价,并伴随着以能源为主体的资源耗竭和过度的环境污染。同时,现代工业化农业对化石能源的过分依赖,造成对化石能源的“过度”使用,从而引发严重的农村环境问题。因此,要把握生态文明的建设带给现代农业的机遇,将现代生态农业做大做强。只有农业生态文明得到大力发展,才能以农业促农村、以农业富农民,并实现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只有建设高度的农业生态文明,农业现代化才能得以实现

进行农业生态文明建设,政府要作为主体加以推进,全社会都要积极参与。目前农业生态文明建设还存在诸多现实问题,如农业基础依然薄弱、农业环境污染严重、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农村文化落后、农业法律政策还不完善等。农业发展还面临很多困难,不解决好这些农业根本问题,也就谈不上农业的现代化,更谈不上农业生态文明建设。所以从农业基础设施与生态文明、农业资源环境与生态文明、农业生态产业与生态文明、农村生态文化与生态文明等四个重要方面来探讨现代农业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从而开拓农业生态文明建设新的发展道路。

二、对我国农业生态文明建设的展望

(一)农业基础设施与生态文明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一般包括农田水利建设,农产品流通重点设施建设,商品粮棉生产基地、用材林生产基础和防护林建设,农业教育、科研、技术推广和气象基础设施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长足进展,农业生产条件得到不断改善。但是欠发达地区尤其是西部省份的农村,农业基础设施较为落后。从而严重地制约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影响到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也给农业生态文明建设带来了压力。

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生态文明的重要措施之一。农田水利建设滞后是影响农业稳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最大硬伤,水利设施薄弱仍然是我国农业基础设施的明显短板。为此,我国应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加大对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我国政府坚持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重点放在农村,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全面改善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

第一,大规模推进农田水利建设。把农田水利作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加快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积极推进江河湖库水系连通工程建设,优化水资源空间格局,增加水环境容量。大力开展区域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行动,积极推广先进适用节水灌溉技术。第二,大规模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到2020年确保建成8亿亩、力争建成10亿亩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优化建设布局,优先在粮食主产区建设确保口粮安全的高标准农田。将高标准农田划为永久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第三,要充分利用我国政府对农业投入的宏观政策,积极申报相关的国家、省、市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争取立项以获取国家政策支持。第四,要进行多元化投资模式探讨,政府制定优惠政策吸纳社会资金和外资进行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等,整合建设资金,创新投融资机制。第五,要形成以工哺农、以工促农、以工带农的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促进农业发展的思路。通过改善农业基础设施,以改变农村面貌,增强农业发展的动力,实现农业农村发展的历史性跨越,为农业生态文明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农业资源环境与生态文明

长期以来,随着工农业的迅猛发展,工业企业的大量有害污水排泄物,农业上除草剂、杀虫剂等大量农药污染物质进入自然循环系统,改变了生态系统的环境因素;农产品的废弃物加剧了资源和能源的浪费,影响了生态系统的平衡;大量盲目地施用化肥,破坏了土壤的内在结构,造成土壤板结、地力下降,严重地影响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森林的砍伐、草场牧地的荒芜、农林种植面积的减少等,造成了生态系统的失衡,使生态系统进入恶性循环状态。由此可见,农业生产本身最容易破坏自然环境,一味掠夺自然资源以求得短期利益,就将使农业生态系统遭到破坏,使农业生产无法继续下去,这是一种愚蠢的慢性自杀行为。

农业资源环境与生态系统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耕地和水源等重要农业资源总量的减少,限制了农业发展的空间;二是农业与农村生态环境总体状况堪忧,降低了农业发展的质量。解决这两方面的问题不能只从农业部门内部寻找出路,而应以我国总体资源环境与生态系统为对象开展综合恢复与保护行动,夯实现代农业发展所依赖的基础,加快资源环境与生态系统的持续改善步伐。因此,建议采用流域或区域综合治理的模式,而不再是由农业、林业、水利、环保等部门分头开展、各自为战。各地区在开展资源环境与生态系统的恢复与保护项目时,可将多部门的人财物集中起来,科学制定项目实施方案,共同组织执行。

因此,大力开展农业生态文明建设,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刻不容缓。第一,要对工业文明进行反思,不能为了经济效益而牺牲生态效益,要注重国民生态意识的培养,树立农业资源与环境保护意识。第二,要做好防治化工企业有害的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等的排放工作,实现清洁生产。第三,要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推广生物农药、生物有机肥等生物技术产品的应用。第四,要建立农村生活环境净化工程,重点做好化粪池、改厨、改水、改栏及农户生活污水处理和净化工程建设。第五,要做好植树造林、退耕还林、村庄绿化等工作,大力发展经济林、生态林、庭院果林等,努力打造山美水美的农业田园风光,谱写农村生态文明和美丽乡村的新篇章。

(三)农业生态产业与生态文明

农业是我国传统产业之一,在实现工业化进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由于长期粗放生产,农业生产消耗了大量的能源和资源,严重破坏了中国的生态环境,并制约了传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农业发展方式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片面强调经济增长而忽视了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提出,既为我国现代生态农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也对我国现代生态农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现代生态农业发展对于生态文明建设成效也有着直接影响,因此现代生态农业必须选择有利于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模式。

按照能源高效利用、资源循环利用、环境绿色生态、产品优质安全的要求,促进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从而达到农业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要求。农业产业要从粗放型的生产转向生态型的产业,这就是要大力发展新型农业生态产业。新型农业生态产业不同于传统农业,需要现代化的科学技术体系武装、规模化的组织运营模式承载、科学化的政策扶持体系引导。发展新型农业生态产业不仅是实现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在现代农业领域和广大农村地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选择。今后,我国各地区应积极试点和示范生态循环农业、休闲农业等新型农业生态产业。

生态循环农业与传统农业不同的是,它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农业发展模式,它要求把农业生产活动组织成“农业资源—农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特征是低投入、高利用、低排放。我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推动循环经济模式来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发展循环经济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基本方式。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能有效节约农业资源,节能增收,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休闲农业就是利用农业生态环境及农村自然景观结合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农村生活与文化,提供人们旅游、休闲、科普教育与体验的农业生产与生态旅游相结合的产业形式。休闲农业的兴旺,要得益于宁静优美的生态环境、天然的自然景观及淳朴的乡村生活方式、民族文化等。因此,在开发建设休闲农业产业过程中,尽可能不破坏原来的自然生态环境,减少人工作用,促进农业生态系统良性循环。探索休闲农业发展的新模式,做深农业观光、做靓农家体验、做精乡村旅游,实现农业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及农耕文化与农业生态文明的融合辉映,形成现代农业和现代旅游业特色化和生态化结合的发展道路。

(四)农村生态文化与生态文明

农村文化是我国农民在几千年的生产生活实践过程中,不断积累沉淀形成的文化资源,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农村文化是中国农业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不能丢弃,还要不断发扬光大。农村文化主要是指农民在农业生产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有关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包括农事节日、民居建筑、饮食文化等多种内容,并通过农民生产、生活及民间娱乐等多种形式表现出来。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就是提升全社会的文明理念和素质,使人类活动限制在自然环境可承受的范围内,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生态文明的核心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农业生态文明建设就是要通过发展农村生态文化,大力弘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核心价值观,在农村地区树立生态文化道德观、价值观、消费观,形成尊重自然、热爱自然、善待自然的良好氛围。农村生态文化直接影响到农业生态文明的建设成效,没有广大农村的生态文化建设,农业生态文明建设就成了无水之源、无木之本,所以加强农村生态文化建设显得尤为必要。

第一,重视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这是因为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应加强生态教育宣传,营造良好的生态氛围,充分调动农民参加生态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第二,开展农民生态知识培训、农业生态科技服务等活动。要鼓励农民采用先进的农业生态技术,发展农村技能教育,实施农业生态技术的培训、农民绿色证书培训等,提升农民综合素质和能力。这是农业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条件。第三,要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应通过广大农民喜闻乐见的乡村文化活动,树立讲卫生、讲文明、保护环境的良好社会风气,让生态文明理念占领农村生态文化广大阵地。第四,在农业生态文明建设中,注重引导群众积极参与、民主管理。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征求群众意见和建议,使村民生态文化意识得到提高,使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得到增强。□

猜你喜欢
现代农业文明生态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请文明演绎
“生态养生”娱晚年
现代农业
漫说文明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对不文明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