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艳芳 常海霞 王枫叶 李娇娇
农业是我国经济发展,保障民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对农业发展的重视程度也日益增加,近年来农业科研经费的投入总量也不断加大,而且呈现多渠道,多元化的发展态势。与此同时,国家的全面深化改革,对农业科研经费的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农业科研经费的管理,是农业领域科技创新的保障,如何提高农业科研经费的管理水平,最大化发挥资本的使用效率,是当前科研经费管理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1.农业科学研究具有周期长,季节影响因素大,地域差异大,不确定因素多,投资风险大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农业科研经费的预算很难全面顾忌到整个科研过程,也很难预测不确定因素对其造成的影响。因此农业科研项目在编制预算时具有一定的主观性,需要项目负责人凭借经验测算。
2.科研人员对预算编制基于科研项目的重要性意识不足,对预算编制的相关规章制度不了解,把过多的精力放置于争取项目经费上,从而忽略了预算编制对于项目执行的重要性。多数负责人将项目预算编制流于形式,在以往项目的基础上,稍做改动便成了新的项目预算,完全没有预算应与项目执行相挂钩的意识。
3.农业科研单位大多数实行课题负责制,相关项目的预算编制也由课题负责人牵头完成,项目负责人虽然是科研课题的专家,但对于专项经费使用办法和财务管理制度不了解。而财务人员虽然了解相关财务制度,但却不参与课题项目的研究过程,不清楚项目经费的具体用途。科研人员与财务人员在编制项目预算上,缺乏沟通,不能彼此取长补短,致使预算编制不科学,不严谨。
4.相关部门针对不同用途的科研经费制定了不同的经费管理办法,比如:《农业科技创新研究课题及资金管理办法》、《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示范推广项目及资金管理办法》、《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国家高新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等等,每一项项目申请立项时,预算编制的资金支出内容都不相同,而且与财务支出科目不一致,这必然会导致在项目执行期预算与支出的不符,给预算执行增加难度。
1.科研人员缺乏预算的法规意识,不重视项目支出与预算之间的关系。由于对预算相关规章制度的忽视,项目支出大多数不按照项目预算批复数执行,而是在争取到项目经费后把主要精力放置于科研活动中,不考虑经费使用的合理性,把预算执行抛之脑后,使项目预算失去了本来的约束力与严肃性。
2.课题负责人不熟悉课题项目财务管理制度,未将项目资金实行专款专用,随意改变资金用途,挤占挪用项目经费,而财务人员只负责日常的报销支付业务,审核票据的合法性,对于科研项目不清楚其具体的运作情况,对科研行为不了解,无法依据实际情况对每一项科研经费的使用进行控制,弱化了从财务角度对科研经费的管理。
3.大额固定资产的购置支出,在整个项目支出中占比较大,这部分支出对于合理高效的使用科研经费产生重要影响。课题负责人对项目科研经费有支配权与自主权,对于项目研究过程中需要配置的大额固定资产,在立项初期的预算编制上,往往重视程度不够,没有按规定将购置计划列入政府采购,在实际科研工作中,随意变更预算编制中购置资产的型号,重复购置相同设备,采购超标准,超限额的固定资产等等行为,造成了科研经费的极大浪费。在单位内部也缺乏对于固定资产的内控机制,这更是纵容了科研经费的滥用。
4.农业科研经费预算中农用材料的购置支出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在科研经费预算编制过程中,并没有将项目使用土地亩数,每亩需投入的农用材料数,投入农用材料的类型等具体的内容细致化,而是凭借以往的数据或者经验填写一个大概数额。在实际工作中,超量购置农用材料,把本项目的农用材料挪作他用,项目之间的农用材料随意使用等等情况屡见不鲜。这也是造成预算编制与实际执行不符的重要原因。
项目结题验收时,验收人员注重科研成果与技术方面的成绩,而忽视对经费管理的检查。财务验收人员,把验收的重点放资金支出的票据合法性、合规性上,没有将支出数与项目预算相对应检查。在项目结题验收环节程序简单,不通过第三方机构审计。在项目的最终环节上把关不严,这种不科学的验收方式,更加助长了科研经费支出的随意性。
在单位内部,没有设立专门的人员或组织对科研经费从申请立项到使用结题整个过程进行监督,项目负责人编制预算及采购大额农用物品也不需要相关批复审查,这虽然给予了科研人员从事研究工作的灵活性,但也同时增加了经费使用不当的风险。
1.科研经费的预算编制是科研经费高效使用的前提保障,是科研经费运行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好的预算编制可以规范经费支出,提高经费使用效率,为课题结题后的财务决算打下坚实的基础,要在科研人员中强调经费预算编制的严肃性,提高科研人员对经费预算编制重要性的意识,加强学习预算法律法规,以期提高其编制预算的能力,为科学使用科研经费打下坚实的基础。
2.在经费预算编制过程中,加强科研人员与财务人员的沟通与协作。预算编制要事先与财务人员沟通,从财务的专业角度设立项目经费计划,制定初步的项目预算,财务人员也要注重学习,积极与科研人员沟通,熟悉科研业务,共同制定完整、可行、合规的项目预算。另外,由于不同的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编制的科目不同,但财务决算的科目基本不变。这也需要在编制预算时,科研人员与财务人员充分沟通,在科目不一致的客观情况下,既考虑科研项目的特殊性,为科研项目落实提供便利,又遵循相关财务法规,制定既符合实际需要,又符合财务规定的预算方案。
1.制定科研经费预算编制制度
在单位内部制定预算编制制度,规定科研人员与财务人员共同参与预算的编制,财务部门不仅要对经费的支出负责,也是在事前对经费预算编制负责,保障资金后期的有效使用。
2.制定大额经费支出制度
科研经费的支出由课题主持人负责,为了让科研人员集中精力开展科研工作,在科研经费的日常使用中,不宜设置过多的限制性规定。但对于大额经费的支出,应该制定相应的制度,以保障科研经费的高效安全使用。比如:对于大额科研设备仪器的购置,为了避免重复、随意购买科研仪器,应当在购置前与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沟通,确定购置的仪器是否有益于本项目研究,是否超标准购置,是否重复购置。依托固定资产管理平台,将各课题组的大型设备仪器统一管理,调剂使用,这样不仅可以避免科研经费的短缺,也有益于科研设备的管理,实现资源共享。
另外,对于农用材料物资,由于其单位金额小,但采购量大,因此对于农业科研经费来说,也是一项重要支出。课题组在采购农用物资时,往往各自为政,采购数量与单价不透明,农用物资的用处及去向无人监督,这形成了科研经费使用的“灰色地带”。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应当把各课题组对物资的需求统一汇总,由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统一采购,然后依据材料的出入库制度合理使用农用物资,这样既降低了采购成本,也便于统一管理,避免资源的浪费。
1.设立单位内部科研经费监督检查组,对重大科研项目,还应聘请第三方审计人员,对项目从立项申请,预算编制,到经费使用,结题验收全过程进行定期与不定期的检查,形成对项目事前、事中及事后的全方位监控。在制定监管机制的同时,也应制定科学的奖励机制,对创造出显著科技成果,节约科研经费的人员予以奖励,要尊重、肯定科研人员的贡献,保护科技人员的积极性。
2.设立科研经费的绩效管理考评制度,将经费预算执行率、大额固定资产使用率等财务分析数据列入其中,以数据的形式直观的反映出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在下一次项目经费申请中,对课题组增加科研经费使用效率的打分,以此加强课题组对科研经费使用的重视,创建高效和谐的科研环境。
3.设立追责问责制度,对于滥用科研经费的行为,要问责与追责,责任落实到人。在日后科研经费的分配上予以限定,对责任人的职称评聘给与限制。不论项目是否已结题,只要存在违规使用科研经费的行为,一律追责到底,只有加大了违法成本,才能强化科研人员的责任意识,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
利用信息化技术与网络科技,在单位内部建立科研经费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将科研部门、财务部门及监管部门等列入其中。科研人员将项目资料上传至平台,方便财务人员及时了解项目进展情况,并调整不符合预算的支出事项;财务部门将相关科研经费使用制度上传至平台,方便有关人员查阅经费支出是否符合相关规定,同时将每月的经费支出使用情况及时列示,便于科研人员随时掌握经费的使用及结余情况;监管部门可以随时监督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对项目进行动态查询、全过程监控。通过网络平台,建立三方对于科研经费的信息沟通机制,更方便、快捷、高效的服务于科研经费管理。
综上所述,随着国家对农业科研经费投入的不断加大,首先要强化经费预算编制的严肃性与科学性,提高科研人员对于预算编制重要性的意识;其次,建立完善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科研人员应该与财务、资产管理等人员相配合,提高经费使用效率,避免不必要的浪费;最后,建立网络信息平台,让项目实施的全过程透明化,只有全方位加强科研经费管理,才有助于提高科研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