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在丁酉,春风送暖入屠苏。
屈指算来,这只不过是中国资本市场再造以来所历的第二个鸡年。在这个鸡年的正月最后几天,国内诸多有关经济板块的部委纷纷更换了掌门人,已经公布的有发改委、商务部、银监会,不出意外的话,或许这一两天还会有新的部委掌门人登场。赶在“二月二,龙抬头”这个日子之前,完成一系列有关经济命脉部门的人选调整,在农耕文化影响深远的国度,显然是一个有所寓意的动作。
无论如何,这是播下了这个经济体重回良性经济增长的一连串希望。
应着这几许“新桃换旧符”的吉利劲儿,《首席财务官》继去年成功创办“共享服务”季刊以来,把目光又聚焦在这几年在大喜大悲的过山车上摇摆不已的新三板领域,酝酿推出《新三板》季刊。作为出版人,我有代表团队向市场发声为何此刻有出版“新三板”季刊的必要。
就在两天前,一位相交10多年的财务培训公司老总到我的办公室小坐喝茶,谈及近期的新业务发展方向,他表示要向e-learning上加大投入,但是又观察了很多财务培训领域的相关尝试,觉得这方面的e-learning投入的确有很大可能是猴子捞月白忙一场。我对此的看法也是类似,在我进入纸媒行业16年以来,几乎一大半的时间都在互联网唱衰纸媒体的声音中相挈前行,近一两年反而有重拾上升通道的感觉。原因为何?在于传播与交流深度的不同。
《首席财务官》自创刊以来所聚焦的领域,无论在知识含量上还是思考深度上,对于CFO们而言,都属于深度传播和深度交流的范畴。不管是PC互联网时代,还是移动互联网时代,都无法解决读者勾画重点、随手记录自己思考的深度交流需求。同理而言,在财务培训的低端市场,即会计证培训和CPA考试辅导等领域,互联网式的培训公司与e-learning模式都早已证明了自己的成功,中华会计网校更是早就登陆了美国资本市场。但面向高端的财务培训,迄今尚无一家在e-learning上取得稍微值得称道的成功。在此意义上说,如果我们认为新三板领域的思考和探讨,属于深度交流的范畴,那么这样一本看似在逆水寒中踏浪而来的纸质杂志,仍然有强大的存在空间。
从内容的方向来看,我们特地摈弃了“新三板”的英文直译,改为“多层次资本市场”,这也鲜明地表达了《新三板》这本季刊的定位。所谓多层次,不仅要关注整个新三板市场的走势变化,更要关注微观上那些值得讨论的新三板公司案例。过去数年,坊间曾有将科创板视为小学、新三板视为中学、将IPO视为大学的热门说法,但在我看来,如果将新三板上转板到IPO的企业视为这一资本市场上唯一成功标志的话,简直比我们当年“千军万马挤独木桥”搏命高考还要荒谬。
我们更愿意相信,未来新三板在普遍意义上的成功,就在新三板自己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