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强
一、何为参与式民主管理
“参与式管理”原指一种特定的民主管理方式,尽管學术界对此有不同见解,但总体而言,都强调利害相关者自下而上的参与 。本文引入此概念,是借用它含义中的“赋权,强调参与,强调职责与权利、网络管理”等要义。中职学校的师生,是实训教学的主体,更是实训管理的主体、利害相关者,若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推动他们加入实训场室管理,构建起实训场室的管理网络,将能更好地推动实训教学的管理效率、管理质量。
二、引入“参与式管理”的作用
本校实训场室管理存在痛点,需要参与式管理。本校自2013年3月整合以来,办学规模不断壮大。目前,学校已开设数控技术应用、汽车维修、电子商务等16个专业,有在校生10334人;有独立的实训大楼3幢,建筑面积达18000平方;建设有数控实训中心、汽车实训中心、电子商务实训中心、旅游实训中心、学前教育实训中心等专业实训场室,共有250个实训场室;实训设备设施价值5000多万元。由此可见,本校的实训场室管理涉及的人员众多,待管理场室数量大、场室分布广、实训设备价值昂贵。而本校现有的实训室管理员仅有16人(含3名管理层人员),人均管理场室数15个。实训管理员的工作负荷大。同时,又因为实训场室的使用人数众多,各人的使用习惯不同,人员素质和责任感参差不齐,所以更加重了实训管理的负担。
实训场室的相关者(使用者、管理者)存在痛点,需要参与式管理。作为实训场室的使用者,参与实训教学的师生,有参与场室管理的意愿——优质的实训场室,能为实训教学提供良好的环境,能提升实训教学的质量与效率,他们是直接受益者。作为实训场室的直接管理者,他们承担管理的责任,却缺乏管理的权力——更多的是使用者眼中的“杂工”和“弱者”。
参与式管理有利于实训管理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有助于重塑学校实训场室的管理人员与使用者的关系,强化他们的责任感,培养他们对实训管理问题的关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更能充分展现他们的管理才能,培养师生的良好素质。
三、参与式管理的实践探索
1.实行“部门统筹、科组管理”的双层联动管理模式
双层联动的管理模式,核心在于分清两种角色:在实训场室的使用管理上,实训管理部门是协调者、组织者、服务者;专业科组既是使用者,更是直接管理者。两种角色,各有各的权利与义务。以参与式管理理念看,是各相关者如何“赋权、参与,明确职责与权利”。
中职学校的实训室,有别于中学的实验室,涉及的专业较多,所以在管理时,学校的管理部门必须统筹协调各科组的日常使用和管理,统一规定,统一要求。同时,我校专业多,实训管理员兼管多个专业的实训场室,而不同的实训室有不同的要求,实训管理员不可能精通各种要求,因而,在专业性方面必须依赖于专业科组。由此,实训管理部门需要充分调动科组的力量,齐心协力共同做好实训室的管理工作。
我校管理部门、专业科组从多个角度着手,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一是建立完善的实训制度,明确职责。学校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已制订《实训中心岗位职责》《机房管理制度》《实训室使用管理办法》《实训室安全管理制度》《设备使用记录制度》《保养检测、维护、维修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从规章制度、管理措施方面着手,做好组织、规划、统筹工作,强化实训场室的管理,加强实训室规范化、标准化管理。二是按专业场室推行“分区专人负责制”,明确专业科组、实训班级、管理员的责任。在各专业实训中心(场室)的使用调配上,一般由各专业科组根据自身需要安排,报实训中心备案。在实训场室的清洁卫生工作方面,用时,由使用的班级负责;闲时,则由对应专业的指定班级负责。在实训场室的日常维护方面,则实行实训管理员分区负责制,合理设岗,力戒忙闲不分、责任不明。
2.构建“自下而上、三员共管”的管理网络
“自下而上”是指从学生到教师,从专业班级、专业科组到实训管理部门;“三员”是指学员(生)、教员(实训教师、班主任)、实训管理员。参与式管理,强调相关者的参与,主张尽量由多个相关者(群体)参与管理的各个环节,以推动管理的深度以及提升管理质量。
首先,赋权予专业科组。专业科组对本专业的实训场室和实训设备的规划、建设、采购、使用、管理的全程都参与决策。随着参与度、自主性的提高,专业科组的主人翁精神不断提升,对实训场室、实训设备的认识加深,自觉地加入爱护校产的行列。
其次,多途径提升师生对实训场室管理的参与感。一是让师生深入全面地体会实训场室管理的必要性。例如,学校组织了由相关管理部门、专业科组长、专业学生代表组成的检查队伍,对全校的实训场室管理黑点、难点进行排查。然后,各参加者将排查结果整理成档,给出相应的整改方案。这个过程,不但让师生们意识到实训场室的管理亟待改善,更让他们意识到要管理好实训场室不难。此一举措,更是充分调动了专业师生的集体智慧。二是组织专业教师、学生向优秀的兄弟学校学习。比如,学校组织各专业科组教师外出,到广东省内的国示、省重学校参观,学习他们的实训管理、实训教学模式。然后,各专业科组通过专业部会议、科组会议、班会等形式,将学习成果在专业内部进行分享。
再次,形成参与式管理网络。正如前文所言,师生是实训教学的主体,更是实训场室管理的主体。由此,我校利用信息化手段构建一个“三员共管”的管理网络。在管理团队的构建方面,我校组织了由学员(专业学生)、实训管理员、专业科组长(教员)、教学管理部门领导、实训管理部门领导组成的7S实训管理小组。在管理程序上,学员(专业学生)、实训管理员负责实训楼的值岗检查、场室课间巡查等工作,发现问题,可即时通过管理小组的Q群、微信群向实训管理领导、专业科组长反馈,并做好记录;科组长收到反馈后,需及时回复,并督促相应班级师生处理;专业科组未及时处理的,实训管理部门、教学管理部门将会对专业科组作相应的处罚。管理部门定期对各专业科组的实训场室使用、管理情况作考核检查,考核结果将影响各专业部、专业科组的先进评比。
四、参与式管理的核心是“三员”
制度是方向,要出效果,重在执行。因而,参与式管理的管理模式,需要最大程度地调动各相关者的参与度、积极性。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可从“情”与“义”着手。“情”是调动他们对实训场室、设备的爱护之情,对参与实训管理的责任感,对学校大家庭的情感认同。“义”是提升他们从良好实训管理制度中得到回馈、收获、权利。
三员里面,首先要调动的是教员(专业教师)。专业教师是实训课堂的管理者,因此,也应该是实训场室管理的参与者。过去,有些专业教师觉得实训场室管理是实训管理员的事。因此,常见的情形是:一些专业教师上完课就走了,留下满室的脏乱。其实,实训场室推行7S管理,教师自身是受益者。如果师生都践行7S中的6S“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安全、节约”,那么我们将培养的是一个有“素养”的群体,师生就能在窗明几净、运转正常的场室里上实训课,就能保障实训课的质量和效果。
其次,要调动的是人数众多的学员(专业学生)。“崇尚技能、追求卓越”是我校的实训教学理念。无疑,实训教学是我校的主要教学方式,实训场室是学生每天待得最长的地方。要建设良好的实训室文化,要建立操作性强的管理模式,必须让学生参与到管理上来,行使他们的主人翁权利,让他们感受到这个“家”的温馨。 比如,培养7S小组中的学生,成为基层管理员;培养各专业班班长成为7S管理的忠实支持者。通过联合7S成员、专业班班长的力量,将全体学生动员起来,形成全员参与的氛围。
我们对7S学生团队的培养理念是: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发挥各人所长。这为学生的个性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使整个实训管理充满了成长的气息,勃发了生命的活力。由于中职学生活泼好动,好胜心强,喜欢新鲜事物。因此,在课外时间,实训中心充分利用现有的实训场室,组织灵活多样、富有情趣的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培训,让他们在活动中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比如,每次组织活动之前,我们会有意识地让学生集思广益,让他们自行设计有特色的班队活动,以此创造学生积极参与的氛围,激活学生的创造力,提升学生的团队凝聚力。这些培训成果会自然而然地转化至日常的实训管理中去。这些特色团队活动,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勇敢坚强的毅力,团结合作的精神,让他们意识到自己是 “家”中的一员,人人都应该为“家”工作,为“家庭”添砖加瓦,收到了良好的管理效果。
最后,提升实训管理员素质,保障他们的权益。实训管理员,顾名思义,其职责是要对实训室的各项事务进行有条不紊的工作管理。学校要打造秩序井然、安全稳定、不断提升内涵的实训中心,实训室管理員的工作至关重要。正如前文所言,实训场室多,参与实习人员多,要保障实训教学过程顺利进行,实训设备正常运转,避免教学事故,实训管理员的素质和能力很关键。为进一步提高学校实训室管理员队伍的整体水平,提高实训室管理工作的规范性、高效性,学校定期对实训室管理人员进行集中业务培训,邀请省市的专家教授来校授课,或每年组织不同专业的实训室管理员参加省级专业培训。通过培训,使得实训室管理员在责任担当素质(岗位职责)、专业技术素质、团队合作素质、创新发展素质等方面有很大的提高。他们认识到专业建设是职业学校的重要支柱,没有优质的专业,不可能有现代职校;专业实训基地(室)是专业硬件,没有优质实训基地,不可能有示范特色专业;而实训室管理员是实训基地(室)建设和管理的一线工作者,既应该引以为豪,又要深感责任重大,任重道远。
此外,实训室管理员的责任大,难处多,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不但需要借助7S管理团队来减轻他们的工作负担,更需要在业绩考核、福利待遇等方面保障他们的权益。
管理,是研究人的学问,是关于人的艺术。用对人,用好人,使人尽其才,才能推进实训场室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才能激活学生、专业教师、实训管理员的创新活力,才能提高管理工作质量和服务质量,才能为学校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生命力。
责任编辑陈春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