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萌 张兴亚
摘 要:2017年我国卫生总费用占GDP百分比为6.2%,属于逐年攀升的趋势。但是,为什么实行医疗改革的今天,仍出现了许多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呢?笔者认为,从1994年开始的医疗改革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从医疗卫生机构的分布情况和各级医院的病床使用率不难看出,我国不同群体间的差距过大。人口老龄化的今天,社会保障基金的中央调剂金政策也相继出台,然而,碎片化的制度却难以解决根本问题,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仍存在许多问题。本文据此提出了建设更公平、可持续、更有效率的医疗保障制度的具体建议。
关键词:医疗保障;看病贵;看病难
研究背景
最新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卫生总费用占GDP的百分比为6.2%。卫生总费用由政府卫生支出、社会卫生支出和个人卫生支出三部分构成,从全社会角度来反映卫生资金的全部运动过程,分析与评价卫生资金的筹集、分配和使用效果。卫生总费用标志一个国家整体对卫生领域的投入高低,作为国际通行指标,卫生总费用被认为是了解一个国家卫生状况的有效途径之一,按照世卫组织的要求,发展中国家卫生总费用占GDP总费用不应低于5%。[1]
然而,数据显示出的乐观景象在现实医疗生活中仍存在“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在这种现实的压力下,“辛辛苦苦几十年,一场大病回到从前”这一类的坊间俗语屡见不鲜。为了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国打起了脱贫攻坚战,按现行国家农村贫困标准来测算,2017年末,全国农村贫困人口3046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289万人;贫困发生率3.1%,比上年末下降1.4%。虽然我国脱贫工作有了明显的进展,但面对基数如此庞大的贫困人口,我国的脱贫工作仍需大力开展。我国3046万的贫困人口每人每年只有2300元,个人和家庭的生计都是一个大难题,一旦生病,又拿什么来维护健康呢?作为一个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国家,健全我国医疗保障制度是重要的,也是必要的。
本文将根据相关数据,在以下三个方面对医疗保障制度的研究背景进行阐述。
医改现阶段进程
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进程可追溯到1993年,医疗体制改革的路程涉及医疗和卫生两个大方面,在本文中,只对其医疗部分进行讨论。到2014年,我国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已实现全民覆盖,城乡居民 “病有所医”的目标已经实现。[2]自此,我国的医改进程便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数据显示,1990~2016年的五次调查中,我国的医疗卫生机构及卫生人员的数量有明显飞跃。在实行医疗体制改革期间,我国的医疗卫生机构更加多样化,卫生人员的职位也更加多样化,这一点是符合医改的发展目标的。
人口环境
根据2017年年末人口数构成可以看出,我国的老龄化程度已经相当严峻。根据联合国规定,老龄化社会的新标准是65岁老人占总人口的7%,则该地区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我国现阶段65周岁及以上的人口数量已经达到11.4%之高,数据表明,我国已经完全进入老龄化社会。
根据相关统计,瑞典、日本、英国、德国、法国等发达国家在进入老龄化时,人均GNP已达1~3万美元。在全球72个人口老龄化国家中,人均GNP达1万美元的占36%,1~3万美元的占28%,而我国在发展态势较好的情况下,2016年的统计数据显示人均GNP为8250美元,处于世界整体水平的中下等。可见,我国的人口环境整体处于未富先老的状态。
医疗卫生机构现状
分析医疗卫生机构的数量、质量以及接待患者的数量可以有效发现我国现阶段医疗保障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下文将根据不同的问题进行分析与讨论。
医疗卫生机构数量
我国医疗卫生机构的数量在1990~2016年有明显提高,从事卫生工作的人员也有了大幅度上升,这两点说明我国逐渐重视医疗保障机构的建立,大力建设投资医疗机构,培养优秀的专业卫生工作人才,但同时也说明我国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并不完全出在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和医护人才的缺失上,因为在将近9倍的医疗机构的增加下,我国仍存在大量因看病难和看病贵的问题而无法及时就医的案例,可见,其中也有我国医疗制度的不足之处。
据分析,2014~2016年间我国的医疗卫生机构数量显示,我国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极其庞大,并且在三年来没有减少的态势,即其中就医的患者人数良好,拥有专业水平的医务人员也能够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村卫生室任职,并维持经营。
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病床使用情况
仅仅分析了医疗卫生机构的数量及分布情况还不能说明现阶段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实施情况。
根据2014~2016年乡镇卫生院以及社区卫生服务床位使用情况所示:医院的床位数最高,且使用率也较高;其次是乡镇卫生院的病床使用率较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床位数最少,其病床使用率也是最低的。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地理环境的角度来分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医院往往在经济状况良好的城镇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的是基础的医疗服务,人们往往在遇到比较严重的疾病或重要的检查时才会去大医院,可想而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全没有必要安放大量病床,因此其病床使用率也不会高。而乡镇卫生院则是负有维持整个乡镇人民健康的使命,其覆盖的人口较多,在条件简陋的乡镇条件下也容易提高患者住院的概率。
医疗保险现状
从2014~2016年三年的城镇医疗保险费年度数据中可以看出,三年来,我国的参保人数逐年上升,医疗保险的覆盖率攀升,但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加重,我国医疗保险基金的支出也逐年增加。2018年7月1日起,我国面对多省养老保险基金入不敷出的情况,又确立了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用以缓解情况。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的出台,对医疗保险基金的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预示作用。
讨论与建议
数据表明,2003年以后,我国政府对医疗卫生领域更加重视。虽然1992~2003年我国的政府卫生支出、社会卫生支出和公共卫生支出的增长指数低于财政总支出的增长指数,但即便如此,我国政府对卫生支出的增速并未放缓,政府也并非有意降低医疗卫生事业的财政投入。至2016年,我国的公共卫生支出占卫生总支出的比重由2003年的42.0%上升到67.4%。然而,2003~2016年高速增长的公共卫生投入并未有效降低城乡居民(包括城镇职工)的医疗负担。可见,看病难和看病贵的问题还存在于我国的社会生活中。
在分析完我国看病难和看病贵的原因后,借鉴美国和新加坡两大发达国家的医疗保障制度体系,本文针对我国医疗体制改革作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在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中,追求医疗服务的 “高效、 公平和可及” 应成为解决看病贵问题的切入点。在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社会分层下的贫富差距都很明显,然而,每个人又都享有健康的权利。根据我国十八届五中全会战略部署制定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旨在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其中就有健全我国医疗保障体系的内容;第二,扩大医疗保险覆盖面。无论医疗保障制度有多么完善,若只覆盖少部分人,也达不到建立健康中国的目的,只有扩大医疗保险的覆盖面,才能实现全民医保,建设有活力的中国;[3]第三,完善费用控制措施, 包括供方和需方。 针对需方, 引入共付制, 尤其是对新药、 贵药和高新检查等服务的利用。社会保障既是一个分配问题,也是一项政府行为,单靠市场机制无法完全实现,需要国家财政参与分配和管理。在建立和发展社会保障体系的过程中,面对天价医疗费和篡改医疗记录数十次等事实,我们不得不想起传统医德十分强调的慎独和推己及人。[4]
总结来看,医疗服务价格的形成过程就是包括医生和医院的供方、需方和保险方在内的各方谈判、博弈的过程。为了保证服务质量,要在医疗机构和医生中引入竞争,给患者自由选择权,激励医生不以降低医疗服务质量为代价来降低成本,使医保走向健康管理,医生通过维护健康来获益,而不是通过多看病来赚钱。[5]
(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
[2]仇雨臨,翟绍果.我国医疗保障的制度转型与发展路径研究[J].人口与经济,2014(02).
[3]王颖,崔欣,李程跃.从“看病贵”问题看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变革及其存在的问题[J].中国卫生经济,2010,29(02).
[4]王沁,王治军.医疗保障制度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J].保险研究,2016(09).
[5]朱恒鹏,彭晓博.医疗价格形成机制和医疗保险支付方式的历史演变——国际比较及对中国的启示[J].国际经济评论,20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