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小凤
我国属于资源相对紧缺的发展中农业大国,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属于经济支柱产业,农业问题对我国社会经济稳定发展具有较大影响。未来农业工程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具有重要作用,农业工程能够实现产业结构调整,通过信息技术与生物技术应用提供社会发展生产力,提升广大农民综合素质,满足全面建設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
在社会发展新时期,我国各项工程技术发展较快,农业工程技术的创新应用有效地推动了农业可持续发展,改善了新时期广大群众基本生存条件。我国人口总量较大,人均资源占有量相对贫乏,所以当前需要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全面发展现代化农业工程事业,通过农业工程建设丰富科学技术内涵,能够通过农业工程进一步推动小康社会建设步伐。
1 农业工程基本内涵概述
农业工程随着不同时期农业发展需要逐步形成与完善,在当前我国农业工程技术体系主要是由以下部分工程构成,分别是农业机械化和自动化、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新能源与能源利用技术、农业水土工程综合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等。农业机械化与自动化发展能够有效改善过去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逐步完善各类农业机械选型、配备、应用、维修与管理,对机械化与自动化应用情况进行综合评价。自动化包含的方面较多,自动化在农业发展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电力资源输送与配置。农业环境工程与能源工程应用中,主要体现在对基本环境条件进行控制与调节,促进各类资源能够优质高产,并且做好资源贮藏。将环境工程与现代化设施农业有效结合,能够对各项自然灾害有效控制。
在农业工程中农业水土工程具有重要作用,能够促进农村地区土地资源合理开发与利用,将工程技术和生物技术全面结合,改善原有的自然条件。对土壤理化性质、农业生态环境以及农业生产结构进行完善,这样能够全面提升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农业生产系统工程在农业工程中也占有重要位置,能够将农业生产系统与环境之间紧密联系,对不同系统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然后对获取的效益值进行计算,这样能够进一步建立完善农业工程体系。
2 农业工程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作用
在社会发展新阶段,现代化农业发展中主要是以先进的科学技术、工业化技术为主要动力,能够在传统农业发展基础上进行不断创新,建立以现代化技术与管理措施为主的设施农业。通过工程技术创新农业发展形式,获取更大的发展效率,促进我国农业长远发展,对土地资源等诸多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扩大农村地区经济长远发展。目前我国农业开始逐步向现代化农业过渡,农业生产中主要是以发展高效、特色、优质农业为主,确定农业发展方向,将提高农业增收为农业生产突出地位,也能充分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
通过全面建设农业工程,发展高产优质的特色农业,能顺应社会经济转变要求,对全面推动小康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也能为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技术支持,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也能满足人民群众生活要求,确保广大农民能够尽快脱贫致富。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相比,最主要的特征就是通过各项科学技术与现代化工业技术的应用,能够将传统农业转变为新时期的设施农业。通过各项工程技术为农业发展提供动力,以最低的投入获取更大的综合效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通过农业工程的发展,能够将诸如生物技术等多项技术转为社会生产力,为小康社会发展建设提供动力支持。
3 全面发展农业工程的重要措施探析
农业工程队伍相关从业人员需要充分认识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作用,对农业工程事业发展机遇进行分析。农业工程除了对各类基础农产品进行加工生产之后,还需要对农业高效生产过程中的各类设施进行掌控。以农业工程各项适用技术为基础,不断拓宽资金来源渠道,扩大生产资料投资力度。相关管理部门需要根据农业工程发展要求建立完善相应的行政管理部门,在原有的农业适用技术基础上加强农业技术全面推广。为了更好地将农业工程各项技术进行推广应用,需要将技术进行组织,通过总额和性管理部门来承担各项业务。设立农业工程技术部门与宣传部门,将不同工程技术有效组织,将农业科学技术进行有效转化,推动社会生产力全面发展。
在发展农业工程时,需要以当地农业以及农户适用技术为基础,对基本运行体系与组织进行研究。不同的生产关系需要满足农业生产力发展要求,推宽农民经营自主权,激发广大农民生产积极性,开始应用先进技术措施来促进现代化农业发展。目前需要完善农业工程专业化队伍建立,对原有的教育结构进行调整,将农业工程与教育学有效实践,不断拓宽农业工程生产覆盖范围,对多项信息进行传播与获取,通过农业工程发展来有效解决“三农”问题,推动小康社会发展建设,促进我国农业经济与社会经济长远发展。
“三农”问题一直是农业发展过程中的重点问题,加快建设小康社会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目前随着各项技术快速发展与应用,农业工程在现代化社会建设中的作用逐步显现,能够更好地促进现代化农业发展,提高广大农民经济收入,推动社会经济与小康社会发展建设。
作者单位:甘肃省陇西县巩昌镇社会事务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