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界牌关》为例浅谈技巧在武生艺术中的重要作用

2018-01-22 10:29王贺超
艺术评鉴 2018年21期
关键词:武生

王贺超

摘要:武功技巧在武生表演艺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用来展现场景,更能创造人物、传达人物精神,是烘托人物情感的重要手段之一。技巧是衡量一名武生演员专业能力的重要标尺,恰当合理的使用技巧能够加深戏的内涵,增强艺术感染力和震撼力,提升观演效果。

关键词:《界牌关》 武生 武功技巧

中图分类号:J8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21-0156-02

戏曲表演通过对生活的模仿、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经艺术家们加工创作再反映生活中的人和事,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独有的表演风格,特别是戏曲中的行当,是推动其发展创新的重要因素。

武生的形成促进了武戏的发展,初期的武戏都是以武术为主的真刀真枪打斗,在戏曲舞台上缺少美感,更谈不上刻画人物。后来经俞菊笙先生对武生表演的改变,突破了这种原始状态,开始注重运用技巧刻画人物。武生表演经过一代代老一辈艺术家们的不断创作发展逐渐成熟,武生以武功为上,在技巧运用上不断地创新。

本文以《界牌关》这出颇具代表性的武戏剧目为例,来着重分析武功技巧在武生表演中的重要作用。

一、技巧是武生表演的重要手段

“技巧”在《汉书·艺文志》解释为武艺,是表现在艺术方面的巧妙技能。戏曲舞台上整体来说,所有地唱、念、做、打都是技巧;从武戏局部来讲,就武功技巧而言是各种繁杂的形体以及高难的翻、打、扑、跌、耍等,这些技巧恰恰所表示的就是武艺。戏曲表演每个行当都有其自身侧重的技巧,这是它得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手段。

对于武生而言,技巧在武生表演艺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但能展现场景,更是用来创造人物传达人物精神的,是烘托人物情感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界牌关》一剧中,罗通是有着精湛武艺的一员大将,在与苏保童打斗时用枪里加鞭一招将苏保童左膀打伤逃走,随后罗通一句台词说道:苏保童尔往哪里走!这个时候用的“枪和鞭花”接“串翻身”的技巧亮相下场。一方面体现了罗通的武艺高强,另一方面结合台词从神情上流露出胜利后喜悦的心情,和对敌人的藐视心理,强烈地反映出罗通有着歼灭敌人的信心。相反,不用这些繁杂技巧,只是一句台词或是一个简单的转身下场,那么就会大大削弱罗通这一人物对战胜后喜悦的内心情感和表演的感染力及震撼力,就会使得表演黯然失色,这个人物也就没有了灵魂。

结合上面的分析,技巧在武生表演中的作用和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

二、技巧是衡量武生演员专业能力的重要标尺

戏曲舞台上对于武生演员的要求是非常高的,也是非常全面的。一个优秀的武生演员要同时具备长靠和短打这两个不同类型的表演能力。对技巧的掌握,在不同环境、不同情节下对技巧的运用与处理以及处理或完成的质量如何,是衡量武生演员专业能力的一个标尺。

《界牌关》是一出特别突出体现长靠和短打功夫的剧目,这两方面都有着许多的技巧。如前半部分的长靠表演中的“枪花鞭花”、单腿“驱步”、大靠“串翻身”“大翻身”“小翻身”、单腿连续三个“翻身”“倒叉虎”等;后半部分的短打表演运用了手持单枪头戴长甩发翻串“虎跳前扑”“砍身”“甩甩发”,手拿枪杆走“倒叉虎”“抢背扔枪”“坐墩”,最后的“圈旋子”“硬僵尸”等各项繁难技巧。这就是前面提到的武生演员,必须具备全面的技巧和娴熟灵活地处理这些技巧的能力才能完成此戏的表演。当然,技巧不是墨守成规,使用也要因人因戏而设。可能有人会说:武生表演时必须要在舞台上翻、打、扑、摔、耍吗?当然不是。武生不一定要翻,可是必须有打,有繁杂的形体。这些作为一个武生演员是必须具备的技巧能力,如果因功力不够或是身体条件不能达到,那么呈现或达到的结果只能是差强人意。

另一方面,要求演员要精准把握技巧的节奏,翻打扑跌的准确度“空翻”要轻,动作要有连续性,表演做到稳、准、帅,给观赏以舒心而不是揪心。所以这出考验演员条件和功力的武生戏,不论是技巧的广泛还是深度,都对演员提出了极高的标准。因此可以说技巧是衡量武生专业能力的重要标尺。

三、技巧的运用要注意“度”

技巧的使用要依据剧情环境和人物心情,恰当合理地使用才能达到其应有的作用。反之,则会画蛇添足,對于武生更是如此。但无论怎样展现,最根本的是,演员要明白,用什么技巧展现什么内容。因为技巧的运用是为了加深戏的内涵,使表演达到更高的艺术境界。

对于《界牌关》一剧,特别是后半部分罗通受伤的这一场戏,笔者曾看过几个不同的演出版本,每个处理方式和内容都有相近或不同之处。印象最深的一般是这样处理的——罗通受伤后抖枪上场,这一点与其他演员基本相同,接下来抖枪上场亮相,枪杆在胸前一横一个勒马动作然后一个“吊毛”,落地后向后翻一个“倒叉虎”紧接三个“飞叉”。这几个不同的技巧串联起来使用,动作完成得很是惊险漂亮。但是,所有的技巧没有目的性,看不出要体现什么——是疼痛、是奔跑、还是马惊亦或是体现罗通受伤后在马背上的挣扎,为此感到很疑惑。笔者的感觉是,此时此景技巧并未紧密结合剧情和人物,那么表达情感也就无从谈起了。戏曲艺术就是通过各种繁难的技巧来展现生活中的场景,动作要有目的性,有向观众解释武功技巧的语汇。技巧的安排与运用要注意一个“度”,它不能成为戏曲范的杂技,那样就失去了表演魅力和人物的美感。

武生演员运用和处理技巧除了结合自身条件,进行精心的设计之外,更重要的是,仔细分析剧情,再根据自身条件合理安排技巧。罗通受伤后在逃跑的过程中战马受惊,势必会加重罗通的伤痛,这样一来,罗通就要想办法稳住受惊的战马,那么他必然会有在马背上挣扎的动作。待罗通刚刚稳住受惊的战马时发现后面的追兵步步逼近,于是勒紧马缰做好再次迎战的准备。可这一动作使战马再次受惊,导致他从马背上重重摔下。在分析剧情和确定人物心理之后,表演就有了依据。首先,在表现战马受惊时我选择了持枪翻“虎跳前扑”,以此表示战马狂奔,然后接单腿“砍身”表示人在马背上坐卧不稳。接下来罗通一个勒马动作使得他疼痛难忍,此时演员从神情上流露出挣扎之像,接下来的一系列技巧——向右一个单腿“懒转身”然后勒马,紧接一个向左单腿“快转身”右单腿跪地“跪搓”,表示的是他在马背上的挣扎,同时本就凌乱的头发因战马狂奔而更加凌乱,此处运用“甩甩发”技巧,表示罗通悔恨交加的心情。他悔自己太自以为是、傲慢轻敌,此处运用甩发技巧最为贴切。接着,在表现罗通在战马上重重摔下这一情景时,笔者此处的处理与其他的演员也有所不同。其他演员的处理是,罗通明知自己已被敌人包围却下马把枪放下跪地三拜。在笔者看来这样的处理有欠妥之处。首先,虽然罗通对主忠心,但此时他已身负重伤,前后又有包抄过来的敌人,怎么可以在这个时候下马?而且听到喊杀声后起身回头向追赶的敌人一看,就用了一系列技巧——“倒叉虎变锞子”“叠筋”起来接“硬抢背”。虽然这些技巧难度很大,可用在此处看不出想表达的是罗通受伤疼痛难忍还是其它意思。通过观看其他演员的演出和自己的实践,再经过老师的指点和自己的细心推敲,后来在演出该剧时,对此处的处理方式进行了改变,罗通就在马上,用语言和形体动作来表达他的心理活动以及对主的忠心,就在此时罗通发现敌人已围攻过来,于是勒紧马缰再次冲杀这使得战马再次受惊。在表现这一情节时把“倒叉虎”“抢背扔枪”接“坐蹲”这三个技巧串连起来使用,来表示罗通从马背上摔下来身体连续翻滚、英雄惨败后的情景,技巧如此运用更加合理,既不脱离剧情又符合人物场景要求,演员不但能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技艺还增强了艺术感染力、震撼力,而且提升了演出观赏性,观众对于演员所传达的内容和情感也就一目了然。

所以笔者认为,演员也需要创作。在做技巧时一定以环境和人物情感为前提,当然,每个人对人物对剧情的理解都不同,在使用技巧时就会有差异,如何更合理恰当地利用技巧表现人物情感需要演员仔细分析和推敲的,这样才能更准确地塑造人物。所谓演戏,最基本的就是让观众看明白故事情节中技巧所要表达的内容,如观众不明白,那所有的技巧都只是卖弄,毫无意义。

本文结合自身经验対此戏做的详尽分析,仅个人之见,请指教。

参考文献:

[1]胡之风.戏剧艺术二度创作论[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0.

[2]周龙.戏曲表演研究[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

[3]霍大寿.京剧名家李盛斌[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武生
关于京剧武生表演的思考
补台
京剧行当
京剧武生角色的塑造方法及途径
浅谈如何提高戏曲武生的舞台表现力
感悟戏曲武生表演的基本要点
刀马旦
刀马旦
刀马旦
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