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明增长与乡村小镇规划建设

2018-01-22 10:29陈猛
新农村 2018年8期
关键词:集约用地小镇

陈猛

“精明增长”是个好的发展理念。结合海南建设阐述精明增长的理念借鉴要点及其在具体实践中的应用要点,包括精心进行“海、岛、山、水、林、田、城、乡”八大要素的风貌导控;因地制宜规划丰富多彩的新社区;集约投资建设提高乡村小镇区域人民幸福感;“一张蓝图干到底”;设计方案实施设计不能忽视的要点。期望对其他省市的乡村小镇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精明增长”是1994年美国规划师协会提出的理念,强调社区建设发展的可持续性、公平性和成本收益,强调规划公众参与。参照这一发展理念并对照当前国内乡村小镇(含美丽乡村)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1 理念与借鉴

1.1 精明增长的原则

包括:①土地的混合利用,可通过自行车或步行能够便捷地到达任何商业、居住、娱乐、教育场所等;②建筑设计遵循布局紧凑原理,建设能满足各种收入水平人的符合质量标准的住宅;③各社区应适合于步行,建设具有自身特色,极具场所感和吸引力的社区;④提供多样化的交通选择,保证步行、自行车和公共交通间的连通性,把这些方式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新的交通方式;⑤保护开敞公共空间、农田和自然景观以及重要的环境区域;⑥引导和增强现有社区的发展与效用,住宅区、办公场所和商贸用地交错布局,生活和就业单元尽量拉近距离,提高已开发土地和基础设施的利用率。

1.2 精明增长的作用

精明增长的目标在于帮助政府把那些影响规划和管理的、变动的法规条例更加现代化,在立法方面协助和支持政府工作;从环境和谐角度,“精明增长“是一种终止城镇向外扩张和侵占农田的保证,也是规划城镇建设用地边界的必须。“精明增长”是通过规划紧凑型社区,充分发挥已有基础设施的效力,提供更多样化的交通和住房选择来努力控制城区蔓延。总的来说,“精明增长”的目的包括三个方面,即城镇发展要使每个人受益;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公平;使新、旧城区均获得投资机会,提高投资成本收益并得到良好发展。

利用海南经济大特区环境和国际旅游岛建设优势条件,率先从城乡建设用地一体化规划入手,打破城乡建设用地的二元制度的思维,城乡一体化规划好当地居民的非农业区域增长边界,使乡村小镇(含美丽乡村)空间设计既有政府安排,又有市场运作;既有城镇文化生活韵味,又有乡愁蕴涵。使未来乡村小镇集新兴产业和历史经典产业为一体,集旅游商贸文化和山水自然文化为一体,集现代生活文化和乡村传统文化为一体。

1.3 精明增长与留有弹性余地

學习领会精明增长理念,可将海南国际旅游岛视作一个完整的生态环境秀美的岛屿风景区,应改进以人口增长指标套用国家人均建设用地平均指标划定城镇用地规模的简单做法,要以环境容量制约和产城一体、集约用地、混合用地思维来集约利用乡村小镇社区用地,尤其是小城镇要避免街区单功能划分,充分考虑方便生活和生产,集约建设、精明增长。要充分按照“整合零散村庄与城镇统一规划”的原则集中引导,使之达到规模经济要求并带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2 实践应用

2.1 精心进行“海、岛、山、水、林、田、城、乡”八大要素的风貌导控

结合具体区位风貌特征,要充分利用独特的自然山水脉络,建设顺应自然、返璞归真的“田园小镇”。实现特色文化包装,绿色田园环抱,从整体平面和立体空间上统筹进行“海、岛、山、水、林、田、城、乡”八大要素的风貌导控,协调建筑布局,协调城乡景观风貌,体现地域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风貌。对于其中的居民社区风貌建设,要促进建筑物、街道立面、天际线、色彩和环境更加协调、优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合理利用,保护古遗址、古建筑、近现代历史建筑,更好地延续历史文脉;将“看得见山、望得见水”,作为风貌设计基本理念,梳理空间秩序,强化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着力推进绿色发展。

2.2 因地制宜规划丰富多彩的就地城镇化新社区

提倡因地制宜、形态多样性。乡村小镇的社区建设要创新生态教育模式,提高全民生态意识,广泛开展绿色景区、绿色社区、绿色家庭创建活动,提倡绿色消费、低碳生活。例如,海南省琼海市正以全域5A级景区的理念,在全市1710平方公里的绿色本底上打造田园城市,既顺势而为又因地制宜,实质是人的城镇化,通过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公共服务均等化、乡村田野公园化,让农民享受城市的生活品质,让市民感受乡村的田园气息。这种乡村新型社区是统筹城乡、城乡一体化的底层突破,这种新型社区已经不是农村居民点,而应纳入城镇体系。通过多元投入不断完善新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多元投入社区服务,不仅使周边农业转移人口就地城镇化,而且对周边零散自然村产生日益增长的凝聚力,还对吸引城里人入驻休闲创造条件。

2.3 集约投资建设提高乡村小镇区域人民幸福感

将海南省作为一个整体统一调配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重点向乡村小镇区域建设倾斜,保障乡村小镇区域的年度建设资金。结合乡村小镇发展,政府扶持并联合社会资本着力组织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经营体系,将小镇建设与成片推进“美丽乡村”集约建设相结合,在合理的服务半径的中心区位布局公共服务设施,实现城乡共建、城乡联网、城乡互补和共享。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按照新型社区规划利用集体建设用地自主开发旅游产业项目,规划小镇非农园区、休闲庄园等建设项目,入驻农民合作组织建立的相关中小企业,以这些非农产业项目集聚建设需求来扩大小镇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规模、就业规模、人居规模,提高公用服务设施建设的规模经济效益和利用效率。

2.4 “一张蓝图干到底”

乡村小镇设计要多听取群众意见、尊重专家意见,把以人为本、尊重自然、传承历史、绿色低碳等理念融入规划设计全过程,增强规划的前瞻性、严肃性和连续性,规划形成后要通过法律程序确定下来,使之具有法律权威性。实现“一张蓝图干到底”。这“一张蓝图”并不是“一张图纸”,而实质是一系列公共政策和控制体系,一是要保障协调区域生态功能区空间格局与产业和社会经济发展空间布局,使集约高效的生产空间、宜居适度的生活空间、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合理布局、和谐共生;确定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和资源利用上限,进行刚性控制。二是要维系公共品、准公共品建设适合当地人民未来城乡一体化发展与可持续发展需求。三是要把握小镇地域特色与未来发展特色,引导生成核心竞争力,融入海南“全省一盘棋”发展,造福当地民众,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5 设计方案实施设计不能忽视的要点

目前国内规划建设项目已经日益重视投资估算和财务分析,应有局部改造、整体改造或新建等具体实施方案比较,分期实施方案和投资估算;设计方案的实施要公众参与赞同。注重协调经济、社会、环境效益。需要以金融支持有市场竞争力的创新产业为先导,依托公共财政力量,吸引社会资本介入,研究打出“组合牌”来支持建设实施。政府管理要将规划、市场监管、公共服务与社会资本的管理效率、技术创新有机结合在一起,厘清政府与市场边界,提升法制意识、契约意识和市场意识,全面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作者单位:海南巨方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集约用地小镇
安安静静小镇
“CK小镇”的美好
熊的小镇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研究进展综述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演变
牢筑节约集约“高压线” 严守国土资源“生命线”——玉环县成功创建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实践与认识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实践与认识
兰州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中国工业用地集约利用的发展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