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宛霖
“104个孩子,6个学校来允一个学校20个学生都不到。”这是连志峰担任台湾地区宜兰县头城初中校长的第七年,他紧皱着眉头,如是感叹。
学龄人口下降,班级数逐年缩减,编制教师数因而大幅减少,教师供需日益失衡,以及衍生的“流浪”教师现象……作为所有学校都已无法避免的威胁,少子化的趋势无疑绷紧了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神经。
虽说许多事情都只能交由上面决定,但面对少子化,连志峰认为,光等待政策是不行的。
看不见的危机
竹东员岽小学位于台湾地区新竹县竹东镇市区南郊的小岗上,地处边缘,背靠大山,既没有城镇居民子弟作为生源保障,也无法像深山小学一样更多地被政府关注。台湾人常将这样的学校称作“不山不市”。
1998年,陈娟娟刚来这里教书,当时全校有600多名学生;20年过去,员岽小学的学生仅剩100多人,最夸张的时候,一个班级可能不到10个人。少子化的大浪,正在不断侵蚀偏乡小学的生存空间。
比起“不山不市”的偏乡小学,镇区内的初中在面对少子化的难题时也同样无可奈何。宜兰县头城初中的教务主任萧维武发现,近三年,初中班级数以每年减少12班的速度逐年下降。事实上,除了新竹和宜兰,几乎每个城市都在减班。
在台湾地区,学校的班级人数是规定不变的,当人数变少,学校便只能减少班级的数量。而教师又是按照班级数进行一定比例的编制,如此环环相扣的连锁作用下,因少子化而引起的教师流失就可想而知了。就宜兰县而言,班级与教师比为1:2,即一个班级对应两位老师。招收的一年级班级数,较上一年每减少1班,就意味着有两名教师要离开。
头城镇共有6所小学,根据预测,一年级未来的新生只有104个。校长连志峰担忧道:“这些要6个学校分,老师都快比学生多了。”
行至宜兰县私立中道中学小学部,崭新的校区绿树成荫,孩子们在老师的陪护下玩耍。“我要玩那个!”“老师快来看!”稚嫩的声音伴随着欢笑,孩子们天真的眼神里,折射不出老师们对未来的种种忧虑。
“流浪”教师
离开的老师会失业吗?台湾方面规定,但凡拥有教师资格证的老师,除非教学中出现重大失误,一般不会“丢饭碗”。政府通常会将这些“被迫”离开的老师,安排到尚有教师缺额的学校,甚至是政府机关的行政部门。少子化的冲击,己宛如悬在每一个老师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随时可能出现的教师供需失衡,让他们不得不频繁地在各个学校辗转代课,这便是大家口中的“流浪”教师。
“后进先出”是台湾地区学校师资流动中默认的游戏规则,即资历浅的年轻教师先行离开。与之并行的是,对于“能够留下来”的老师而言,“如果没有改变,那是在用20年前老师教我们的那一套,教现在的孩子去面对20年后的世界。这是很可怕的。”连志峰感慨道。
而教師的水平考核制度,一直以来都是台湾地区教育的一大盲点。这是因为教育无法像企业用有形的绩效去评判教学成果的好坏,它的主观性太强。头城初中的一位教职员工回忆,前几年家长和学生对一位有些许精神障碍的老师腹诽颇多,但也没有人愿意当“坏人”,人情的驱使同样是教师考核无法实现优胜劣汰的一大原因。
学生的减少看似减轻了老师的负担,其实不然。陈佩琪回忆起十年前刚到头城初中,那时的她觉得教育很简单,但随着这些年接触的学生和家长越来越多,她发现家长的教育观念愈发多元,不再只是简单地“把书念好”。在偏乡地区,家长们往往对自己的孩子没有很高的要求,只希望孩子的小学生活平安、快乐,由此可能带来了许多“放养式的教育”。新竹市北区的一位陈妈妈,周围不乏对小孩相对放纵的家长们。对于这些小孩,一贯秉承严肃教育的老师们也开始头痛了。可见一斑的是,若一味只知沿用以往的高压式、扁平化的教学,是教不了现在的孩子的。
而由于少子化的影响,许多年轻老师还没来得及根据孩子的发展需要进一步提升自己,便被“后进先出”卡在行业门槛之外了。与此同时,薪资和保障也令老师们对未来提心吊胆。元智大学校长吴志扬在接受采访时说道:“若只拿得出香蕉.就仅能聘到猴子。”教师老龄化严重冲击台湾教育,但现在台湾大专院校教师的薪资只有新加坡或香港地区的1/3或1/5。再不改善,想延揽年轻、优秀人才的难度会愈来愈高。
在身为校长的连志峰看来,最起码,少子化不应该让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每天面临未来在哪里的压力。
等待之余,更要“自救”
宜兰县私立中道高级中学副校长董素芬曾从事社会学的研究,在她看来,少子化是社会变迁的结果。对此,萧维武认为,与其说少子化是社会变迁的必然,不如说更多在于民智的开化。现代人更重视教育的重要性,不是简单地“上过学”就足矣,而是想要用足够的精力去给孩子尽可能完整的教育。
在连志峰看来,教育就像产牛奶,牛要产出最好的牛奶,就要让它每天听音乐,饲养的人需要每一天给予它们精心的呵护,和它们对话。只有这样,产出的牛奶才会最为甘甜鲜美;教育,同样要让孩子在最好的环境里成长。
几年前,头城镇一个老画家将所有的画都转移到头城初中,连志峰借此机会成立了一个美学馆,让学生在上美术课时看一看,熏陶他们对美的认识。他坚信,美感可以改变一个学生的气质。头城初中每周的下课铃声,都包含一首世界名曲;在教室外围的走廊,则随处可见世界著名文学的经典佳句。
毋庸讳言,无论未来如何变化,面对一代代不同的孩子,每一名教育工作者都需要不断反思和更新自己的教学方式。陈娟娟认为,资历深的老师的好处在于丰富的教学经验,她身边现在许多老师都会通过参与研习或其他不同的方式,强迫自己更精进。陈佩琪进入头城初中十余年,学校平均每个月会有l到2次的外出研习,她常利用这个机会与外校的优秀老师共同备课,汲取新的教学技巧。
学校方面,以宜兰中道高级中学为代表的私立学校,坚持打造精致化和特色化的课程吸引生源,如双语教学,中道中学每周的英语课几乎是其他学校的两倍。对应的是,公立学校如头城初中,多年来做了许多改善教学环境的尝试:诸如前面捉及的增设美术展馆、更改下课音乐、打造文学长廊等。而地处偏乡的员岽小学,受种种原因限制,有些孩子可能到毕业都不曾踏出过竹东镇,因此学校也试着通过丰富的校外教学和活动,开拓孩子们的视野,这也是应对少子化和未来教育发展的必经之途。
对于少子化的出路,有学者提出降低班级编制数、调整师生比例等建议,但陈娟娟与连志峰都坚持:光等待政策是不行的。曾经是射箭能手的陈娟娟觉得,政府办学应该像射箭一样,要有标靶才能射箭。现在,一拔箭却遍寻不着标靶,下一步的台湾教育该怎么走,问题在台北,不在偏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