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锋
摘 要:初中语文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融合中,有重视多媒体使用而掩盖教学目标,忽略教学重难点,虚化“主体作用”“训练主线”等喧宾夺主的现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科任老师应该明确语文学科的特点,明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每节课的重点难点,落实训练主线,重视“一课一得”,灵活恰当使用信息技术。
关键词:语文;教学;运用;技术;喧宾夺主
从“校校通”“班班通”到“人人通”,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越来越多地融合在一起。现代教育技术与课堂教学的高度融合,对节省教学时间、增加课堂容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等都有着显而易见的作用。现在,科任老师上课手里一只遥控器,就像指挥兵马的将军,古今中外,天文地理,音频视频……招之即来,挥之即去,尽享高科技带来的方便,不可谓不惬意。
这对于学生获得资源、获取信息、开阔视野、激活思维、终身学习和培养能力以及全面推行素质教育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但在使用过程中,却发现越来越多的课堂上出现了令人担忧的本末倒置现象。
(一)注重手段淹没了教学目的
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包括文字、图表、声音、动画、视频……这些无疑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吸引,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作为一种手段,在教学中应该是起辅助作用的。但不少老师利用多媒体能提供多种感知的优势,过度强调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外部刺激,想尽办法设计新颖的课件,一味追求观赏性,却忽略了教学目标,出现了为了用多媒体而用多媒体的现象。
(二)拓展延伸淡化了重点难点
多媒体的使用确实在展示等环节可以节省不少时间,使课堂教学效率得到了很大提升。但这样一来也很容易淡化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经常看到一些课,尤其是公开课,课件太多,容量太大,节奏自然就快。老师连珠炮式地讲解,手忙脚乱地演示,学生扫描式地浏览,似懂非懂地应答,学知识如走马观花,做练习如蜻蜓点水。这样一节课,知识何谈内化?技能怎能熟练?
还有些课,教师脱离课本,随意拓展。有的教师文本还没弄清楚,就塞进了一些课外的东西;有的教师让学生离开书本去探究从网上得到的一些似懂非懂的超出课程标准和中学生理解能力的材料;有的教师让非语文活动占据了课堂。
由于大量使用课件,刻意注重拓展延伸,就连课本都被搁置一旁,重点的突出和难点的突破自然就无从谈起了。
(三)观赏浏览代替了训练主线
教学过程中,因为课件繁杂众多,就没有了学生思考的余地,也没法保证学生质疑的机会,更无法保证训练这条主线的落实。
首先,老师不范读,不板书,淡化了教师的指导作用。其次,学生不查字典,不读课文,不思考回答问题,该认的不认,该写的不写,该积累的不积累。因为他们知道老师的课件上自会出现,他们好奇的是会怎么出现,老师的操作会不会“卡壳”,有没有“好玩”。自由诵读的琅琅书声也少了,取而代之的是朗读音频甚至是视频,学生有的隨着配乐扭动,有的干脆配乐酣睡,真正练习朗读的并不多。
(四)“舍不得”“等不及”霸占了主体地位
教师因为有精心设计的课件,有自己备课时独到的发现“舍不得”丢弃,急着要展示,所以根本就“等不及”学生去思考,去发现,去表述。课堂上象征性地叫几个学生说一下,但总觉得没自己的答案精彩,于是等不及让更多的学生发言,自己就抛出“精彩答案”,甚至要学生记、背。
要克服以上弊端,笔者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明确语文学科特点,明确每节课的教学目的
语文课的任务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训练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课,也就是进行听说读写训练的课。也就是说“听说读写”才是语文课的根本。因此,要使多媒体辅助教学功能在教学中得到发挥,在实现教学目的中真正起作用,必须体现语文学科的“交际工具”、“实践”性,使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应用与教学目标紧密相连。
(二)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每节课的重点难点,落实训练主线,重视“一课一得”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多次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重视学生读书、写作、口语交际、搜集处理信息等语文实践,提倡多读多写。”
“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
“训练是主线”,这在语文学科上就更突出。语文是交际工具,重点在听、说、读、写,这些语文能力是要靠实打实的训练获得的。
先说“说”。说是写的基础,和思、听、读关系密切,其作用就不用赘述了。
可是多媒体教学条件下的学生,他们往往习惯于听老师讲,习惯于看老师的表演,而不愿站起来“说”,不愿意积极参与……久而久之,学生不能“说”起来,主体地位也就不能体现,“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就得不到落实。
再说“读”。“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读”是语文学习的首选方法,不管怎么教,让学生多读,大声读,声情并茂地读都是必不可少的。
在初中阶段,尤其要重视读,读是最基本的技能,多读,体验就在其中;多读,感悟就在其中。因读成悟,因悟而巧,因巧至能,语文素养就是这样一步一步提升的。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我们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和现代教育技术”。提倡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高度融合,我们一定要注意让信息技术手段为教学目标服务,为突出学习重点和突破难点服务。照顾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把握课标要求,切实落实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训练为主线”落到实处,提倡“一课一得”。让我们的初中语文课堂在尽享信息技术成果,真正提高教学效率中,重新响起朗朗读书声。
参考文献:
黄慈翔.初中语文教学朗读优化研究[D].苏州大学,2012.
新课程·教师2017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