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国水彩艺术中的水墨精神

2018-01-22 07:52张伟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51期
关键词:中国

张伟

【摘要】水彩画是画林中个性特色最为鲜明的一个画种,水、色是水彩画的基本语言,在水的运用上,水彩画与中国传统水墨画有诸多相同相通之处。文章结合水彩画和中国水墨艺术的特点,就两者的文化内涵和语言形式进行了对比分析,然后指出了中国水彩绘画艺术的发展方向,希望能对中国水彩艺术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中国 水彩藝术 水墨精神

【中图分类号】J2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51-0209-01

水彩画是一种西方传统绘画,它具有形象写实功能,又具有独特的审美情趣。水彩画传入中国不过百年的历史,不过,它在中国落地生根的速度非常快,国人根据自身的理解,创作出了大量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水彩画。中国水彩画与中国水墨画在审美取向、艺术表达上有着天然的渊源。在学习创作中国水彩画时,从水墨画的视角审视中国水彩的水墨精神,是艺术发展的要求。

1.中国水彩画和中国水墨艺术

顾名思义,水彩画是由水和彩构建起来的一种绘画艺术。对于水彩画而言,水是一种调和色彩、颜料的媒介,色是它塑造造型、表达情感的工具。水彩画的画面表达丰富、流畅,韵味独特,简洁明快是水彩画的显著风格。水墨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代表,中国水墨画最早是以山水画的形式出现和存在的。中国水墨画风格朴素、意境深邃、景观抽象,笔触变化多端。墨,是水墨画描绘物质形态、渲染情感、传达精神的主要手段,在中国画林中,水墨画是最能表达国人审美情趣、文化习性的一种绘画艺术。水彩画虽然与水墨画有诸多不同,如水墨画重线条变化,水彩画重色彩理性。不过,水彩画和水墨画的扁形笔性能相同,两者都是借助水的行为来彰显画面的气韵的。因此,在水彩画传入中国后,中国传统水墨画的笔墨、线条等元素很快被运用到水彩画中去,受此影响,水彩画的主观情感更加丰富,意趣和审美取向也更加鲜明。

2.水墨精神影响下的水彩画发展方向

2.1手法多样

水彩艺术的水墨精神,在其用笔用水上得到了鲜明的体现。中国人对天地万物自然亲和的状态,有着天然的认同和推崇,这一价值观也渗透到笔墨创作中。以绘画艺术为例,许多绘画艺术所用到的材质、工具等,都是自然的,以写实为主的水彩画虽然与重在精神描写的水墨画在艺术追求上有出入,但是,中国画与天地对话、只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精神,在这两种绘画形式中都得到了体现。此外,与传统的水墨画相比,中国水彩画又自然而然地将东方艺术思维的自觉性、西方开放的文化心理、多样艺术语言巧妙地融合到一起,水彩画的审美对象和艺术传导力也更加直观。为了生动表达自然的神韵,为万物传神,水彩画在用笔上更加大胆、奔放,它的表现手法也更加多样。

2.2意向造型灵活生动

受水墨画的写意手法影响,中国水彩画也逐渐形成了“以轻见重、以巧见拙”的艺术格调,水彩画逐渐摆脱了“理”的束缚,许多画家更倾向于借助手中之笔去诠释自己对物象理论的理解,去塑造外物的意向,如此这般,水彩画不再是现实材质、质料的直观描绘,它已经成为画家心灵升华后,借助典型素材去表达自己审美理想和人格力量的载体。我国许多水彩画家都就水彩画与水墨画的结合、水彩画的意向造型有过专门的研究,许多画家在绘画意向造型上还尝试过运用大写意的手法去表现物象,如关维兴的水彩人物画《乡情》中所刻画的陕北农民,色彩和用笔都非常洒脱,人物形象也是形神兼备,画家的思想和情感也通过意向造型和水墨情趣得到了体现。

2.3内在精神丰富

中国水彩画在挣脱对物象的理性再现的束缚后,越来越重视画家内心的构造。许多画家在创作中,也会自然而然地根据观者的主观感受和心理惯式,将许多中国绘画元素用到水彩画创作中去,或将虚无的感觉融入到客观物象中去,这也使得水彩画兼具了水墨画气韵生动的外在特征和丰富内在精神。物象描绘和意境表达完美地结合到一起后,水彩画也就具有了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

综上所述,水彩画是一个特别的画种,正是因为中国水彩画在发展过程中,吸收借鉴了中国水墨画的艺术精髓,所以它的语言形式和艺术体系才得以丰富和发展。这也为我们进行艺术创作提供了参考,在艺术创作和实践中,我们要尊重艺术的发展规律,同时还要关注不同艺术种类的多元共生关系,在民族精神指引下去进行艺术创作,惟其如此,才能增强艺术的生命力,推动社会文艺发展、繁荣和进步。

参考文献:

[1]焦志雁.中国水彩艺术中的水墨精神[D].天津师范大学,2012.

[2]邹建敏.谈中国水彩艺术中的水墨精神[J].美术观察,2010,(08):76-78.

[3]李冰雪.从水的角度谈水墨技巧介入水彩画面[J].绥化学院学报,2013,33(05):139-142.endprint

猜你喜欢
中国
负面清单的管理研究
解析“一带一路”战略以及对中国的影响
我国警卫反恐怖斗争对策研究
中国与巴基斯坦之间的贸易分析
浅析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代价问题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国”调子
西方涉华纪录片意识形态的建构与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