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结合目前人文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用现状,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积极探索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文教育相结合的有效途径。以期通过提升教师人文素质、拓宽人文教育渗透途径、创建“互联网+技术”新型教学模式,实现人文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结合,提升学生的民族文化和社会认同感。
关键词:人文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用研究
高等教育所培养的应该是兼具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复合型高端人才,其不仅仅包括专业教育,还包含人文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决定着“培养什么样的人?”的关键性问题,是专业教育和人文教育的指引者。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对人文教育的应用,使学生对事物有一个正确的认知标准,增强对社会的认同度和对历史的认同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必须充分认识到人文教育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位置。
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用人文教育的必要性
1. 素质教育的需要。《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学校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才。素质教育作为一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工程,不能缺少了人文教育。只有人文教育得到重视,学生的人格素养及其人文精神才能得到提高,才能真正实现素质的全面提升。
2. 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是个体交互作用的产物。教育培养出什么样的人,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社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潜力。当前高速全球化时代背景,决定培养适合开放性社会发展需要的全方位人才是高校的责任所在。思想决定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对人的发展起导向作用。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是人文教育的关键组成部分,将人文教育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中,实质在于将中华文化精髓渗透于思想政治教育。对于提升学生的社会认同感,塑造适合当今社会发展的人格,促进社会发展作用重要。
3. 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依托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进行。该类课程虽作为必修课而存在,但是其授課方式和教育内容相对单一,学生参与性不高。将人文教育渗透于思想政治教育,对拓展课程教学内容,革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模式,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作用有重要意义。
4. 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众所周知,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和活动贯穿于学生学习始终,将人文教育大力渗透于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以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两种形式作用于学生,不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完成自我的良好发展。
二、 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教育应用现状分析
1. 人文教育应用形式相对单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教育渗透主要体现于课堂内容的丰富和教育活动的开展上。但是不可否认,课程教学内容和教育活动的设计多数以教师为本,较少地关注学生需要。形式上以学生观看、旁听为主,较少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难以融入。
2. 人文教育渗透不具备连续性。教育是一个连续性的工作,但是纵观人文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由于高校行政力的影响,人文教育渗透出现不连续性的特质。高校行政层次分明,较高行政层面组织的活动和课程,设计也相对合理,能较好地实施人文教育;较低行政层面组织的活动往往出现“糊弄”的现状,以完成任务为主。外加体制对课程、活动评价的监督力度的不到位,各层级之间思想政治教育握力度不一,不能较好地对学生实现连续性的人文素养渗透。
3. 教育的工具性弊端显现。“工具性教育”是指把人当成工具来塑造,把教育当作工具来使用的一种观念形态的教育思想。面对学生评教、任务活动等压力,任课教师和活动设计者多采取“避难”的方法,将问题简单、生硬化,以灌输理论取代人文教育。面对这种教育形式,学生在消极应对态度下往往持有反抗情绪,并逐渐走向社会精神的缺失,民族文化认同感逐渐消失。
4. 教师的对人文教育的关注度不够。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对人文教育的认知不够。教师的精神与素养,决定了课程和活动的开展力度与实施效果。但有调查显示,教师对人文教育含义的认知上,6.3%的教师认知“非常清楚”,38.1%的教师“知道一点”;二是教师对人文教育素材的挖掘力度尚需提升。调查指出,33.8%的教师经常介绍,48.8%的教师有时介绍,17.4%的教师偶尔做过。以上的数据足以证明教师作为人文教育的渗透主体,其对人文教育的认知和人文素材的挖掘力度亟待提升。
三、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教育应用的路径探究
1. 创建“互联网+技术”新型教学模式。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教育资源特别是历史文化资源,可以用虚拟现实技术模拟。让学生置身于一个类现实环境中去切身感受,当时发生的场景和经过,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和探究精神,将人文教育在隐形教育中实现对学生的内化影响,锻造其内在人格。
2. 教育培养重点的转向。之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在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和掌握,对于学生的自我认知力、自我完善的能力的提升“涉水尚浅”。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的过程中,可将培养重点转向学生的自我创建知识的能力培育上,通过学生自我生态体系的知识建构,形成惯性学习力,不断地吸纳更多的人文素养知识,丰富自身精神世界。
3. 加大学校人文教育管理的建设,丰富人文教育的形式。在班级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实践体系建设上渗透人文教育,完善人文教育管理体系。摆脱单纯的人文教育的路径依赖。开展不同类型的活动,有针对性地保障学生的精神健康,丰富人文教育的途径。
4. 发挥教师作为人文教育渗透主体的作用。对高校教师进行人文教育的培训和指导,促使教师将人文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对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起到引领作用。
四、 结语
人文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结合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究的命题,其根本在于通过教育路径的创新,让学生实现人文知识从外在的“物像”到“心境”的直达,提升文化自觉,民族文化认同感和社会认同感。
参考文献:
[1]于红,刘英杰.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教师人文教育现状调查——以沈阳工程学院为例[M].现代工商业,2014(3).
[2]夏洪亮,田圣会.人文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M].新课程研究,2017(5).
作者简介:
李伟,天津市,天津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