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富豪,你们的财富该归往何处

2018-01-22 06:39徐会坛
华声 2017年24期
关键词:牛根生卡内基洛克菲勒

徐会坛

二十世纪80、90年代,中国从计划经济转身拥抱市场经济。一番刀光剑影、折冲百回之后,在经济突飞猛进的滚滚沙尘中,一批敢为人先、敏锐与手腕兼有者抓住了历史机遇,奔驰在财富创造的前沿。中国历史上从没有任何一个时期像过去30多年那样涌现出这么多富豪。在经济隆起中,他们占据了最高的位置,一如“镀金时代”崛起的美国巨富。

然而,正如1873年马克·吐温长篇小说《镀金时代》所写,令人瞠目结舌的繁荣之下,商界投机取巧,政府贪腐成风,社会道德沦丧。一方面富人们积累了前无古人的财富,另一方面底层平民在贫穷疾病和社会冲突中挣扎。社会进入剧烈转型时期,前者是后者崇拜,也是攻击和诅咒的对象,无一不被戴上“强盗资本家”的铁帽子。

正在或者已经到达财富创造顶峰的企业家们该如何处置远远超过个人与家族需求的巨额财富,如何回应社会巨变中激增的社会和环境挑战等问题,从20世纪初的美国穿越到了21世纪初的中国。

财富的福音

镀金时代的美国百万富翁“三巨头”之一安德鲁·卡内基身先士卒。他最早、最有名的创举是前后累计捐款4300万美元,在美国各地和英语国家建立了2000多所公共图书馆。“帮助那些有抱负、自立自强、努力奋斗的人”是卡内基慈善的首要原则,他认为“披着慈善外衣漫不经心胡乱挥霍的百万富翁比一毛不拔的守财奴对社会的危害更大”,因为他们只会“制造乞丐”。所以,在捐建公共图书馆之外,他还捐建音乐厅、博物馆、大学、研究所等他认为“能够提升人们抱负”的机构。

同一时期的美国巨富洛克菲勒与卡内基“英雄所见略同”。在审慎、严谨地回应社会求助之余,洛克菲勒也在大学、研究所等方面大量捐赠。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对创办于1892年的芝加哥大学的捐赠,他曾表示,那是他“一生最好的投资”。

在各自好友的建议下,卡内基和洛克菲勒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创办家族基金会。卡内基基金会和洛克菲勒基金会分别于1911年和1913年创立。

家族基金会顾名思义由个人或家族出资,是独立于任何企业的正规慈善组织,有自行设立的董事会和工作团队,有明确的宗旨、目标和规划,面向全社会提供服务。区别于企业基金会、社会基金会以及一般性独立基金会,在家族基金会中,个人或家族的兴趣和意愿是决策慈善行动的主要依据。这使得家族基金会的决策机制相对灵活,可以根据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拓展不同的慈善领域,而且可以集中资源优势,在某一领域或项目上持续投入,向纵深发展。

例如,上个世纪40年代以来,洛克菲勒基金会就开始资助对提高发展中国家农业生产力水平的研究,引领了全世界的第一次“绿色革命”,累计拯救了超过10亿人的生命。其另一核心关注领域是医疗卫生。众所周知,中国也是受益国之一。其中,1921年落成的协和医学院是洛克菲勒基金会在海外单项拨款数目最大、时间延续最长的慈善援助项目,培养了林巧稚等一批顶尖医学精英,为后来中国现代医学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洛克菲勒家族基金会和卡内基家族基金会开启了美国家族基金会的传统。在他们之后,美国大多数独立基金会都从家族基金会起步。今天美国最大的基金会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同时也是最大的家族基金会。

中国的学生

在改革开放中“先富起来”之后,一批中国的企业家们也开始带着财富往现代慈善之域前进。

无论是其“从根部解决社会问题”的抱负、可持续和创新地解决问题的战略模式,还是对家族光荣与梦想的激发,都使洛克菲勒家族基金会和洛克菲勒家族对中国转身慈善的企业家有如强力磁铁。牛根生是它们“坐在最前排的学生”。

2004年,蒙牛在香港上市,牛根生身价一跃而超过10亿元。就在这一年,他宣布捐出所持有的蒙牛股份做慈善,并创立了中国第一家家族基金会——老牛基金会。如今,老牛基金会与国内外一百多个机构、组织和个人合作慈善项目,涉及文化教育、环境保护、行业推动等多个领域,遍及中国29个省市自治区及美国、加拿大、法国、非洲等国家和地区,公益总支出超过8亿元。

和牛根生一样,华民基金会理事长卢德之与兄弟姐妹以父之名设立的“卢佳祥助学基金”也转型成一个家族基金会,参考洛克菲勒基金会,充分发挥家族的资本优势和视野优势,把父亲乐善好施、周济四邻的精神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

引领的作用

美国人大多信耶稣,他们有一个理念,赚钱的过程当中或多或少会产生所谓的“罪孽”,所以赚到的钱要捐出一部分用来“赎罪”,比如捐出工资的10%,每年都有个计划。

信仰缺失导致慈善文化滞后,不能“常态化”,不少人如是看中国,不惟中国人自己。2008年,牛根生在哈佛大学演讲时,一个美国学生现场提出了这一质疑。牛根生近乎强硬地回应:中国历史有多久慈善就有多久。2000多年前孟子就提出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古训,那时美国在哪里?

但是,在行动上,牛根生显然高度肯定美国现代慈善制度、理念和模式。卢德之想必亦如是,在设立家族基金会之外,他把独生女儿送去美国念慈善学,望她学成归来接家族基金会的班。

显然,对于引领美国现代慈善文化的形成,洛克菲勒、卡内基等先富起来的一批人功不可没。事实上,引领风气之先一开始就是卡内基对富人慈善的理想之一。在《财富的福音》中,他说:“拥巨富之人,应承担的职责有:树立谦虚简朴的生活典范,不炫富,不奢华,满足家人合理的生活需求。之后,视剩余财富为社会公益基金,视自己为基金受托人,而非所有人;恪尽职守,兢兢业业,让每一笔钱都能最大限度、最持久地服务社会。如此,富人实则成了穷人的经纪人,用自己卓越的头脑、精明的管理能力帮助穷人更稳妥地管理财富。”

在后世的美国富人中,比尔·盖茨无疑最具代表性。他敬重洛克菲勒勇于挑起一些重大的、困难的社会问题并倾其余生去解决,盖茨基金会如今成为全球医疗卫生事业最大的资助者,它在艾滋病、疟疾、儿童肺炎等疾病的防治药物上的投入,多少让人联想到洛克菲勒基金会当年对青霉素研究、钩虫病防治、缓解世界流行伤寒病等方面的资助。

此外,比爾·盖茨不但把卡内基的“拥巨富而死者以耻辱终”作为座右铭,还以行动延续卡内基鼓励富人捐赠的传统。2010年,他联合沃伦·巴菲特发起“捐赠承诺”活动,号召全球富人生前将一半以上的财产捐赠给社会。他相信:“这是一件势头很强劲的事情,参与的人越多,就会吸引更多的其他人参与进来。”

未来仍有诸多不确定,但是,思考财富的意义和归宿,回应转型时期的社会需求,对于改革开放后的这一代中国企业家来说,下半场的序幕显然已经拉开。如何能够优雅谢幕?以美国的历史为鉴,创办家族基金会,通过“给予的艺术”把早年积累的巨额财富转化成社会创新和社会进步的推动力,或是利家、利民、利国的多赢选择之一。

摘自微信公众号“中国慈善家”endprint

猜你喜欢
牛根生卡内基洛克菲勒
伊利:陈年旧事
伊利:陈年旧事
完美的职场路线图
——读《卡内基自传》
"西进"成就了卡内基
洛克菲勒摔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