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个性化管理在高校教学中的重要性

2018-01-22 06:13张欣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7年13期
关键词:教学管理高校

张欣

[摘要]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双边活动,二者缺一不可,其中教师在教学中具有主导作用。现阶段,在我国高校的教学实践中存在着极大的问题,教学模式依旧以传统教师教一学生学的知识灌输模式为主,这种模式无法使学生的主体作用表现出来,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不能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导致很多高校教学效果不太显著。因此,高校教师有必要改变自已的教学管理模式,在了解学生性格、需求的前提下,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本文通过对我国多所高校中个性化管理的教学实践进行分析研究,并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合理建议。

[关键词]高校;教学管理;个性化管理

一、前言

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必要的人才基础,学生的发展也应当顺应当前的市场需求,但同时也应当尊重和鼓励学生的自主选择,在这两者之间应当做好协调。但迄今为止,我们的学生很多都还是被操控和管理,没有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书本、专业和老师的权利,缺乏人才培养的个性化与针对性。在这种教育体系下,学生无法发挥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思维方式被固化,缺乏创新精神。当下,我国传统的高校教学管理观念和管理制度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严重违背了个性化的发展要求,因此,进一步探究个性化管理在我国高校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个性化管理的特征

(一)主体性。教育的本质是有目的的培养人,而实现其培养目标的主要途径就是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实施启发式教学,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推动学生的个性发展。

(二)人本性。人本性,即人的本性化特征。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于他人的需求,这种需求无论是在心理上,还是在工作、生活以及发展上都是不同的,这就是人本性化的表现。教师作为社会的一份子,他们也有自己的需求,只有自己的需求得到满足,才能充分调动教师在教学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在教学管理中要重视教师的人本性。

(三)社会性。个性化管理具有社会性,其体现出了教师和管理者之间的平等性。具体来说,教师和管理者在社会地位上是平等的,由于社会分工的不同,他们之间的工作性质也有所不同。人与人之间需要相互尊重,这样才能形成一种和谐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所以,在教学管理中需要特别尊重教师的个性,采用有利于满足教师个性化需求的管理方式。例如,弹性排课以及弹性利用教学资源等模式。

三、高校教学管理现状

(一)教学管理缺乏民主。目前我国高校管理的最大特征是政府高度集中管理,大部分的高校校长由行政人员担任,学校实质上是行政体系在教育体系中的延伸,教学管理模式缺乏民主性。政府高度集中管理具体表现在很多方面,例如,高校很多工作的实施和安排都由学校行政体系的人员来负责,这其中包括学校的制度制定、课程安排以及教学评估等方面。学校教师和学生作为教学活动中的主要人员几乎没有机会参与到学校的教学管理活动中来,参与权和自主权都无从体现。这就导致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无法充分调动,最终影响教学活动的进行。因此,在教学管理方面应该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让教师和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教学管理中去,以体现其民主性。

(二)学生学习缺乏自主性。在我国现行教育体系下,各大高校的专业课设置大都以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需求为导向,往往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其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学生在专业、课程和教师等方面的选择缺乏自主性。首先,大多数学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对学校的专业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安排等方面缺乏一定的了解,导致学生在进入大学后发现,自己所选择专业的前景与自己想象中的相差甚远,并且专业无法转换,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其次,高校在课程设置上往往有必修和选修之分,很多选修课学生并不太感兴趣,但为了达到相应的学分,不得不应付上课。这样一来,学习效率非常低;最后,高校的课程大都是由固定的老师授课,学生并没有选择教师的权利,有些学生对教师的性格和教学风格不太适应,这样也会影响教学效果。第二,高校对学生的考核方式不科学。首先,高校的上课方式大都是定时、定点上课,并且实行严格的出勤管理制度,学生的出勤情况也是老师对学生期末成绩的重要参考依据,也可以说,学生的出勤率与其成绩和奖学金直接挂钩,这就大大限制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其次,学校的课程安排都是固定的,包括课程内容、学习顺序等方面都是事先安排好的,学生并没有选择的余地;最后在期末考试方面,大多数高校学生为了应付考试,都是在期末考试到来的前一段时间进行突击复习,学习效果并不理想。

(三)教学缺乏自由。《师说》中写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明确提出了教师的任务,即传道授业解惑。所以,教学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的发挥。同时,教师也应该参与到高校的管理工作中,例如学校制度的制定、教学工作的安排以及教学质量的评估等工作。教师处在教学工作的一线,他們对学生的需求以及教学任务最为熟悉,对相应的教学安排最有发言权。但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由于高度集中的政府管理模式,导致教师很少有机会参与学校的管理工作,只是单纯的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和科研工作。此外,在教学内容上,教师大都是按照教学大纲进行授课,缺乏教学的自主性。

四、我国大学教学管理中个性化缺失的原因分析

(一)传统教育思想观念根深蒂固。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念是高效管理缺乏个性化的主要原因。我国教育界长期以来都以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念为主,这种观念导致教育为国家和社会利益服务,个性化的教学模式在制度上得不到保障,学生个人的个性化发展得不到满足和重视。最终导致目前我国高校教学并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二)缺乏充足的教育资源。教育资源的缺乏是导致高校教学管理个性化缺失的重要原因。充沛的教育资源是个性化教学管理的基础。个性化教学就是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学生根据自身的性格、喜好去选择感兴趣的课程,以促进个性发展。但是,由于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不足,导致我国整体教育水平较低,而且还出现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现象,很多地方的高校教育资源存在很大的缺口,并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直接导致我国高校个性化教学难以实现。endprint

(三)社会评价机制不合理。当前我国社会对高校的评价依据大都是看学校毕业学生的就业率,这种评价依据存在很大的问题,导致学校忽视学生的个性需求,转而以市场需求为指导去培养学生,甚至为提高就业率弄虚作假,不顾学生意愿,强迫签订结业协议。种种现象表明,社会评价机制的不合理不仅使学校在培养学生的方式上不科学,而且学生的发展意愿也得不到满足。

五、构建个性化教学管理制度的措施

(一)规范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教师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是否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对教师进行教学质量评价非常重要。具体地说,对教师的评价主要包括:教学前期的准备工作、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后的反馈等方面的评价,尽量做到全面具体,以免出现片段式评价。在评价结束后,要及时向教师展示评价结果,以促进教师及时发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作出改善措施;另一方面,在对学生的考核上不能单纯的依据期末考试成绩,对学生的评价也应该综合多方面,将学生的平时表现以及公共活动参与的积极性纳入考核范围,以促进学生多方面发展。

(二)提倡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人为本,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不仅要确保教师的引领作用和认识到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实施者,同时还要认识到学生在此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以及是教学活动的接受者,二者是互相依存,缺一不可,不可分割的关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充分意识到学生的差异性,并且尊重这种差异,满足他们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同时也要重视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这样不仅可以促进高校教学管理工作顺利开展,而且还可以保证高校的教学质量。

(三)加大教育资金投入。资金的投入,是教育教学工作得以顺利展开的基础,因为我国的国情和对教育事业的重视程度等各方面的原因,导致对教育资金的投入程度还不够,不注意满足社会、学校、教师和家长、学生的需求。特别是阻碍了学生,在求学和人生的重要的发展阶段的个性化需求。解决的办法唯有从国家、社会和学校等方面的不懈努力和大力支持下,不断加大和完善在师资队伍、教学器材、教学场地等软硬件方面的投入力度和建设规划,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为学校更好地实施教学个性化要求提供保障。

(四)建立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的教学制度。原则性是学校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和不断积累发展的经验而制定的一些规章制度和标准,是教学顺利开展和保质保量的先决条件;灵活性是在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的前提下,灵活多变的根据学生特点,个性化的制定教学方案,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在教学过程中更加关注学生的发展和成长,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五)提高教學管理的民主意识。通过教学管理的民主化,充分听取教师和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从而使学校在教学安排和学校制度的制定上更加合理,增加了互动性,提高了教师和学生的责任感。

六、结语

总之,个性化管理强调人的平等性、社会性,突出人的个性化,注意人的个性需求,在高校管理中可以使管理者与教师之间形成互动、合作和协调关系,从而形成教学管理的人本化环境。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利用新的教学管理模式,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更有助于推动我国教育体系的改革,为培养社会主义发展所需要的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学管理高校
创新背景下的高校教学管理研究
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临床医学院教学管理新模式的实践探索
小学体育教学管理七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