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雅婷
摘 要:游戏活动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重要组织形式之一,在学前教育阶段引入游戏化教学策略能够增强教学活动的趣味性特点,促进儿童学习兴趣的提升,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幼儿的道德水平。学前教育阶段是对幼儿的启蒙教育阶段,对于幼儿的身心成长和未来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因此学前教育工作者应该以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为依据,使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不断进行教学策略的创新,以促进游戏教学模式在学前教育阶段更好地开展。基于游戏教学模式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应用重要性和现阶段我国幼儿园教育的游戏教学创新存在的问题,笔者试在文章中对幼儿园游戏教中体现的学前教育理论创新、创新游戏内容、创新游戏形式以及创新游戏环境几个方面进行论述,意在为广大学前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幼儿园 游戏教学 创新
在幼儿园教学中,幼儿的心理发展需求决定了他们对于游戏教学形式具有很大的兴趣。在游戏教学模式下,幼儿的思维能力以及交际能力等综合素质能力都会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提升。因此,学前教育者要坚持科学合理的游戏理念,创新教学模式,促进幼儿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游戏中体现的学前教育理论的创新
当前比较有代表性的传统游戏理论有:心理学家席勒和斯宾塞提出的剩余精力理论,该理论认为游戏使人类的机体剩余力量最大化。以精神分析专家弗洛伊德和埃里克森为代表的精神分析理论认为,“游戏能够满足儿童的欲望,有利于缓解焦慮、愤怒等不良情绪,游戏具有自我发展的功能。”前苏联心理学家艾里康宁与维果茨基认为:“幼儿游戏具有社会本质,成人对幼儿游戏的干预在游戏中起决定性作用,角色游戏是学前儿童最有影响力的游戏。”而近年来,随着幼儿教育的发展,启发式、合作式、探究式游戏被广泛推广,在传统幼儿理论的基础上,“元认知游戏”、“有效游戏”等理论成为幼儿教育的核心指导理论。所谓元认知游戏理论,就是指在游戏活动中,使儿童通过游戏体验了解自身掌握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内化为一种内在的自主学习与探索的能力。有效游戏理论,则是通过游戏活动,激发儿童的游戏兴趣和动机,在儿童“想玩”、“愿玩”的基础上进行,最终使学生“研究玩”、“会玩”,通过游戏有效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二、创新游戏内容
(一)在游戏中体现幼儿的个体差异性
我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必须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蒙特梭利幼儿教育
理论认为,在游戏中必须以儿童为中心,反对以成人为本位的教学理念,把儿童视为区别于成人的独立个体。因此,幼儿教师应该以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作为依据进行游戏活动的设置,例如幼儿教师在游戏设置中可以以学生的兴趣特点为参考,设置多种游戏类型,如“喜羊羊与灰太狼”、“小企鹅造房子”、“蔬菜市场”等,让幼儿自主进行游戏选择,是每个儿童都能够在自己习惯的游戏中获得成长和发展。
(二)突出游戏内容的与时俱进
经济社会处于高速的发展时期,这种发展引领着时代的巨大变化,为了使幼儿能够了解和关注社会生活变化,幼儿教师应该选择符合幼儿年龄特征的游戏内容,引导幼儿关注时代发展。例如教师可以设置科技宇航员遨游太空的游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开阔幼儿的视野,让幼儿对航天科技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三)强调游戏内容的生活化特征
教学内容与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越是接近,幼儿就会展现出更大的参与兴趣,因此幼儿教师在进行游戏设置的过程中应该重视起游戏内容的生活化特征。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积木进行房屋进行房屋的搭建和设计,将幼儿的游戏内容与幼儿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
(四)突破游戏内容的时空限制
传统的游戏活动往往仅限于校园内,幼儿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较为严重。游戏链条短促,使得儿童在游戏中娱乐成份较多、知识性与技能性收益成分较少。因此,要使儿童在任务驱动的模式下,不断拓展游戏的横向、纵向空间,才能使游戏更加丰富,更有利于提高游戏的效果。比如,可为幼儿设计《我和爸爸妈妈一起玩》游戏课题,让幼儿自行收集家里的照片、声音等资源,在班级进行展览,让幼儿讲一讲我和爸爸妈妈的故事,比一比哪个小朋友收集的最全、故事讲的最好,随后可以在学校开展亲子活动。最终通过一系列活动,扩充了游戏的空间和时间容量,增强了儿童的情感体验,从而更有效的达到游戏的活动目标。
三、创新游戏形式
(一)合作性活动形式
合作性教学,是让不同年龄的幼儿在一起合作游戏。幼儿在游戏环节中,可以互相帮助、互相学习。比如,让幼儿在一起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可以培养幼儿的团结合作精神。
(二)探究式活动形式
探究式活动是让幼儿自主设计游戏形式,比如,一些幼儿设计了“跳房子”、“跳跳绳”的游戏,这种教学形式有利于拓展幼儿的思维。
(三)主题式活动形式
主题式活动,是让不同年龄的幼儿在一起,进行主题明确的游戏,这种方式可以丰富幼儿的见闻,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也有利于教学活动和游戏的互相融合。
四、创新游戏的环境
从创新游戏环境的角度来说,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多进行室外活动的开展,如开展户外亲子活动,给幼儿和父母更多相互了解的机会,让幼儿在户外活动中充分基础大自然,形成良好的自然体验,增强幼儿生活体验的能力。在选择游戏环境时,需要以儿童心理上的发展水平不同为基础。如:面对小班儿童进行的游戏,多以“家”相关的形式开展,使学生在教学中理解“家”的含义。
五、结束语
总之,幼儿教育关系着幼儿今后的学习和成长。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对幼儿园的游戏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游戏活动能启迪智慧、健全人格、增强体质,使幼儿得到全面发展,为今后的学习与生活奠定基础。学前教育者可以从游戏教学理论、游戏内容、游戏形式、游戏环境方面出发,更新教育理念、改善教育方法,促进儿童身心的全面发展,为学生终身学习习惯的形成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张亚霞.关于在教学中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探讨[J].新课程(小学),2013,(03):96-97.
[2]符琴.浅谈幼儿游戏的开展[J].考试周刊,2016,(53):53-54.
[3]陈晓苹.从幼儿园游戏中谈学前教育的创新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2,(1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