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彦雄
“过去,我们都做了些什么?做得好不好?都存在哪些问题?今天,我该做些什么?如何做得更好?最终的效果到底如何?未来,我还能做些什么?还有哪些我没有做?”多一个如此自我追问与思考的人,我们的学校体育教育工作就会少一份“敷衍和颓废”,就会少一个“抱怨混日子”的人,也就自然会多一份“责任与上进”。总而言之,我们的教育总脱离不了“过去、现在、未来”这三个关键词,过去的探索实践,是我们今天发展的基石,今天的谋划和思考,奠定了教育未来发展的方向。
过去——看别人,醒自己
中小学体育课是“必修课”,然而与欧美国家比较,我国的中小学体育课地位是可有可无的“小三科”。笔者认为,中小学体育最大的问题是“重视”的问题!
让我们在中外对比的视野下,回顾我们中小学体育课的过去。从锻炼时间来看,欧美等国的学生每天下午有大量的时间从事体育锻炼,已经把体育锻炼当成了习惯,能够自觉进行。而我们学生的体育锻炼还处在强制阶段,尽管上级要求每个学校必须要为学生安排“两操一课和阳光体育一小时课外活动时间”,但各地市、各学校在执行的过程中,却相差甚远,甚至有的学校只把“两操一课和阳光体育一小时课外活动时间”在课表中体现。普遍现象是学生锻炼的时间仅仅局限于体育课上,可以说学生锻炼的时间少之又少。就内容而言,国外的体育课外活动是丰富多彩的,骑马、攀岩、游泳、棒球、垒球等样样俱全。而国内大部分地市和学校也就仅仅是跑步、打球了吧。就体育课的地位而言,尽管国家一再强调其重要性,也将中小学体育课列为必修课,但现实中体育课是可有可无的“副课”,而国外是实实在在的必修课。就其教育思想而言,我们的学霸是在教室里,国外的在操场上。就学生的身体素质而言,我们是“矫情”的“小公主”“小皇帝”,国外多是接地气的汉子。
现在——细追问,深思考
对比国外中小学体育课的状况,我认为国内体育课主要的问题有:
1.书面课时多,实际课时少。
运动生理学中讲究超量恢复,这就要求运动要有连续性。我们目前的体育课,不管是一二年级的一周四节体育课,还是三到九年级的一周三节体育课,亦或高中的一周两节体育课,都是不够充足的。更何况,开够开足的学校少之又少,体育课随时被挤占的现象时常会有。体育课不能连续进行,违反了生理学的超量恢复,也造成了学生在学习运动知识和技能时,习得的运动知识和技能得不到连续强化,不能进行及时练习、巩固,容易遗忘。体育课是一门必修课,是一门关系学生健康的课,本该属于体育教师的课堂,本该属于孩子们的锻炼时间,何时能够还给我们?
2.课的内容多,实则不够具体。
我相信大多数体育教师都有过和我一样的疑问:“今天该给学生教什么呢?今天教完了,明天又该教什么?”虽然,我们体育课的内容都是从健康教育专题、田径、体操、三大球、武术、新兴运动等项目中选出来的,可以教的内容太多了,但是太大就往往不够具体。既没有明确的目标定位,又没有具体考量的标准。正因为如此,教师拿到教材无从下手,一片茫然,导致的结果就是教师蜻蜓点水式地教,学生浮浅地学。相信拥有一套内容更加人性化、科学化、系统化的教材,是我们广大体育教师一致的心声。谁将会去完成这项费时费力的工程呢?
3.有评价体系,欠完善具体。
体育教师经常会开这样一句玩笑:“您听过九年考一次的科目吗?我想肯定是没有听过的,那我来告诉你,那就是体育课。”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再从初中七年级到九年级,我们的体育课才组织一次算是比较严谨的考试——体育中考,而且分数比重很小。九年才一次,这应该算是闻所未闻吧!至于每年的体能测试,大多不能按照要求严格执行,基本都是体育教师自己的事,学校、学生不重视测试,却要求有好的成绩,最终出现的就是“含水量”很大的数据。体育学分的认定、体育课的考核,就更无从谈起了。您是否也觉得建立一套完整的评价体系对于我们的体育课来说真的是很有必要呢?
4.思想存偏差,认识会不同。
文化素养不同,社会地位不同,社会环境不同,都会造成对体育课有不同的认识:学生认为体育课是用来“玩”的,部分体育教师认为体育课是用来“放羊”的,社会认为体育课是用来“训练学生体能”的,是用来“跑步”的,是用来“竞技”的……其实体育课是用来增强学生体质的,是让学生习得运动知识和技能的,是用来育人的,是德育、智育、体育中的一分子,是发展动商的。想要更快速地让体育课被重视起来,我们就应该从思想上改变人们的体育观,让人們对于体育课的认识更加科学。您觉得自己对于体育课的认识够科学吗?
5.“矫情”的学生,“温柔”的课堂。
在社会各界各种压力下,体育课有了很多的修饰词:“三无七不”体育课、“温柔”体育课等,加上家长“襁褓”式的教养方式、社会对于未成年人的过分溺爱,我们通常只注重“脖子以上”的教育体系。这些都不同程度地造就了体育课堂中“矫情”的学生。“矫情”的学生动不得,不能动,“矫情”的学生怎么能上好体育课呢?怎么能习得运动知识和技能呢?怎么能发展动商呢?试想一下,如果一个学生“德育好、智育好、体育差”“智商高、情商高、动商低”,他还是一个全面发展的、完整的学生吗?
6.没有“认可度”,“底气”也不足。
体育课得不到重视,体育教师自然得不到认可。在其他科任教师眼中体育教师是不用备课,不用批改作业,上课随便玩的“闲人”;社会则认为体育教师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莽汉”……事实上,体育教师早操要跟,课间操要跟,课余训练和课余竞赛要组织,日常的体育课还要上,工作量不低于其他任课教师,但是收入呢?比其他任课教师低!评职称呢?比其他任课教师难!选领导呢?没有你的份……把体育教师高高挂起,没人理会,工作和付出得不到别人的认可,同工不同酬!这样一来,我们的体育教师还会认真做好体能测试工作吗?还会认真上好体育课吗?还会关心学生的体质健康吗?为何不给他们一片发展的天地呢?endprint
未来——好政策,抓落实
2017年3月27日,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下发了《中小学校体育工作督导评估办法》(国教督办[2017]4号)(以下简称《办法》)。《办法》共九条,同时附有具体的督导评估指标体系,项目包括开足开齐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大课问体育活动、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强化学生课外锻炼、广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积极开展课余训练和组织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定期召开运动会等,中小学校体育督导评估结果还要作为地方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干部考核、学校问责和实行奖惩的重要依据。
毫无疑问,这对于督促各地中小学校保质保量开展体育工作将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在考核指挥棒的作用下,学校体育工作作为一项硬指标显然有利于体育在教育体系中地位的提升,也有利于学校体育工作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如果我们每个地市、每个学校,都能按照《办法》中的督导评估体系,认真做好执行,上级部门严格进行考核,未来我们的中小学体育工作将会是这样的:
1.体育课不止是每周增加一节,甚至是可以保证每天至少一节的课时量。那么,我们的学生就可以有更加充足的体育课学习时间了,就可以获得更多的运动知识和技能,学生的体质自然也就增强了。
2.与其他学科一样,有一套内容更加人性化、科学化、系统化、适合学科特点的教科书——根据不同水平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制定,内容细化到每个课时,又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气候等进行修缮。
3.与其他学科一样,在每学期的期中和期末有属于体育学科的、统一的考试内容,有一套完整的中小学体育教学评价体系。
4.中小学体育成为一项全民体育,社会重视,学生喜欢,家长认可,中小学体育教师成为健康的使者,积极向上,爱岗敬业。
5.對于增加课时带来的师资紧缺问题,完全可以利用社会资源。比如目前正在推进的校园足球,笔者所在单位的足球课就是和校外社会机构合作,既完成了足球特色学校每周必须为每个班级开设一节足球课的要求,又解决了师资紧缺的问题,而且校外机构派来的教师都是足球方面的专业老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为专业的足球教学。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一个国家的竞争力,说到底是教育竞争力。国家不断出台的有关中小学体育教育的政策,都蕴含着对体育教育莫大的期许,作为体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有更为深刻的反思与见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