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芳
【摘要】针对当前对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文结合了一节对话示范课对对话教学整体目标的设定,对话中文本的深入挖掘处理以及对话的情境创设几个方面做了研究与介绍,并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的角度论述了对话教学这几个点的重要性。
【关键词】思维能力 对话教学 目标设定 阶段理解运用
一、引言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思维能力是学习能力的核心,而思维能力的训练主要是改善思维品质。课程标准同时也指出,小学英语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用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进一步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为今后继续学习英语和用英语学习其他相关科学文化知识奠定基础。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有助于全面提高综合人文素养,这也是英语课程的总目标。
语言既是交流的工具,也是思维的工具。“对话”便是培养学生进行语言交际运用最简单、最直接的方式。对话教学是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主要课型,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途径,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在小学英语PEP教材中,每单元都有“Lets talk”A和B两个板块,可以说是单元的核心教学内容,所以我们要充分认识教材“Lets talk”板块编排的目的与意义,深入挖掘教材文本,把单元的核心句型与词汇带入一个有一定意义的对话语篇中,充分激活学生的已有认知,让学生整体体验词汇和句型的语用情境,学生才能真正进行对话,形成语用能力,从而思维能力得以发展,全面提高综合人文素养。
二、目前对话教学误区
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在理解对话教学时有所偏差,对对话教学存在误区,处理对话内容简单、随意、机械、表象,对话语言无法激起学生共鸣与交流欲望,对话课效率低下。
误区一:重机械操练,轻对话交流
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将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文本重点句型、单词的机械替换练习上,对于交流的话题根本没有信息差,如“Whos your English teacher?” “Whats his name? (指着班中同学)”“Whats this?(指着课本)”出现了教师“明知故问”、学生“逢场作戏”的局面,缺乏对思维激发的意识。
误区二:重情境堆砌,轻整体融合
情境教学是近几年小学英语教学中一直强调与关注。因此,在对话教学、词汇教学时许多英语教师都会使用情境教学。但是,部分教师在对话教学中每遇到一个新的知识点就会创设一个教学情境,课堂没有“留白”,也没有考虑情境创设的整体性,导致教学情境太多、太散,不利于学生从整体上加深认识与理解,不利于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更不利于思维能力的发展。
误区三:重模拟表演,轻自主拓展
在对话语篇教授之后,很多教师往往更多地关注对话的模拟表演,或是替换改编,但这只是简单套用、模仿,交流语言仍是课本语言,并没有内化成学生自己的语言,因为教师没有给学生足够空间与时间让学生围绕相关话题进行有意义的交流,所以学生的语言能力提高较少,思维拓展也极少。
误区四:重知识讲解,轻文化渗透
课堂上很多教师往往关注更多的是语言知识结构、词汇、句型等,而对文化意识淡薄,不尊重西方的风俗习惯,从开闸出笑话。如PEP五年级下册Unit1 A Lets talk中讲到Pedro的西班牙作息时,曾听到一位上课老师对此解释“Maybe they are lazy.”,这完全是对于西班牙文化不清楚的一个敷衍回答,学生不仅没有接受到跨文化知识反而被进行了错误引导。
三、如何开展对话教学
对话教学也即听说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说的能力。《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语言技能二级目标中对“说”的要求是:能运用一些最常用的日常用语;能就所熟悉的个人和家庭情况进行简短对话;能就日常生活话题做简短叙述;能在教师的帮助和图片的提示下描述或讲述简单小故事。小学英语对话课应当以对话为主线,展开对话教学。教师应挖掘对话文本中的对话元素,在教学对话过程中为学生搭建语言交流的平台,让学生真正对话,真正培养思维能力。笔者以“千课万人”活动中自己执教的“PEP新教材五年级下册Unit 3 My school calendar B Lets talk”一课为例展开说明对话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一)对话前:整体设定目标,提升思维一体化
在对话前阶段,从单元整体出发,教师首先应从宏观角度合理设定单元整体目标,同时从微观角度优化本课时对话课的教学目标,并紧紧围绕教学主题、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情境任务,引导学生开展对话交流,充分考虑语用功能在对话教学中的有效落实。
笔者首先从单元整体出发,研读教材,分析A、B板块教学内容联系,了解A部分教學内容主要是学习前六个月份名称及每月主体活动,学会针对school calendar了解学校的一些相关活动安排,同时会用when句型询问活动时间,所以本课B部分对话可以借助A情境继续延伸,运用school calendar的主情境,创设相关联的小情境,借助文本情境充分利用书本图片资源、对话资源、学生本身资源将整堂课的核心句型 “When is…? Its in… Well …”和中心话题“school trip”很自然地融合在一起,引出特殊日子里things to do 的讨论与交流,展开对话。让学生充分感知核心句型的语义及语用情境,同时在情境中运用句型进行交流,培养思维能力,提升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基于以上分析,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如下:
1.能够听、说、读本课句型When is the trip this year? Its in ….Well …等。能够询问并回答有关学校活动开展的月份及内容。
2.能够根据正确的语音、语调、意群朗读本课对话,感受在整体情境中的对话谈论并能进行角色扮演。endprint
3.能够为自己学校设计校历,并能运用所学语言进行开放的讨论与交流。
4.能够了解学校校历中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热爱学习、热爱学校生活的积极情感态度。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首先体现了整体性,即依据对话教学整体性原则,通过听、说、读等语言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整体把握对话结构,理解、掌握对话。其次体现了层次性,学习活动由整体理解对话过渡到分层完成对话任务,从知识目标掌握到语言能力落实再到拓展运用及情感渗透,教学目标有序、层层深入。第三,体现了交际性,依据对话教学交际性要求,每个对话任务的目标预设过程中都充分考虑学生交流需求,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词汇、句型及对话语言交流信息,进行听说交流活动,提升学生思维拓展能力。
(二)对话中:阶段理解运用,提升思维多元化
1.文本前:梳理激趣,激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在复习导入阶段,要使学生快速进入状态,对接下来的教学学习活动影响深远,因此热身复习环节既要考虑对旧知复习的梳理,又要有效激发学生学习興趣,同时还要快速进入本课主题,使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到知识的学习中去,激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片段1]
任务1:视频欣赏 进入主题
T: First, lets enjoy the video about special days , if you know them, tell us ,please.
(教师播放各节日、假日或学校活动等的画面,学生边欣赏边说出特殊日子的名称)
任务2:趣味游戏 复习操练
T: When are these special days? Ask and answer in pairs, please.
(课件将月份与对应活动制作成游戏“连连看”,请学生进行pair work,并一组一组反馈,与“连连看”游戏方式一样,学生问答正确,课件上的图片便会成对消失。)
任务3:自由交流 激活思维
T:For me, I like Summer vacation. I usually have a travel with my friends. I can enjoy the beautiful view, I can take photos for my friends. Of course, I can eat delicious food. Thats amazing!So what about you, what special day do you like and why?
(教师示范表达自己喜欢的special day ,并以接龙方式请学生——交流与表达)
笔者用了“欣赏—游戏—接龙”三步完成了课的热身与复习,紧紧围绕教学目标,通过特殊日视频欣赏让学生自然融入到主题情境,并接触到本课核心词汇有关特殊日的things to do ,同时给学生大容量的视听与画面的整体感知与输入。在此基础上通过游戏“连连看”以pair work方式完成旧知 “When is … Its in …”的复习巩固,聚焦重点句型同时也为本课学习奠定语言基础。第三步运用了比较开放的生生接龙的方式把话语权全部交给学生,让学生自由表达自己喜欢的特殊日,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表达自己的想法及观点,学生在聆听他人的同时激活自己思维,激发交流欲望,输出的语言自然真实丰富。
2.文本中:深入挖掘,推进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语言与思维相辅相成,互相促进,要使语言学习的过程不仅能帮助学生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还能提升其思维能力和整体人文素养,那么我们就要充分进行对话文本解读,从话题、语境、图片和文字等方面入手,着眼于“准度”“深度”“广度”,深入地对对话文本进行全方位的观察、理解、品味与剖析,整体把握对话语境,从整体的角度设计教学主问题,帮助学生感悟对话模式。同时深入挖掘,分布处理,层层解析文本,适时为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突破重难点,学生的思维才会被激发,从而真正推进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1)视听入手 引入文本
PEP Lets talk对话板块前都有“Lets try”板块,旨在通过一段与对话文本相关联的听力,帮助学生提升听力又能让他们快速自然进入对话文本,同时也为后续对话做好基础与铺垫。因此,处理好此板块的教学对于接下去的对话教学有很大影响。本课Lets try 听力材料如下:
When is Olivers birthday?
Oliver: Today is my birthday.
Chen Jie: Really? Happy birthday!
Oliver: Thanks.
Chen Jie: What will you do today?
Oliver: I will have a party. Please come.
Chen Jie: I will.
笔者用了“细听—问答—校对—发散”四步法进行处理,首先引导学生细听解决问题“What will Oliver have?”确定答案“Oliver will have a birthday party .”,其次PPT 呈现文字材料请学生一起校对,最后用“If you are in Olivers birthday party, what will you do ?”以一个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想象,学生便能想象画面置身于其中,思维打开,交流也变得更开放了。“We will sing the birthday song.” “Oliver will make a wish and we will eat birthday song .” “We will say ‘Happy birthday to Oliver and open the presents for him.” “…”在听力解决后增加了“关联文本”这一提问,引导学生在通过思考和想象后进行联想,注重思维的广度与深度。从而使学生能真正借助思维带动语言,同时很自然地强化运用了本课新句型“I/We will…”,为接下去的对话文本运用做了很好的铺垫。endprint
(2)问题切入 理解文本
问题是推动思维产生的动力,教师应关注问题设计的整体性及有效性,将问题做支架,帮助学生搭建对话文本理解的语言平台,通过提问帮助学生梳理文本内容,引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与学习热情,从而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推动学生整体理解对话的能力。
文本材料如下:
Oliver: I like autumn. I really like the colours.
Chen Jie: I like autumn, too. We usually have a school trip in autumn.
Oliver: Great! When is the trip this year?
Chen Jie: Its in October. Well go to the Great Wall.
Oliver: Cool! I love the Great Wall!
此文本初看,得知語言交流重点有两组:“I like…”“When is…? Its in …. Well …”如果将教学内容重点这么定位,那么学生的话题交流内容有点散,同时思维也被牢牢限制而且对话模式显得机械化。再看,从单元前后联系及本单元话题整体分析,就能确定本课重点核心语言是“When is…? Its in …. Well …”,季节是前一单元的学习话题,所以从这一话题引入,只不过是话题的转移而非语言重点,再根据本单元话题School calendar更能确定核心内容是School trip的相关。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梳理理解文本,笔者设计两个问题“Oliver and Chen Jie, they both like autumn. Why?” “When is the school trip and where will they go?”第一个问题通过听录音学生得到答案分别是因为 “colours and the school trip”。第二个问题通过视频观看得到跟school trip相关的时间、地点、等。教师的这两个问题的设定清晰、明确有一定的逻辑性,学生脑中能够马上生成对话文本内容的框架图(如图1),激发了学生思考的基础上促进了他们的语言表达,提升了逻辑思维能力。
(3)细节处理 挖掘文本
要想真正深入解读对话及文本内容,定位文本语境,教师要基于学情及真实生活,从细节出发,充分挖掘情境图、文本配图、自配图等语境信息,激活旧知,激发学生思维,生成多样化、个性化的语言。拓展文本内容丰富文本内涵,提升文本趣意,唤醒学生实际生活体验,激发交流欲望,提升思维深度发展。
细节一:“I like autumn. I really like the colours.”这一句往往会被教师忽略,但笔者却抓住了really一词,为了让学生体会这词的真正含义,笔者通过秋天独有的景色图片呈现让学生感受秋天与众不同的色彩与魅力,体会Oliver发自内心的一词really,同时也将学生自然融入到这个情境中去,真正感受对话者的内心,从而激起自身的情感体验。
细节二:在关于School trip的时间、地点提问时,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文本,笔者根据课文配套的日历插图设计了与之同系列的两幅日历图,引导学生读图、识图比较,并结合学生的兴趣充实对话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拓展想象空间,通过完整的对话视频,整体上深入理解对话文本,促进学生以个性化的视角来对话文本、解读文本、从而掌握对话内涵。
细节三:“Well go to the Great Wall.”这句话,很多教师往往会关注到Great Wall的发音,带读后便算完成教学任务。但事实上,这又是教材可以挖掘的一个点,笔者根据对文本内容的解读,充分挖掘文本的语言点与情感点,挖掘文本的隐性素材,通过长城图片的展示让学生进行交流,“If youre Chen Jie and her friends, what will you do then ?”,简单一幅图、一个问题,形成文本留白,给学生留下许多遐想的空间,同时也渗透了文化意识,学生依托这一真实情境,主动积极与文本进行深层次交流。“Ill enjoy the great view on the Great Wall .”“Ill just take a walk with my friends.”“Ill draw the beautiful view, the green mountains ,the blue sky,the white clouds...”“…”在多维的思考与自然的想象中,学生的语言生成精彩无限。
3.文本后:拓展运用,发展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对话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能运用核心句型,在相同或相似的情境中进行表达,实现语言输出。主要是培养学生运用核心句型进行对话交流与口头表达,能够在真实生活与情境中运用所学语言进行自如对话与交流,提升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因此,在这一课的教学中,笔者主要考虑的是如何让学生真正产生表达的需求和愿望。需要在课堂中创设各种真实的语用情境,让学生能够激发其内在的情感体验的情境中表达交流,把文本语言真正变成自己的语言,最终达到灵活运用对话的目的。
(1)延续情境,深入生成
在对话文本教学结束后,笔者进行了情境创设,顺延文本情境,“Now we know they went to the Great wall this year .How about next year ? We know there are many famous places in Beijing. So first ,lets enjoy the video about Beijing ,then have a discussion about the school trip next year.”这样,根据课本情境延伸,用介绍北京著名四景点的视频进行引导与输入,将画面、声效、文字集中在一起,不断激起学生的思维情绪,话题思路也被拓宽,带给学生完整的语篇体验,既加深对北京文化的深入又强化巩固了本课核心句型,同时也为接下去的语言输出做好了铺垫。endprint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入文本延续情境,想象成自己是Oliver 和Chen Jie或是他们的同学,一起讨论下明年学校郊游将去哪里?什么时候去?在那儿打算做什么?布置这样的任务,学生有了前一步的铺垫与大容量输入,他们的话匣子被打开,思维被深度激发,所有的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参与进来,虽是在模仿改编对话阶段,但生成的语言非常自然与真实。
(2)创设情境,开放运用
如果说前一步的情境创设是延续文本情境,对话的交流也还停留在文中人物角色上,可以说是文本学完之后的半拓展,那么这一步可以说是对话教学的最后一步,创设情境,完全拓展,给学生足够开放的空间与思维进行真正的语言交流与思维表达,是真正意义上的对话。那么什么样的情境才能真正激发学生表达欲望?语言学家斯蒂芬.克拉申认为,情感因素对儿童第二外语的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掌控了学习者的情感因素,儿童的第二外语学习能力就会显示出比成人更大的优势。最贴近儿童生活或最真实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并能体会语言背后的情感价值,这样的话题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激起学生情感共鸣,激发思维的广度与深度,从而提升语言表达的内驱力。
所以本课时的最后环节,笔者创造了学生真实的生活情境,从文本主人公的school trip引导到学生的学校生活,通过校园网站上学生本学期的特殊日的活动照片播放,让学生感受到学校生活的丰富多彩,激发情感共鸣,同时为后续的语言输出做铺垫。在此基础上笔者要求学生设计自己学校校歷,联系生活实际,将情境转移到自己每一天的学校生活,情境创设自然贴切。针对新设计好的校历这一话题,找准语言输出的切入点、立足切入点,能够激活学生脑中相关的主题词汇及语句,学生能依靠自己的生活体验及丰富的想象,自主交流,将文本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在真实情境中交流。这样贴近思维能力的话题,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实现语言的综合输出,对学生的思维拓展比较有利,往往能提供给学生更多语言表达的新思路。
由此可见,要使对话教学真正有效,教师必须研读教材,整体设计目标,深入挖掘对话文本,从意义出发,推动深度学习,促进思维发展,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与理解对话,更好地运用所学语言与他人进行真实的交流,促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董楠,殷畅.利用图示教学方法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实践[J].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2015.(6):45-49.
[3]骆海军.小学英语对话教学中丰富教材文本的策略[J].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2014.(5):10-15.
[4]程晓堂,赵思奇.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J].《课程教材教法》2016(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