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华莲
叙事性文本,是以叙事功能为主的一种文学作品,小学语文教材中编排的叙事性文本主要包括故事、散文、小说等。这些文本题材不一、内容各异、形式多样,但有以下四方面鲜明特点:引人入胜的故事、一波三折的情节、比较鲜活的形象、丰富多彩的内涵。
在现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只停留在中学思想上,在作品鉴赏方面,也只停留在文章的表面分析和理解上,而不会引导学生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与理解,这对于我们这些特殊儿童来说,非常不利于他们今后的学习与发展。
一、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阅读叙事性作品教学现状分析
1.教师备课环节准备不足。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阅读叙事性作品阅读教学中,有许多教师在课前准备上都只是简单的应付,没有做充足的准备,加上我们儿童智商欠缺,很难提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学习效果也就可想而知。在教师教课之前,由于没有对本堂课的学习目标做规划制定,没有预设好相关的教学环节,导致我们这些特殊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不能对文章进行初步的认识与了解,对他们来说很难深入挖掘文章的实际内涵。
2.在阅读叙事性作品阅读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引导较少。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叙事性作品阅读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从而使得教学质量也得到提高。然而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许多教师都只是对阅读材料的中心思想以及段落大意进行概括,或者只是对阅读材料中的汉语语言结构以及词汇方面的内容进行讲解而已,很少会引导学生对阅读材料去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使得学生游离在课堂之外,他们的阅读能力以及阅读水平得不到提高。
二、提高小学语文阅读叙事性作品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在课前教师要有充分的教学准备。课前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只有目标明确,我们这些特殊学生们才不会盲目地浏览,让他们对文章主动去进行认知和分析,从而进一步的品味出文章中所蕴含的美好情感,加快他们的智商发展。另外,教师通过让学生进行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文章背景等课前预习的工作进行适当引导,可以使学生在深入理解文章之前能够先体会作者的写作心境、手法等,从而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文章所带来的精神思想和美的感受。
2.加强指导,促进思考。小学语文阅读叙事性作品阅读教学与其他作品的阅读是完全不一样的概念。在小学语文阅读叙事性作品阅读教学中,学生们不仅要知道文章的中心思想、写作手法等客观表面的知识,还应该对文章作者当时的写作心境、内心感受,以及文章所描绘的意境,所表达的情感,所蕴含的哲理以及要传达的思想观念,都要有一个深刻的认识了解和感受。因此,在学生的语文阅读学习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加强指导和促进他们主动思考是十分重要的。
三、教师应如何展开小学语文阅读叙事性作品阅读教学
1.透过事件,把握形象。叙事性作品的四个要素主要有:时间、人物、情节、场景,但根本要素还是事件和人物,所以叙事性作品“人不离事,事不离人”。
2.深入细节,体悟特点。细节是指叙事性作品中的那些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是作者表现人物的灵魂,也是读者感悟人物的抓手。抓住了细节,就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使学生在推敲品味语句的过程中感悟文本的真谛。
3.读写迁移、活化积累。小学语文是小学生学习的入門,语文学科也是各学科的基础。对文本的解读和学习的主要目的是讲所学的知识内容转化成自身的知识,并不是一味地增加阅读量,积累知识就是好的学习方式,重点在于是否能消化为自身所用,要学会活化运用知识。随着叙事类课文的不同,其表现形式也会有所不同,例如叙述的方式,就有顺叙、插叙、倒叙、平叙等;而修辞的手法有比喻、拟人、排比、对比等;写作的方法有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
总之,小学语文课堂的建立需要家长、学校、教师、社会各方面力量的支持。在小学语文阅读叙事性作品阅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必须要有充足的课前准备,对学生进行有效的预习,以及通过不断的学习,加强自身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对语文阅读能够产生学习兴趣,从而使得教学质量能够不断提升。(作者单位:江西省安福县特殊教育学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