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良凌
相比传统教学方式,教师应有一颗童心,学会进入小学生的儿童世界,在亲近学生的同时,从更加细微的角度出发教育和引导学生。
一、教学目标设计生活化
作为小学教育的一门课程,《品德与社会》的教学目的旨在用真实的社会实例来教会学生在课程中学会正视现实生活的重要性,并且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教师在课堂上结合小学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好动的一些特征,因材施教,从现实的角度出发,准备出一份合适的生活化的教学。例如,教学过程设计添加些图像素材可以提高小学学生在对《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兴趣,而且对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小学学生来说,他们会更乐于去学习,也更容易去理解这门课的核心内容和整体知识体系,这对于这门课程的教学有着简单化的效果,对于这门课程的任课教师与学生的课堂环境气氛也有着较为良好的改善。在小学课堂中,加入一些课堂小活动也可以增强学生对课堂的新鲜感,作为一个优秀的小学教师,不应当将该课程的教学仅仅局限在课堂,应当多多引入社会时事和品德故事,带领学生的思考从课堂走向外面的社会。在教学目标生活化这一目标的引导下,在正确方式的指引下,学生会爱上生活,学会做人,身心全面健康发展,让《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存在价值更能在学习教育中体现出来。
二、课堂教学设计生活化
在课堂上通过教学方法来更高效地提升学生对课堂知识体系的掌握情况并让学生在教学的过程接触社会时事、引导学生了解社会结构体系、社会近况以及掌握生活常识,让学生在学校与社会隔离的教育中不乏对社会的了解。让学生学会如何自主地去看待社会时事,自主地分析社会热点,并在让学生分析的过程中充分了解社会时事,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累积经验,强化学生对课堂核心知识的了解,诱导学生对社会热点事件进行合理判断,在这一过程中进而加深对社会概况的理解。
这一课堂教学体系的合理设计,在教学教育过程中,可以很好地引导学生在基于社会事件的前提下,对课堂教学进行合理地掌握。而教师在学生掌握和进步的同时,应当正确给予学生指点迷津,让学生们的问题可以得到及时解决,并给学生一个可以接触到社会、国家、国际资料的平台。如在《看电视》一课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我来当孩子,你来做家长”的活动。在活动中,选择一部分学生做孩子,另一部分学生做家长。孩子喜欢看电视,这时你会对限制你看电视的家长怎么说呢,说一说自己的理由和想法。再请另外一部分演家长的孩子相互讨论,怎样的理由使得家长不希望孩子们看电视呢。在两组学生的争论中,學生会逐渐发现看电视带来的优点和问题,会慢慢理解家长限制自己看电视的真实意图。然后教师可设计一个环节,引导学生参与到应该怎样看电视的大讨论中,看看怎样看电视才能够满足自己的愿望并且让家长和教师放心。
三、活动教学生活化
社会实践是有机统一社会事实和教学知识的核心体系,通过让学生参与课外社会实践,来弥补学生在和社会隔离化的学校中所缺少的社会经验。学生在课堂以外的社会实践中的经验积累,不仅拓宽了他们的视野,而且可以作为一次兴趣的体验,让被教育者在不同于课堂教学的领域中得到新感受,不让乏味的课程阻挡学生前进的脚步。教师适当布置关于社会实践的作业,让学生以集体的形式去访问社会,例如小区访问。让学生通过真实的社会例子去感知这个社会,并和课堂上所学习的知识内容相互参考、比较。小区访问可以让学生脱离课堂单一的教学模式,更真切地感受小区人民的生活方式,明白小区这一社会结构的分布,公共设施的优点,甚至小区的治安情况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学会结合教材分析社会实践,并懂得通过社会实践巩固教材的知识点,学以致用,实践出真知,有问题可以提问,教师也应当对社会实践进行深度分析,并解决学生的疑问,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学到他们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
小学教师对于小学学生的教育应符合当代小学生的心理素质、性格特点以及对学习的兴趣点,并且时刻关注小学学生身心尚未成熟的心理环境,呵护学生的教育环境。小学生容易对新奇的事物产生好奇心,教师在对这第一印象的教育以及引导上有着重要的启蒙作用,结合该阶段学生的特点,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教育学生。(作者单位:江西省进贤县泉岭中心学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