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林海
在一次全区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的活动课上,一位赛课教师在教学《李时珍》一课时,通过引导学生对“完善——残缺”这组反义词的品味,让学生感悟课文,“一箭双雕”。
一、教学片段
课文第三自然段“……李时珍一面行医,一面研究药物。他发现旧的药物书有不少缺点,许多有用的药物没有记载;有些药物只记了个名称,没有说明性状和生长情况;还有一些药物记错了药性和药效。他想,病人吃错了药,那多危险啊!于是他决心重新编写一部比较完善的药物书……”
学生齐读该段后:
师:李时珍在行医研究药物时发现旧的药物书有不少缺点,他决心重新编写一部怎样的药物书?
生:完善的。
生:比较完善的。
(教师板书:完善。)
师:那么“完善”一词是什么意思?
生:词典上解释是“完备美好,没有缺点。”
师:通过“完善”一词说明旧的药物书有什么特点?
生:不完善。
师:谁能用一个词来表示?
生:残缺。
(教师板书:残缺。)
师:课文通过那哪词句来体现旧药物书的“残缺”?
生:许多有用的药物没有记载。
生:有些药物只记了个名称,没有说明性状和生长情况。
生:还有一些药物记错了药性和药效。
师:谁能用一句话介绍一下旧的药物书的“残缺”?
生:旧的药物书记载得不但不全面、不详细,而且有些还不正确,病人吃了药多危险啊!
(教师边小结边板书):
师:李时珍知道旧的药物书有这些缺点,那么,他将来编出的新的药物书应该是怎样的一本书呢?
生:新的药物书一定会把有用的药物记下来,并且记清楚它们的形状和生长情况,而且不会记错每种药物的药性和药效。
(教师再次小结补充板书):
二、教学评析
这一教学案例中教师并不是按部就班从头到尾一句一句来讲,一句一句來理解,而是用一组意思相反的词语“完善——残缺”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旧”的药物书与“新”的药物书各自的特点。特别是对于课文中出现“完善”一词的理解,教师并没有定格于词典上的解释,而是将“旧”的药物书记载不详细、不全面、不正确用与“完善”相反的“残缺”一词来理解,并和所在的句、段的理解有机融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深入理解“李时珍决心重新编写一部比较完善的药物书。”这句话中“完善”一词在文中的确切含义。教师这样教学,既让学生品味了词语,深入领悟了课文内容,又让学生的理解词语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提升,一举多得。
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教师通过这组意思相反的词语让学生品尝课文的“原汁原味”,让学生在对比中自我感受,领悟课文中蕴含的李时珍重新编写一部比较完善的药物书——《本草纲目》的决心和艰辛,课堂能如此鲜活,在于做到了如下两点:
1.品味词语——沟通学生与文本的桥梁。文本是语文知识的载体,学生是获取知识的主体。教师的任务是如何让学生从文本中获取知识。教师这座桥要使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交流,并引导学生怎样更好地理解文本,同时又不能把自己的认识强加给学生,更不能代替学生思考,只有让学生充分、自主、自然地与文本对话、交流、碰撞,才能提升其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2.品味词语——点亮学生阅读学习的航灯。教是为了不教。教师在引导学生求知的同时,更重要的应该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要让学生知道学什么,怎么学。方法是学生学习的钥匙,教师是引导学生步入知识海洋去寻宝求藏的导航。
教学中,教师成功扮演了导航者的形象。教师精心设计,充分挖掘,以品味“完善——残缺”这组反义词为突破口,引导学生抓住这组反义词来感悟课文中“旧药物书”与“新药物书”的特点,不仅唤醒了学生的情感世界,而且有机地训练和培养了学生理解词语及语言表达能力,真可谓“一箭多雕”。(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赤土畲族乡瓦岭小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