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和反思

2018-01-22 19:02杨凌陆美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17年11期
关键词:农村中学课堂教学

杨凌 陆美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進,公平教育成为越来越受关注的问题。农村中学课堂教学尽管早就引起许多专家、学者及有识之士的关注,但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呈现以下特点:课堂教学模式依然以教师、教材为中心,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发展;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轻视学科能力训练;重学生考试分数的提升,轻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这一切都严重束缚了农村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此,文章进行探讨和反思,试图找到一些解决策略。

【关键词】农村中学;课堂教学;现状和反思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课题“农村中学课堂教学中的公平问题及对策研究”(课题编号:B-b/2015/02/171)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33-0027-02

2015年,江苏省泰兴市第三高级中学申报的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农村中学课堂教学中的公平问题及对策研究”正式立项以后,笔者和课题组其他成员利用《农村中学课堂教学中的公平问题问卷调查表》进行较大规模的问卷调查,并带着相关的问题深入课堂听课、调查,组织教师和学生座谈,发现农村中学的课堂教学虽然在新课改的推动下有了显著的提高和改善,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去认真反思。

一、当前农村中学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1. 课堂教学的功利性太强

由于高考的现实压力,家长、社会和主管部门对教育的高度关注,使“应试教育”长期影响农村中学的课堂教学模式。部分教师把《考试说明》及对应的考试的范围、内容当作课堂教学取舍的唯一标准,重教材基础知识的讲授,轻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重学生考试分数的提高,轻孩子素质的全面发展。结果导致课堂教学“学”与“用”脱节,虽然培养了一大批所谓的“高考胜利者”,但这一模式却使学生从此失去了继续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可谓舍本求末。

2. 课堂教学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当前,部分教师尤其是一些所谓“有经验”的老教师,不能及时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没有学习、使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工具,在课堂教学中仍然以完成教学计划为目的,以自己的“独角戏”为主要形式,丝毫不考虑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掌握情况,导致课堂45分钟出现教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却听得“昏昏欲睡”的现象。

3. 部分教师依赖多媒体等教学设备

先进的多媒体技术运用到教学中来,引发了教学思想、教学方法的重大革新,学生学习的内容更加丰富,掌握的材料更加全面,师生的交流更加便捷,知识的检测更加及时,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受到了广大一线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的青睐。但也有部分年轻教师对这些先进的多媒体设备产生了依赖,一旦设备出现故障就会手足无措,这实际上是基本教学技能的严重退步,导致教育方式单一和教学质量下降。

4. 用形式上学生的自主学习代替教师关键知识的讲解

自主学习是一种高品质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是当下新课改重点提倡的学习途径,但这一切都离不开教师的直接引导和适时指导。在当下的农村课堂教学中,仍有部分教师片面理解这一学习模式,在课堂中出现教师“不敢讲”的现象;在一些竞赛课、观摩课中,一些专家也把“教师少讲”作为评价教学方法是否先进的标准。好像教师一旦多讲了几分钟,就会有“满堂灌”“填鸭式”教学的嫌疑。

5. 课堂教学中组织的活动出现“形式大于内容”的倾向

新课改特别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往往把学生能更多地参与课堂活动放在优先考虑的地位,用学生讨论、演讲、辩论等形式“充实”课堂,让课堂在一片热闹、欢快的气氛中进行。如果片面理解这一理论,那么课堂活动的设计往往是“形式大于内容”,营造的只是华而不实的表面效果。这种形式化的课堂活动,充其量仅仅起到了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失去的却是宝贵的学习时间。相比这类过分形式化的活动,有时教师精彩而富于启发性的讲解,可能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效果更好。

6. 课堂教学中重教学方法改革而轻学习方法的指导

一些骨干教师学科素养高、教学手段先进、工作态度认真,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和尝试,但却对学生的学法指导缺乏正确的认识,也没有深入地加以研究,忽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其实,教师更应重视学生的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复习、考试方法等方面的指导和训练。

二、提高农村中学课堂教学的几点反思

1. 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体系

要想把课堂45分钟充分、高效地利用起来,就必须要打破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课堂教学模式,把更多的课堂时间和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让课堂教学由原来的“套餐制”变为“点餐制”。教师讲学生迫切需要的,讲学生自主学习不能掌握的,尽量把“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讲解”相结合,把“知识的探究学习与知识的实践运用”相统一,把“教材的基础知识与课外相关知识”相融合,充分利用学生的合作、师生合作等学习形式。高效课堂的本质就是让学生愿意学,在学会学习的同时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自我发展的潜力,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2. 打造开放的课堂教学模式

这里的“开放”并不仅仅指教学环境、教学手段的开放,还包括课堂教学活动的开放、课堂学习资料的开放、课堂教学结果的开放。这种开放性的课堂教学,给教师的教学和管理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前,教师对课堂教学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所需的多种教学方法,都要有充分的预见性。教师要从多角度去解读和认识教材的基本内容,多方面预测学生可能出现的思维结论。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把课堂的全部过程真正纳入自己的掌控之中,对于出现的任何生成性问题和即时性问题都要有恰当的应对措施。

3. 注重心理因素对课堂教学的影响

学生是否有良好的思想认识、积极的心理状态,往往也能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以内在驱动力保证课堂45分钟一直处于积极、高效的状态。同时,在教学评价中合理运用表扬和惩罚的方式来刺激、引导学生。表扬能给学生带来尊重、成功、自豪等心理体验,有利于学生保持更好的学习心理和状态;而批评能给学生以适时的提醒,让学生更好地调整学习状态,但课堂教学中的批评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千万不能损及学生的自尊、人格。

4. 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课堂教学本身就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体,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也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应以一种平常心来看待自己和学生,与学生建立一种相互尊重、民主平等的关系。亚里士多德曾说“吾爱吾师,但更爱真理”,所以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鼓励学生对权威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只有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心灵的对话、人格的交流,学生才会真正体验到做人的尊严,才会享受到被尊重的生命体现,才会使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具有意义。

5. 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评价体系

社会、学校对教师的评价也是课堂教学的导向,它直接决定教师对待学生的方式。传统“应试教育”主导下的教师评价体系,大多是以学生的考试分数为衡量教师的标准,这在客观上迫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取一些偏激的方法和手段。因此,科学、合理地评价教师的教学工作,有利于发挥教师的创造性,提高课堂教学的公平性、民主性。

教育专家叶澜说过,课堂教学蕴涵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上才有真正的活力。在农村学校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必须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和自己的感情投入,使课堂教学不仅有“气氛”,更要有“效果”,让课堂教学真正能够成就学生、成就教师。

参考文献:

[1] 高盼望.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基于山东省49所中小学的调查[J].上海教育科研,2014,(8):31-34.

[2] 蒋平,王海棠.新课改后教师教学行为现状调查研究[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8,(7):12-14.

(编辑:易继斌)endprint

猜你喜欢
农村中学课堂教学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农村数学教学中的后进生转化
农村中学英语词汇学习策略探析
陕南农村普通中学体育实践课实行选课制的可行性研究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