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丽娟
摘 要:珠算乘法教学是学生计算发展的重要途径,针对珠算“后乘法”教学中存在的重“知识灌输”轻“算理理解”、 重“步骤统一”轻“因材施教”、重“机械练习”轻“学以致用”等问题,教师应立足问题,以生为本,进行有效尝试探究:以算理理解为基础,凸显珠算乘法思维性;以多元算法为目标,追求计算效率最优化以及以问题解决为导向,发展珠算应用能力。
关键词:珠算教学;后乘法
计算不仅是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最基本的数学技能。不论是数学概念形成、算法习得还是数学问题解决等都需要计算的参与,而珠算教学则是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技能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从教学实践出发,结合珠算“后乘法”教学中遇到的三方面问题,紧密联系学生学情,以生为本,立足问题,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探究。
一、珠算乘法教学的重要性
珠算乘法教学是计算发展的重要途径。口算是小学生计算学习的“启蒙”,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符合学生的认知经验和思维基础。而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当学到乘法时,学生逐渐出现思维“短路”——“口算速度缓慢”,甚至部分学生出现“口算算不出来”的情况。为了满足我校学生的计算需求,珠算乘法的拨珠和计算方法教学顺势介入课堂。
二、珠算“后乘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珠算“后乘法”是从实尾(即被乘数末尾)乘起,与笔算乘法的计算顺序一致。计算时,后乘法的部分积加在被乘数后面的定位方法使得整个拨珠过程都能按从左往右的一定顺序进行,符合学生的学习习惯,更易于学生掌握,所以在实际教学中主要采用后乘法进行珠算乘法教学。
经过对珠算教学的调查研究,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笔者发现珠算“后乘法”教学仍存在以下问题:
1. 重“知识灌输”轻“算理理解”
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激发认知冲突,激活认知思维,激起认知体验,这样才能使学生发挥主体地位,让学习真的发生。然而,经过大量实践调查和课堂观摩,笔者发现珠算“后乘法”教学仍以讲授法为主。目前珠算“后乘法”的教学模式主要是教师讲解,学生按照教师的演示和指导拨珠。教师口述步骤完成,学生拨珠完成,核对答案,学习过程结束。整个过程忽略了学生对珠算过程的理解以及自主经历、探索和体验,从而导致学生缺乏过程性的理解,对乘法算理理解不足等。
如计算236×18=4248时,教师提问:“口算怎么算?”学生回答:“236×18=(200+30+6)×18=200×18+30×18+6×18=3600+540+108=4248”,随后就开始珠算“后乘法”的拨珠指导计算。这种只关注“知识灌输”而忽略“算理理解”的方式,导致学生在回答“3×18实际的意义是什么”时出现困难。
2. 重“步骤统一”轻“因材施教”
针对目前计算教学中存在的计算方法单一、过于重视计算技能、忽视学生个性发展等问题,新课标明确提出“算法多样化”的理念。然而,在珠算乘法的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仍过分重视“步骤统一”以求整齊划一,忽视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基础和个性化特点。
以12×24=288的珠算“后乘法”教学过程为例(如图1),可以看出目前珠算“后乘法”教学中,有部分教师严格要求学生按照这样的步骤来拨珠计算,而忽视了部分学生可以列竖式计算,部分珠算基础薄弱的学生对“部分积”概念理解不清,容易出现定位错误的问题等。
3. 重“机械练习”轻“学以致用”
珠算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视觉补偿,以珠算的形式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能力,并能够解决简单的实际生活问题。然而,在实际的珠算“后乘法”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计算的速度和正确性,有些教师经常让学生做大量机械、重复的练习来巩固计算,使得珠算乘法学习越来越枯燥,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珠算乘法的热情。
如在学习《小数乘法》时,由于学生已经有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学习经验,所以对于1.2×2.4=2.88,教师直接告知学生“小数乘法和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一样,可以当成12×24=288计算,最后把所得的积288加上两位小数点变成2.88即可。”随后布置大量的小数乘法计算练习题,脱离生活实际问题,“为计算而计算”。
三、珠算“后乘法”教学的有效策略探究
1. 以算理理解为基础,凸显珠算乘法思维性
算理理解对计算的掌握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珠算乘法也不例外。珠算“后乘法”教学不仅仅是为了实现珠算乘法计算的技能掌握,更重要的是以数理理解为基础,进一步促进对乘法算理的理解。学习“后乘法”时,教师要采用有效方式引导学生学会思考计算步骤,最后总结归纳出“后乘法”拨珠计算的方法来代替“灌输式”教学法。
例如,教学1.2×2.4=2.88(元)时,首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单位转换,转化成“12×24=288(角),288角=2.88(元)”,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经验解决问题,发现“小数点应该在哪里?”。在学习活动中,教师应该发挥主导作用,为学生学习小数珠算乘法提供合理的知识和技能支撑,为他们的思维发展提供肥沃的土壤。
2. 以多元算法为目标,追求计算效率最优化
在珠算乘法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以“多元化算法”理念为基础,结合本班学生珠算计算的真实水平和学生学习能力、视力等各方面情况,以生为本,以学生的学情为本源,开展更有针对性的学习活动。
针对有视力障碍的学生,可以传授竖式计算方法;针对珠算基础薄弱,部分积理解不清而定位错误的学生,可以传授有针对性的珠算乘法方法。
如12×24=288,珠算时可以按照算理理解过程,采取图2所示方式。
如图2显示,这种拨珠过程弱化了学生对“部分积”概念的理解,顺利解决“部分积”定位的困扰,降低珠算拨珠的难度,符合珠算基础薄弱学生的学习能力,大大提高珠算计算的准确率。
3. 以问题解决为导向,发展珠算应用能力
在珠算教学中,为了避免珠算学习的单一、枯燥,教师需要把珠算教学和每学期教材的相应内容结合起来,使得珠算学习穿插于小学数学知识体系中,从而能够较为合理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同时兼顾口算和估算能力的培养。此外,珠算乘法教学不能脱离生活实际,以问题解决为导向,以珠算为途径和载体,逐步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12×24=288时,应该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这样才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珠算乘法计算的兴趣,从而达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目标。
总之,在珠算乘法教学中,教师必须以生为本,立足学情,改进教学方法,使学生在算理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珠算乘法计算技能,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差异,真正实现使每位学生都能得到有效发展的珠算乘法教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