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 军,刘 磊,王立方,袁玉江,刘 冰
(德州康正中医骨科医院,山东 德州 253000)
当下,我国人口处于老龄化发展模式中,腰椎管狭窄症的发病率不断上涨,尤其是高龄患者存在中央椎管和双侧隐窝双重狭窄。椎管减压为降低减坐骨神经痛与优化行走能力的可行办法[1]。现报告如下。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7年1月我院确诊腰椎椎管狭窄症的患者50例,全部患者注诉中都有腰部疼痛合并双下肢疼痛或麻木症状,还有间断性跋行,经CT和(或)MRI检查确诊是单节段或双节段腰椎椎管狭窄,伴或不伴有I或II度退变性滑脱,非手术治疗>3个月但没有效果;所有患者对本次研究目的与内容知情,并主动签署《知情同意书》。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25例。研究组中男14例,女11例;年龄41~72岁,平均(64.62±6.08)岁;病程3~8年,平均(5.27±1.09)年。对照组中男12例,女13例;年龄40~71岁,平均(63.422±6.49)岁;病程4~8.5年,平均(5.97±1.47)年。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 应用传统治疗方法,即切开双侧减压内固定融合术。
研究组 采用微创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方法进行治疗。对所有患者做好术前准备组评估以后就进行手术。取患者俯卧位,将临床症状最严重一侧设置为手术入口。在C形臂X线机的协助下确定手术位置,以目标椎体间和小关节外侧缘连线交点为中心做纵向切口,长度3.0~5.0 cm。纵向切开深筋膜,分离肌肉组织显露关节突关节及上下相邻横突,透视下再次核对手术位置。使用骨刀切除部分上下关节突,去除黄韧带使硬膜囊和两侧神经根充分显露,并把同侧致压的椎间盘切除并处理软骨终板。最后把携带患者自体松质骨的单枚、长度适中的腰椎椎间融合器放入椎体间隙。
观测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一般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治疗前后疼痛与功能恢复状况,具体是应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腰椎功能恢复情况评价应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进行评分。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患者每节段出血量为(174.9±42.1)mL、术后住院时间(4.1±0.7)d,与对照组(368.1±67.4)mL、(6.1±1.1)d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每节段手术时间(141.23±20.3)min与对照组(1337.44±20.7)min相比,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术前VAS评分和JOB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两组患者术后腰痛与功能与治疗前相比都有所好转,但是研究组患者术后5个月,VAS评分和JOB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s)
组别 VAS评分 JOB评分术前 术后5个月 术前 术后5个月研究组 5.4±0.7 2.4±0.4 14.5±1.3 26.1±1.7对照组 5.3±0.6 3.6±0.8 15.1 术前1.3 20.9±1.3
腰椎椎管狭窄症的发病机理可能是先天性的,也可是脊柱后天退形性改变导致的,退变性腰椎椎管狭窄症是临床治疗中最常见的椎管狭窄[2]。
在本次研究中,微创单侧入路减压椎体间融合术在腰椎椎管狭窄症临床治疗期间的应用,每节段出血量减少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腰痛及功能恢复情况显著好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这一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1] 牛玉珍,李功伟,白建东.MED下单侧入路双侧椎管扩大治疗老年性椎管狭窄症疗效观察[J].微创医学,2016,11(06):912-914.
[2] 保国锋,李卫东,徐冠华,孙郁雨,王玲玲,陈佳佳,郭晓峰,姜佳伟,顾海燕,崔佰红,崔志明.经皮椎板间隙入路270°椎管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25(03):264-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