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军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蒙医中医医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
中风,又名“脑卒中”。中风患者在发病时,以说话不利索、半身不遂、口眼歪斜、不省人事等为主要症状。中风病的病势急、病情重,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复发率、死亡率,严重地威胁着人们的健康。目前,中风病在临床运用上取得了很大进展,主要体现在针灸治疗机理的运用方面。
事实上,笔者在中风病的临床中,运用针灸技术为中风患者大大地减轻了身体的不适,为针灸在临床上的运用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本文试着从针灸治疗中风病的临床运用疗法出发,阐述针灸在中风病领域的实用效果。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笔者在呼和浩特市蒙医中医医院获取了第一诊断中风病患者的一手资料作为中风病资料来源,在一定的数据资料下介绍针灸的实用效果,说服力更强。
中风病的治疗时机,以早发现、早治疗,取得的疗效也就越好。尤其是急性期中风病,以针灸治疗疗效较好,且能缓解部分危象。以针灸治疗中风病,可改善微循环,有效减轻脑细胞的损伤程度,强化身体素质。中风病在治疗原则上,先小处后大处,上肢为辅,下肢为主;以上方带动下方,把肩带、腰髋部作为治疗对象,肢体远端作为辅助治疗;针灸运用于中风病时,注重整体局部结合,远近结合,结合处方、方法、疗程,可取得良好疗效。
针灸被运用于中风病的治疗时,本科室根据患者症者,得出患病类型的结论后,以体针结合头针的方式进行治疗,效果更明显。体针结合头针的针灸部位位于中风患者的侧身体与对侧头部处。针灸在中风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上,体针取穴,大多以手、足阳明经穴为特色,穴位涉及肩髃、曲池、外关、血海、手三里、梁丘、合谷、足三里、太冲、三阴交等,这些穴位可以减轻中风患者的病痛,对患者的病情有很好的疗效。
针灸的治疗方法,根据不同的症状情况,要找准穴位,以起到“一针见血”的效果。其中,带有吞咽不利、语言不利的中风患者,以内关、合谷为主;带有意识不清的中风患者,以太冲穴为主;带有口角歪斜的中风患者,以合谷为主;带有半身不遂的中风患者,穴位选择上以肩髃、曲池、手三里、合谷、外关为主,下肢以足三里、三阴交为主;带有中枢性呃逆的中风患者,穴位选择上以足三里为主。
总的来说,针对不同中风症状采用不同的针灸措施,有效率达96%,既没有药物毒副作用,也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与此同时,以针灸治疗中风患的过程中,懂得运用体针与头针,高超的用针技术对中风病疗效有锦上添花的效果。
体针,是治疗中风的首要环节。要想对中风病进行有效治疗,需要找到体针的取穴情况。取穴到位,在中风病的治疗上可达到良好的疗效,反之,则不然。体针取穴表,见表1。
头针,是治疗中风病的又一个环节。在临床运用上,笔者善于以三条头针线来治疗中风病,这三条头针依次是顶中线、顶颞后斜线、顶颞前斜线。在整个治疗方案中,顶中线的运用频次频繁,为100%;顶颞后斜线、顶颞前斜线在中风病的运用频次上为96.58%。
不论是体针还是头针,均是治疗中风病的有力武器,找准穴位,手法到位,火候适中,对中风患者的病情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表1 体针取穴表(n,%)
160例患者中,出院时好转154例,未愈6例,治疗效果良好,适合进一步推广。所以,中风病在发病期间,融入针灸治疗,是很明智的选择,既能疏通经络,又能调和患者的身体气血,效果显著,值得大力推广。
在针灸临床治疗中,160例中风患者中接受了治疗。笔者在针灸穴位选择上,把阳明经穴作为主穴,在整个针灸环节中,以肩髃、曲池、血海、合谷、梁丘、手三里、足三里六个穴位为主,这几位穴位的使用频率约100%。笔者在体针配穴方面,以局部取穴为特色。配穴频率以风池、风府、天柱、完骨四个穴位为最高,为90例。针灸这四个穴位,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脑部血液循环,于无形之中提高了氧化酶含量,较好地保护了脑细胞组织,为脑神经功能修复赋予了宝贵时间。
针灸在中风病的临床运用上,以肩髃穴最为敏感,能够改善机能的动脉弹性,促进人体不同部分的血液循环,大大地增加了血管流通量;曲池穴有降压功能,适当地针灸这个穴位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可以有效降低,并能改善脑血流状态;足三里穴,有舒筋通络、补中强身的功能,能够较好地调节患者的血压。
综上所述,针灸对中风病的临床治疗有很好的疗效,对改善中风患者的身体机能有很大的益处,可广泛运用于临床推广。
[1] 张 阳.针灸治疗脑中风临床体会[J].中国针灸,2006(s1):129-129.
[2] 孟德娥,唐 艳.针灸对中风病治疗的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4):117-118.
[3] 罗志清,蒋光坤.针灸治疗中风病的几点临床研究[J].医药卫生:文摘版,2015(12):00224-00224.
[4] 张云玲.针灸技术在治疗中风病中的临床运用[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31):6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