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力吉桑
(科尔沁左翼中旗蒙医院,内蒙古 通辽 029300)
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是一种关节内骨折,在临床上比较常见,患病的人群一般为青壮年,如没有及时得到治疗,会降低患者的预后[1]。在临床中,治疗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主要采用保守疗法与手术疗法,笔者医院为探究两种不同疗法的临床效果,并随机选取收治的40例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现报告如下。
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患者40例,分为两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保守疗法,男16例,女4例,年龄15~58岁,平均(33.81±5.17)岁,其中II级骨折9例,III级骨折6例,IV级骨折5例;治疗组采用手术疗法,男14例,女6例,年龄17~63岁,平均(30.24±6.11)岁,其中II级骨折7例,III级骨折5例,IV级骨折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骨折分型比较差异不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为明确骨折种类与受伤机制,全部患者住院后开展踝关节CT检测。对照组采用保守疗法,应用手法复位和石膏外固定,协助患者行侧卧位,将健侧拉直,患侧屈髋屈膝,稳固患者的小腿近处,术者站于患肢远端,握住患者足背、足跟上缘,用拇指顶住患者的内踝,外踝用食指、中指顶住,拉伸牵引复位,复位后借助石膏稳固。治疗组采用手术疗法,实施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首先对患者进行硬膜外持续麻醉,根据患者受伤状况制动合理的手术方案,切开骨折处,让其全方位的暴露出来,按照外踝、后踝、内踝的顺序将骨折处复位,并使用解剖钢板、螺钉加以固定,术后指导患者踝关节功能恢复复位训练,逐渐增加锻炼强度。
对两组患者进行影像学评价,按照Leeds标准将临床效果分为3个等级:(1)表现为佳,X线片示无侧方移位,内外踝前后方移位距离小于2 mm,后踝朝近处移位距离小于2 mm。(2)表现为良,X线片示内外踝侧方移位不足2 mm,下胫腓协同空隙介于2.5~4 mm等同于对侧。(3)表现为差,X线片示内外踝侧方移位≥2 mm,后踝朝近处移位距离>5 mm或者距骨后脱位。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影像学评价治疗组II级骨折优良率,表现佳4例,表现良1例,表现差2例,低于对照组表现佳7例,表现良1例,表现差1例;治疗组III级骨折、IV级骨折优良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影像学评价优良率(n,%)
综上所述,经过两组研究表明,对于II度损伤骨折患者采用保守治疗有更好的疗效;对于III度、IV度损伤骨折患者因不能直视关节下复位,采用保守治疗不理想,手术治疗能够更精准的进行关节复位。因此,两者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1] 郭 飞.保守疗法与手术疗法治疗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的效果对比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6,(25):58-60.
[2] 卢立军.保守疗法与手术疗法治疗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临床疗效比较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2):166-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