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华
(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药剂科,山西 太原 030013)
抗生素主要由微生物,即细菌、真菌、放线菌属等,或高等动植物生长过程中产生的抗病原体与其他活性一类次级代谢产物,属于一种可对人体细胞、发育功能、免疫功能发挥作用的化学物质。临床中抗菌药物主要用于对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与预防,覆盖疾病较广,但正因此也导致现阶段临床充斥着抗菌药物滥用现象,导致耐药菌与临床治疗不良反应频发,故对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充分认知意义重大。本次研究抽取我院普外科、骨科、儿科、妇科、呼吸内科等科室住院病房抗菌用药处方5000份,分析住院病房抗生素使用情况,探析其合理应用方案,现报告如下。
选取我院2014年4月~2017年4月普外科、骨科、儿科、妇科、呼吸内科等科室住院病房抗菌用药处方5000份,本组资料均为住院病例筛查得出。
从各科室数据库导出该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随后给予分类统计,遵循WHO推荐的日剂量限定及我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2013版)》,并结合现实临床用药习惯对抗菌药物规范确定,以此总结临床住院药房抗生素使用情况,将判定为不合理用药作相应的数据归纳、分析。
本次调研5000份抗生素使用率为89.8%(4490),其中5个科室抗生素应用率依次为:①呼吸内科:调查人数为1570(31.4%),应用人数1410(89.81%);②儿科:调查人数810(16.20%),应用人数720(88.89%);③普外科:调查人数1060(21.20%),应用人数940(88.68%);④妇科:调查人数1010(20.2%),应用人数870(86.14%);⑤骨科:调查人数550(11.00%),应用人数430(78.18%);
针对此5000份常用抗生素依次为阿莫西林/舒巴坦、青霉素、头孢他啶、左氧氟沙星、克拉维酸钾、头孢西丁钠、头孢曲松钠、依替米星,见表1。
表1 5000份抗生素应用表现(g,d)
放眼全球,我国属于抗生素使用主要国家,据有关研究指出,在中国临床使用排名前15位药品中,抗生素药物便超过10种。随着国家卫计委介入后,在近年来的的相关规定中指出,二级医院抗生素使用率需符合低于50%的要求。本次研究抽取住院病房5000份抗生素展开分析,由结果处可见,抗生素使用率为89.8%,由此提示临床对抗生素使用相对较高。且其中应用频率依次为呼吸内科、普外科、儿科、妇科、骨科。分析认为临床对抗生素使用存在一定误区,即将抗生素的应用等同于消炎药物,当患者出现发热、感冒等轻微感染后,便给予抗生素治疗,且多数医生在抗生素的选择中以广谱抗生素、新型抗生素等为主,由此导致抗生素的种类愈发增多。另外抗生素的种类应用情况可见,5000份常用抗生素依次为阿莫西林/舒巴坦、青霉素、头孢他啶、左氧氟沙星、克拉维酸钾、头孢西丁钠、头孢曲松钠、依替米星。其中阿莫西林/舒巴坦应用量与天数明显较高,此药物属于阿莫西林与舒巴坦2:1调配制剂,阿莫西林属不耐酶光谱青霉素,舒巴坦则具有贯穿细菌细胞壁,破坏类酰胺酶,促进细菌对阿莫西林的敏感度,达到抗菌的作用[1]。此抗菌药物多用于诸多学科,包括本次研究中除妇科外,其他4个科室均应用率较高。
依据我国近年来出台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中,明确了对临床抗生素的规范、合理应用规定,但现实是仅凭单一国家管理规定指标,并不足以对临床抗菌药物应用严格控制,还需结合临床用药评价、处方分析、现实情况等多方面相结合,针对现阶段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展开针对性解决[2]。
综上所述,临床抗菌药物应用种类繁多且广泛,院方应加强进一步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基于经济、有效、合理的用药原则上,不断提升临床用药效果。
[1] 陈代杰.新世纪以来全球新型抗菌药物研发及前沿研究进展[J].中国抗生素杂志,2017,(03):161-168(2017-05-25).
[2] 张 莹,蒋艾豆,管 玫,等.住院医嘱点评中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常见问题析评[J].中国抗生素杂志,2017,(03):237-241(2017-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