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维娟
(吉林省白山市中心医院骨外二科,吉林 白山 134300)
骨科手、足外伤创面在临床较为常见,现阶段在治疗中可采用VSD负压封闭引流技术,通过引流将腔隙或创面中的分泌物以及坏死组织进行清除,极大地降低了患者创伤感染率,但是在应用过程中还需要配合有效地临床护理[1]。本文结合我院收治的患者资料,探讨多元化护理干预对行VSD引流术的骨科手、足外伤创面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7年4月收治的骨科手、足外伤创面患者60例,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21~70岁,平均年龄(38.2±4.1)岁,创面大小为(30.5±4.1)cm2;观察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23~68岁,平均年龄(38.1±4.3)岁,创面大小为(30.7±4.0)cm2。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密切关注患者术后各项生理指标以及生命体征变化,重视交接班工作,对患者进行常规健康指导,根据患者情况指导患者日常饮食,做好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观察组采用多元化护理干预,具体方法为:(1)全程心理护理。在患者治疗期间始终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并通过安慰、劝说、心理疏导以及强化与患者沟通等多种方式开展心理护理干预,保证患者在治疗期间不会受到各类负面情绪的影响;(2)完善术前准备。根据患者情况保证患者在术前身体各项指标满足手术要求,依靠菌株培养、药敏试验保证抗生素用药的科学性,术前对患者进行全面检查以及综合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开展护理;(3)体位护理。结合患者的创伤部位以及引流情况合理地控制术后体位,定期帮助患者翻身,避免压疮的发生;(4)引流管护理。定期检查引流管的固定情况,观察引流量以及引流颜色变化,嘱咐患者在翻身时避免对引流管的压迫或者弯曲;(5)并发症的预防护理。术后应从感染、血栓形成等方面进行感染预防控制;(6)早期康复锻炼。根据患者治疗情况指导其开展早期相关功能康复训练[2]。
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采用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进行评价;手、足外伤创面患者功能恢复则根据不同功能恢复程度进行综合评价,优:功能完全恢复达到正常水平;良:相关功能基本恢复;差:患者功能处于受限状态。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进行研究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组别 生活满意度 情感指数 健康指数观察组 10.35±1.74 8.36±1.59 12.18±3.84对照组 6.21±1.95 4.65±1.53 7.59±2.13 t 8.676 9.209 6.162 P<0.05 <0.05 <0.5
观察组发生1例并发症(3.3%),对照组发生7例并发症(23.3%),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护理后优18例(60.0%)、良11例(36.7%)、差1例(3.3%),优良率为96.7%;对照组护理后优14例(46.7%)、良8例(26.7%)、差8例(26.7%),优良率为73.3%。观察组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VSD引流术的发展为骨科手、足外伤创面治疗提供了有效方法,但是在治疗期间还需要配合对应的临床护理,通过治疗和护理的结合保证患者预后。
本次研究中对观察组骨科手、足外伤创面患者在护理中应用了多元化护理干预,在具体实施护理中能够根据患者的护理需求,从多个角度以及不同时间段对患者开展综合性的护理干预,研究结果表明,多元化护理干预可促进行VSD引流术的骨科手、足外伤创面患者的功能恢复。
综上所述,对行VSD引流术的骨科手、足外伤创面患者采用多元化护理干预,有助于促进功能恢复,改善其生活质量,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1] 刘 昕,陈丽萍,卢 雯.多元化护理干预对行VSD引流术的骨科手、足外伤创面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17):56-58.
[2] 禤美群.VSD引流术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7(10):1950-1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