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29日,农业农村部通报了2017年度种畜禽质量安全监督检验结果,其中种公猪常温精液产品抽检合格率为93.3%,较去年提高了0.2个百分点;种公猪生产性能测定合格率为83.7%,较去年提高了2.8个百分点。全年共对55家企业956头种公猪的常温精液产品进行了质量抽检,对19家种猪企业送检的569头种公猪进行了生产性能测定。
种公猪常温精液产品方面,检测发现有22家企业的64头种公猪常温精液产品不符合相应国家标准,不合格指标涉及剂量、有效期、精子畸形率、细菌数、前进运动精子数、精子活力等。
种公猪生产性能方面,有17家企业的93头种公猪不合格,不合格指标包括测定期死亡、结测时体重未达85 kg和不符合品种种用要求等。
这也意味着送检的种猪企业中仅有两家的生产性能测定合格率达到100%,它们是安徽大自然种猪股份有限公司和威海大北农种猪科技有限公司。
农业农村部要求,各有关单位要根据通报结果,立即停止使用不合格的同批次冷冻精液产品。省级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要依据《畜牧法》等法律法规对相关企业加强行政执法,督促生产企业立即召回不合格的同批次冷冻精液产品并进行整改,将整改结果于2018年8月底前报送农业农村部畜牧业司。
同时,地方各级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种畜禽生产经营监管,督促种畜禽生产企业切实提高产品质量。各种畜禽生产企业要进一步强化生产经营管理,稳步提升种畜禽质量安全水平。
(摘编自:农业农村部网站)
为贯彻落实《农业部关于推进兽医社会化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持续提升我国兽医服务效能,2018年6月29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2018年兽医社会化服务推进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要精心谋划,持续推动兽医社会化服务发展;紧盯重点,扎实推进兽医社会化服务发展;落实责任,组织抓好兽医社会化服务发展。http://www.moa.gov.cn/govpublic/SYJ/201807/t20180702_6153439.htm
(摘编自:农业农村部网站)
2018年6月22日,广东省农业厅网站发布关于公开征求对《广东省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发放和畜禽养殖备案办法(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拟对《广东省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发放和畜禽养殖备案办法(试行)》(粤府办〔2007〕107号)进行修订。征求意见为期7天,欢迎任何单位和个人在6月28日前通过电子邮件、传真、信函等方式提出书面意见,主要拟修订2处。一是年出栏50头以上猪场需登记备案:征求意见稿中要求年出栏50头以上的猪场登记备案。文件中描述,1)养殖场、养殖小区规模:1.生猪年出栏500头以上;2)养殖专业户规模:1.生猪年出栏50至499头。二是种畜禽生产经营要建立育种记录制度:申请领取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条件中,征求意见稿删去了提交材料中的第二条,“(二)申请报告。主要内容包括种畜禽场的基础条件、技术力量、群体规模、种畜禽生产和技术资料、种畜禽保健和经营管理等”。提交材料中,“(三)种畜禽生产质量保证制度”修改为“(四)质量管理和育种记录制度”
(摘编自:广东省农业厅网站)
据农业农村部6月20日消息,为切实做好塞内卡病毒病防治工作,维护养猪业生产安全和产品质量安全,近日,农业农村部发布关于做好塞内卡病毒病防治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已经发现塞内卡病毒病的省份,更要高度重视,加强防治措施落实,做到早发现、早确诊、早报告、早处置,防止扩散蔓延。
据介绍,塞内卡病毒病是由小核糖核酸病毒科塞内卡病毒属的塞内卡病毒A引起的一种主要感染猪的病毒性传染病。该病主要通过接触传播,可以引起猪的鼻吻、蹄部冠状带水泡病变,与口蹄疫、猪水泡病和水泡性口炎等疾病在临床上难以区分。该病主要在加拿大、巴西和美国等国家流行。
通知称,塞内卡病毒病已传入我国并在局部地区零星散发。各地要充分认识防治塞内卡病毒病的重要性,特别是已经发现该病的省份,更要高度重视,加强防治措施落实,做到早发现、早确诊、早报告、早处置,防止扩散蔓延。
通知要求,各地发现猪出现水泡性病变等临床症状后,应立即采集病料样品,由省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检测。通知明确,各地要监督养殖场(户)对患病猪进行隔离、监控,对病死猪进行无害化处理,对染疫场(户)生猪及有关物品要采取限制移动措施,并加强对整个养猪场所的消毒和清洁,防止疫情扩散。通知还要求,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要组织有关单位,按照《2018年国家动物疫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计划》安排,做好塞内卡病毒病监测工作,掌握疫病流行情况;组织对省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塞内卡病毒病防治知识、诊断和鉴别方法培训。各有关单位在前期研究基础上,要进一步加快适用于基层使用的检测技术研究,研发出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方便高效的检测诊断方法,做好技术储备。各地要做好基层兽医人员培训工作,加强防治知识宣传,提高从业人员防治意识。
(摘编自:农业农村部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