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传春,王俊生,倪 泽,朱先德,张伟力
(1.安徽省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中心,安徽 合肥 231283;2.安徽农业大学,安徽 合肥 230036)
安徽省地形地貌呈现多样性,长江、淮河横贯其间,将全省分为淮北、江淮之间、皖南3大自然区。全省地处暖温带与亚热带过渡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全省年平均气温在14~17℃之间,平均日照1 800~2 500 h,平均无霜期200~250 d,平均降水量800~1 800 mm,农作物和饲料资源丰富。自然生态多样性以及生活习性的不同,形成了安徽省6个主要地方猪遗传资源:皖北猪、定远猪(含霍寿黑猪)、安庆六白猪、圩猪(含枞阳黑猪)、皖南黑猪和皖南花猪,资源量位居全国第7。
受到外来品种冲击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以后,安徽省地方猪种数量逐步减少,至第2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时(2006-2011年间),全省地方猪遗传资源丢失非常严重,公猪已不足300头,与20世纪80年代初相比,下降了九成以上;其中安庆六白猪、圩猪、皖北猪濒临灭绝。2008年,安徽省成立了省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中心,强化了对全省各类地方畜禽品种的保护。坚持“以保护促开发,以开发促保护,保护与开发并举”的方针,拓展思路,创新方式,并采取政策支持、技术指导、资金扶持等一系列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文内对安徽省地方猪遗传资源保护利用有关做法进行了整理、分析和探讨。
2008年以来,安徽省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中心组织专家,对全省地方猪遗传资源进行了调查和研究,系统归纳了资源的外貌特征和主要性状,为保护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1.1.1 圩猪
属江海型猪种,体型中等偏小,结构匀称,体质较细致,全身被毛黑色。头中等大小,额心常有菱形皱结,上生长毛一簇;耳大,根软下垂稍向前伸,前肢直立,后肢多卧系。尾极细,末端长毛丛生,俗称“扫帚尾”。
1.1.2 安庆六白猪
属江海型猪种,体型中等偏小,体质细致,全身被毛黑色。头轻,耳大下垂至嘴角,皮薄,毛稀。额部、尾端和四肢均白色为其毛色特征。
1.1.3 皖南花猪
属华中型猪种,体格中等,体质偏于细致疏松。全身被毛为黑白两色,皮肤呈粉红色,四肢下端为白色。皖南花猪骨骼健壮,四肢坚实,体态匀称,躯体结构前小后大,前低后高,前窄后宽,背腰凹型弯曲,腹部下垂,臀部丰满。
表1 安徽地方猪种母猪繁殖性状[1]
1.1.4 皖南黑猪
属华中型猪种,体型中等,全身被毛黑色,肤色较深,有鬃毛,体态轻盈。主要特点是头宽,嘴短微翘,额部皱纹深而明显,耳大下垂,耳根较软,腹大略下垂,臀部微斜,骨粗皮厚。
1.1.5 定远猪
属华北型猪种,体形中等偏大,体质细致,全身被毛黑色较疏而硬。耳中等大,耳根软下垂,颈细长,背腰微凹,臀部倾斜,胸腹较深,腹部微有下垂。
1.1.6 皖北猪属华北型猪种,体形中等偏大。头的差别很大,有的嘴筒直而尖,有的宽而短,毛色虽然为全黑,但约有3%左右的花猪。
1.2.1 繁殖性状
1.2.2 生长与胴体性状
表2 安徽地方猪生长及胴体性状[2]
1.2.3 肉质性状
表3 安徽地方猪肉质性状[3]
根据资源调查的结果和资源保护状况,笔者积极主动向安徽省委、省政府等领导进行了专题报告。安徽省领导高度重视,及时在报告上作了重要批示。根据省委、省政府领导重要指示,2011年,安徽省农委下发了《关于加强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利用的意见》。2015年,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强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利用促进畜禽种业发展的意见》。此外,省农委还及时调整和公布了《安徽省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制定下发了《安徽省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保护区管理办法》等。安徽省级财政除了给予现代农业项目支持外,从2012年起,安徽省级财政预算每年安排专项资金,专门用于全省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不少市县也根据省里规定,制定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支持意见和财政专项。
2.2.1 开展地方猪遗传资源鉴定监测
在遗传资源调查的基础上,由安徽省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中心牵头,组织有关专家,对全省重点地方猪保种场上报的成年和后备的种公猪、母猪进行了一次表型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是,成年种公猪的表型鉴定合格率分别为73%;成年种公猪的分子生物学鉴定合格率为66%。成年母猪和后备种猪的合格率均低于成年公猪的合格率。鉴定结果及时通知保种企业,为其下一步的选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
2.2.2 开展霍寿黑猪系祖建系[4]的育种方法应用与评估
系祖建系是最传统最经典的品系育种(line breeding)方法,也是猪育种历史中最广为应用的育种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将育种群体中性能最为优秀的个体公猪立为系祖,通过选配形成一个闭锁的系祖亲缘群,经过多代慎密细致的选种选配计划(猪一般是5~7代),使整个亲缘群的个体达到或接近系祖的性能水平,从而形成一个新的独立品系。在安徽有关霍寿黑猪保种场中,应用系祖建系,主攻长速与肉质,取得了很好效果。
2.3.1 建立保种场和保护区
近年来,积极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和个人参与地方猪遗传资源保护,安徽省先后共建立地方猪保种场38家,其中,国家级保种场2家,安徽省农委认定并公布省级地方猪保种场15家、保护区1个。实现了各个地方猪品种应保尽保,资源总数和家系得到了全面提升和有效恢复。
2.3.2 制定分品种保种方案
主要就是做到“三个一”:第一,一个保种方案。2010年,安徽省组织专家,对全省6个品种,9个类群的地方猪,分品种分类群制定了保种方案,装订成册,下发到每个保种企业。各保种场也可根据省里的总方案,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更加具体的保种方案。第二,一个保种合同,安徽省结合有关项目建设,由安徽省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中心与保种场签订保种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落实各项保种责任。第三,确定一名指导专家。每个保种企业确定一名联系指导专家,做到随时联系咨询服务,提高全省地方猪保种工作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2.3.3 成立淮猪育种协作组
淮猪在安徽省定远、霍邱、霍山等10个县区均有饲养,大大小小保种场20多个,分布范围较广,群体数量较大,基本上都是各自为政,难以形成整体合力。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开发该资源,扩大该品种的影响力,安徽省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中心牵头成立了安徽省淮猪资源保护利用协助组,定期召开年会,交流工作经验,开展技术讲座,提高保种水平等。
2.4.1 探讨性开展种公猪挂牌保护
为抢救性地保护好散布在安徽省各地的优良地方纯种公猪,2012年,从安徽省级财政“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专项中,专门列出一项“全省地方公猪种质资源挂牌保护”项目,由安徽省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中心制定方案,统一实施。按照“公开、公平、透明”原则,由市级畜牧部门摸底登记,统一申报,中心组织人员进行核查,每头种公猪每年补贴5 000元,直接从省财政拨付到保种企业。事实证明,开展地方公猪挂牌保护对保护濒危生物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具有重要作用。
2.4.2 创建地方猪遗传资源动态监测平台
2013年,安徽省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中心成立了全省畜禽资源信息平台建设技术专家组,先后投入专项建设资金100多万元,建成了安庆六白猪遗传资源动态监测信息平台。目前,此项工作尚在推广之中。
安徽省在地方猪保护与开发利用方面,始终坚持“以保护促开发,以开发促保护,保护与开发并举的方针”,积极鼓励引导工商企业和民间资本投资地方猪开发利用,努力使地方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经济优势。
为整合安徽省地方猪资源优势,形成合力,共同开发市场。根据一些保种场建议,由安徽省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中心牵头,成立了“安徽省畜禽遗传资源市场开发战略联盟”。联盟以引领产业发展、推动市场创新、共享优势资源为宗旨,坚持资源整合、面向市场、平等自愿、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着力解决产业发展受阻问题。联盟通过召开经验交流会,工作推进会,组织企业到外省参观参展等方式,促进安徽省地方猪开发利用。经过大力推进,有多家保种场在当地和安徽省合肥市设立了专卖店或组织冷鲜肉进入商超,其中,先后有4家企业进入北京、上海、南京等高端市场。
我国的高繁殖力的地方品种猪与国外引入的猪种杂交后代大都能表现出较为显著的杂种优势[5-7]。近年来,协调安徽省有关保种企业和科研院所开展合作,选择定远猪、圩猪等猪种与杜洛克猪、巴克夏猪进行杂交试验,杂交一代表现了较好的生产性能;其产仔数、初生重和断奶重有较显著提高。尤其是定远猪纯种母猪与杜洛克猪杂交的难产率较低,毛色分离较小,在杂交利用方面表现出较大的优势[8],为企业科学利用提供参考。
一是通过技术培训,服务引导优质地方品种资源开发利用。近几年,安徽省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中心先后举办了“地方品种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战略研讨会”、“全省地方猪资源保护利用培训班”等,邀请国家和省知名专家进行了专题讲座,还邀请地方品种资源开发利用好的地方畜牧部门或企业负责人介绍开发利用经验,科学引导我安徽省地方畜禽品种资源开发利用。二是创新机制,多元化开发优质地方品种资源。采取“公司+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形式,统一给农户供应仔猪、饲料、防疫、管理和回收销售等“五统一”的服务方式,扩大企业的生产总量和市场占有率。三是突出重点,政策扶持优质地方品种资源开发利用。充分利用畜禽良种工程项目、现代农业发展项目和省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财政专项,重点扶持地方猪产业的开发利用工作,大力支持地方猪保种企业闯市场、创品牌。几年来,先后投入专项扶持资金1 000多万元,有力地促进和带动了全省地方猪资源开发利用工作。据初步统计,安徽省地方猪资源开发利用年产值30亿元以上,开发利用既促进了保种工作,还在地方生态农业和产业扶贫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地方猪遗传资源保护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是一项长期的社会公益性工作。做好这项工作,首先,必须强化各级政府主体责任,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将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不断加大投入,为畜禽遗传资源保护提供资金保障。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增加社会各界对地方猪遗传资源保护重要意义的认识。其次,在当前全面依法治国的形势下,应抓住机遇,积极作为,全面细化和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进一步完善畜禽遗传资源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努力做到畜禽遗传资源保护法制化、规范化、现代化。第三,积极推进地方猪遗传资源开发利用工作,不能就保种而保种,必须坚持“以保护促开发,以开发促保护,保护与开发并举的方针”,积极鼓励工商企业、民间资本等投资地方猪保护与开发利用工作。大力支持地方猪保种企业创品牌,抢市场。第四,加强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体系建设。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分类指导、健全体系的原则,建设好各类保种场、保护区和基因库。同时,各级农牧部门应设立专门的畜禽遗传资源保护机构,切实加强对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的管理和技术指导。第五,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建设好重点实验室和信息共享平台。鼓励大专院校和有关机构加强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基础科学研究,不断创新保种理论和保种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