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清
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是指事业单位占有或者使用的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或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使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固定资产管理是事业单位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可以提高固定资产的利用率、完好率,使其充分发挥效能。如何科学有效地做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对提高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益、社会效益和增强单位的竞争力极其重要。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可以保障固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益;可以有效地促进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
随着事业单位办公条件的逐步改善,大量现代办公设备的添置,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日益增多。但综观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核算及管理工作,还存在着诸多不规范、管理薄弱现象,这些情况严重阻挠和抑制了事业单位的发展,并影响着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成为国有资产流失的一大隐患。其主要表现为:
(一)管理混乱,账务处理不规范。当前兵团系统各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着固定资产管理混乱和账实不符问题。其表现:一是调拨、接受捐赠及其他渠道等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未在账面上反映出来,由上级主管部门无偿配置和其他单位调拨的一些微机、汽车、专用设备,按财务制度规定应纳入单位固定资产账目进行核算,但有些单位未在账上表现;二是会计人员有意无意漏记固定资产账目的现象常有发生,对某些单位为个人配置的笔记本电脑等,会计人员往往有意不记入固定资产账;还有些单位由于会计人员为兼职人员,不具备会计专业知识而无意间漏记固定资产账目;三是大部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改扩建增加部分未按规定计入固定资产价值;四是移交不清,有些单位在领导变更移交及人员调整调动时,不按规定移交固定资产,或仅有总账而无明细账,尤其是人员变动频繁,造成单位固定资产账面数连续多年保持不变;五是固定资产账簿记录不完整,有些单位由于会计人员管理意识不强,对单位购置的图书、其他固定资产以及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使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未按规定在固定资产账面反映;六是存在账外资产,一些单位在专项工程或者专项项目实施中所购置的设备在项目和工程专账支出中列支,项目结束后,应将固定资产移交单位管理和使用,但是其借机将这部分固定资产放在账外,用于经营或租赁,把取得的收入用于职工福利或其他支出,使这部分固定资产游离于账外,失去监管。
(二)没有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资产管理责任不明确。在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中,多数只注重对有严格的财务开支制度规定的单位公用经费的管理,而对固定资产重视程度不够,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和规定不健全,有的甚至未建立固定资产管理制度,造成对固定资产管理无章可循,只在会计账上反映,缺少实物登记。
(三)对固定资产不定期清查盘点。按照会计制度规定,事业单位实行收付实现制,不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实质上是将固定资产的使用成本于购买时一次核销。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一种假象:货币资产比实物资产更加重要。因此,固定资产在采购的时候往往能够得到重视,层层审批,责权分明,但是在采购之后的使用环节却被慢慢地忽视了,忽略了资金的另一种存在方式——实物。缺少固定资产的定期清查盘点制度,长期不对账、不清点、监管不力,账面反映的固定资产与实物不符,有账无物、有物无账的现象较多。固定资产毁损、报废、调拨、变卖、转让时,不按规定报经审批,自行处理,不严格履行国家财务制度规定的程序。
(一)遵守有关的财经法规,树立依法管理国有资产的意识。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意识,就要有一个科学的监督约束机制来保障固定资产管理的运行质量。在对事业单位领导考评系统中,可实行固定资产管理效果与领导业绩考核挂钩制度,以督促各级事业单位严格遵守并规范执行国家有关的财经法规,提高管理人员的法制意识,明确落实资产的管理责任,增强并牢固树立依法管理国有资产的意识。
(二)建立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加大监管力度。目前大多数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现状来看,对固定资产疏于管理,缺乏长期、有效的资产管理制度,或管理执行不到位。按照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规定,并结合各单位的实际情况和业务特点,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的长效机制和完善的管理制度,已成为各级事业单位加强资产管理的当务之急。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由财务部门统一建账核算,由资产管理部门统一登记、管理,资产管理部门应当严格坚持和执行有关财经法规和本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三)加强会计人员业务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加强对会计人员业务培训和学习,提高业务素质;坚持会计人员持证上岗,杜绝无证上岗现象;严格执行有关财经法规和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规范和完善账目处理,做好固定资产管理的基础工作,保证账账相符、账物相符。
改进资产会计核算方法,事业单位可采用按原值和预计使用年限计提折旧的方法,以真实反映固定资产净值,也有利于事业单位进行成本核算。
(四)加强固定资产的日常监管,落实资产管理责任
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日常监管,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其一,应建立账卡核算制度。事业单位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应分别建立固定资产总分类账、固定资产登记簿和固定资产卡片,全面正确及时地记录固定资产增减变动情况,使固定资产不论以哪种方式增减,都要从源头抓起。健全和完善实物登记账,可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各项固定资产从购置、领用到报废进行全程管理,提高固定资产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固定资产的购置应坚决执行政府采购制度,纳入政府采购范围,节约使用国家资金。其二,设立专门部门或专门人员负责固定资产维修养护制度。每年制订出对房屋、设备等维修计划,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检查、检修等日常维护保养工作,对使用、维修、保养的结果进行记录,并记录定期受到专门部门或专门人员履行检验的手续。其三,建立固定资产核销制度,调拨、转让、报废、报损固定资产必须报上级主管部门或同级财政部门审批并附有财政部门批复文件,必要时需要聘请中介机构审计,严格履行报批审核程序,如实进行资产核销账务处理,对残值收入和转让收入应及时上缴或存入集中核算账户,不得坐支、挪用或不入账处理。其四,建立固定资产清查盘点制度,根据《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规定,“事业单位对所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要定期清查,做到家底清楚,账账相符,账卡相符、账实相符,防止资产流失”。因此,应定期或不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盘点,这样才能及时发现问题,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