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及其法律规制

2018-01-22 15:30郭金霞
法制博览 2018年30期
关键词:司法机关犯罪行为规制

郭金霞

通许县人民检察院,河南 通许 475400

在我国刑法学中,未成年犯罪一直是热门问题。近几年未成年的案发率在持续上升,未成年人是一个国家的未来,但是最近几年,有很多未成年人受到不良风气影响,走入歧途。未成年人犯罪的问题已经成为国家法制工作中的重要工作,本文就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及其法律规制进行分析。

一、未成年人犯罪概述、法律规制及现状

未成年人犯罪是指未成年人实施的犯罪行为。根据我国《刑法》第17条规定:“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承担刑事责任[1]。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也就是说未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不会承担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只对八种较为严重的犯罪承担刑事责任,已满16周岁的人对所犯的所有罪行承担刑事责任。对于未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或者审判的时怀孕的妇女,可不执行死刑,刑罚方式为: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罚金。

此外,在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状况也是非常常见,例如在2010年,我国某城市破获一个故意杀人案件,虽然案子破了,但是民警并不是十分的高兴,因为作案嫌疑人的年龄仅仅13岁,这位未成年人在13岁时掐死其4岁半的弟弟,当时因为其年龄过小,被抓十天即释放。后续2011年14岁时,用刀刺伤6岁女童后试图将其溺死未遂,判处有期徒刑6年;2015年底刑满释放,2016年在广州番禹强奸杀害11岁女童后被抓获,2016年7月被提起公诉[2]。由此可见,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年龄越来越小,文化程度较低,而且其缺少来自父母、社会、法律的约束,使其的行为更不受控制,犯罪的次数和暴力行为也随之增加。

二、防范未成年人犯罪法律对策及建议

(一)法律层面

在我国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在年龄上规定的是14周岁之上,但是目前未成年人犯罪的年龄趋向低龄化,因此应该修改法律对未成年人承担刑事责任的年龄界定。未成年人还处于不太成熟的阶段,他们会利用法律规则中的漏洞,因为不用承担过大的法律责任,就肆无忌惮的实施犯罪行为。也有部分不法分子,利用未成年人法律的规定,引诱未成年人实施重大的犯罪行为,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获取利益。目前,随着未成年人犯罪的次数增加,民法中对未成年人无民事责任的限定已经由十岁下调至八岁,刑法的调整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进行相应的调整,根据我国目前未成年人犯罪的情况年龄限定的调整在2-3岁,其中将14-16岁的未成年人年龄调整至大于12或是11岁,小于13或是14岁。若是未成年人的犯罪行为对国家或是人民安全造成极大的影响,那么会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将法律责任的调整作为约束未成年人更严重的犯罪行为。

(二)充分发挥法律的引导作用

司法机关应该重视普及法律意识工作的开展,这样有利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此外,司法机关要充分发挥其职能,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安全,打击犯罪行为。因此在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行为上,司法机关应该为此做出相应的措施。另外,校园是未成年人比较集中场所,对此应该积极开展相应的教育工作,引导学生正视法律,杜绝出现犯罪行为。

(三)制定完善的规范

在未成年人犯罪的情况中,若是未成年人实施的犯罪行为较轻,在其犯罪之后加以引导,引导其改正错误[3]。对于未成年人在犯罪之后,视情节决定对其的惩罚,若是犯罪情节较轻,对社会、人民安全没有造成影响,这时相关部门可以帮助未成年人认识错误,加以矫正,不要给其贴上犯罪的标签。由于未成年人的心智尚未成熟,若是在其成长过程中给予正确的引导和教育,未成年人不会因此而受到影响,这是一个具有良好效果的教育方式。

(四)社会层面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庭上,家长和教师都应该注重对学生行为规范教育,培养未成年人的行为意识,使未成年人形成自律的习惯,提升未成年人辨别是非、黑白的能力,拥有自我保护意识。家庭与学校应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为未成年人树立良好的榜样;第二,学校开展关于未成年人法律常识的工作;第三,培养教师的政治意识,使教师了解相关的法律制度。通过学校和家庭多方面的管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三、结束语

未成年人是一个国家的希望与未来,因此,相关部门要重视对未成年人工作的管理和教育,促进其健康成长。面对未成年人犯罪的现象必须要进行打击,从而减少这种现象,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猜你喜欢
司法机关犯罪行为规制
利用“短信嗅探”技术实施网络侵财犯罪行为的定性研究
主动退市规制的德国经验与启示
执法机关和司法机关向纪检监察机关移送问题线索工作办法印发
保护与规制:关于文学的刑法
论《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制范畴
内容规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