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 清
中共苏仙区委党校,湖南 郴州 423000
2017年十九大胜利召开,习总书记再一次强调了从严治党的使命和决心,要求严厉打击贪污腐败,坚决制止圈子文化等不正之风,净化党内政治生态,营造健康清明的政治生态环境。拍苍蝇、打老虎的浪潮之下,隐藏背后的各种窝案、串案等贪腐案件凸显出圈子文化对党内政治生态的恶劣影响,圈子文化便利了个别党员干部之间的利益输送,而影响最直接最严重的就是对党员干部选拔的渗透和干涉,导致党员干部选拔工作中出现了很多任人唯亲不公平的现象。为突破干部选拔的困境,需要先对其有重要影响的圈子文化进行深入研究。
圈子文化作为一种文化概念,是一种和主流政治观相违背的不良的政治文化,其实质是基于血缘、姻缘、地缘、同事、同学等关系形成的以权力和利益交换为核心的一种人身依附关系。被依附者拥有较大的权力,为其建构自己的派系或集团提供便利,权力是圈子的核心力量,它可以给人带来各种好处,这些好处可能是升官发财,平步青云,可能是狐假虎威,以依附于某个大人物的圈子而自豪,或者仅仅是为了自保,免于受到排挤。总之,进入圈子的依附者有各种各样的行为动机,但殊途同归都是一个“利”字在作祟。人身依附关系实质是一种利益捆绑,不是为了人民群众的利益,而是为了党员干部自己的私利,圈子内部的成员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互相利用,又互相牵制。下位的人放下尊严,卑躬屈膝,阿谀奉承,失掉党性和做人的基本原则,这和我党要求的忠诚、团结是完全背离的,严重扰乱党内正常的价值生态。
圈子文化在干部选拔中表现尤为明显,给干部选拔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一方面,圈子文化对干部选拔制度的正常运行造成了严重破坏。依照公平正规的干部选拔制度,实质上是可以选出德才兼备的优秀党员干部,但正是因为圈子文化的渗透和腐蚀,破坏了现有的选拔制度,在干部选拔时,某些领导不按正规程序公平公正选拔,而是通过自己的权势把圈子内部的成员提拔成干部,使干部选拔制度规定的选拔程序流于形式,使追求的任人唯贤、择优等原则①变成空话,任人唯亲成为干部选拔的实际标准。这种选人方式造成的结果是出现排优择劣和逆淘汰现象。所谓排优择劣,即在圈子文化任人唯亲的影响下,不想进入圈子的优秀骨干等积极力量遭到排斥甚至打压,最后被边缘化,突出的工作政绩在圈子文化的阻碍下显得微不足道。反而那些平时工作表现不突出甚至不做实事,只会溜须拍马,阿谀奉承的人被提拔任用,只是因为其进入了圈子,得到了圈子中心权力者的“赏识”。在圈子文化的影响下,排优择劣机制逐渐形成并固话,导致逆淘汰事件层出不穷。②另一方面,圈子文化建立了任人唯亲的选拔原则,使官员的价值观产生扭曲,意识到只有进入圈子才有可能获得提拔,于是大部分人倒戈在圈子文化的威逼利诱下,想方设法融入圈子,依附靠山,党内风气进一步恶化,选拔制度更加不公。
(一)加强明朗的政治文化建设
圈子文化是腐蚀党内政治生活的毒瘤,应坚决抵制这种恶意蔓延的毒瘤,打造清廉明朗的政治文化环境。首先,所谓上行下效,领导干部的一言一行都对下级官员产生重要的影响,作为领导干部,应以身作则,严格自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忠于人民忠于党,尊崇党章,坚持党性,忠诚老实,勤政廉洁。要充分认识到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自然应为广大人民群众谋福利,而不应该把权力当作自己的私有财产,通过建立自己的小团体出卖权力换取利益。在选拔干部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并执行干部选拔制度,在民主推荐、考核等过程中都要保持中立,不影响下属的发言和选择,不任人唯亲,不搞圈子文化,选拔出真正为人民谋福利的人才。其次,作为一般的党员,也应该保持自己的原则,不同流合污,坚决抵制圈子文化,守住自己的底线,保持人格独立,控制私欲,不能为了获得提拔就丧失党性,失掉尊严。应该坚持正确的价值观,相信邪不压正,只要努力工作,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干出实绩一定有机会依照正常的选拔途径获得重用。但不能功利性,不管能否提拔都应该用权于民。最后,我党应进一步加强宣传引导,宣传良性的政治文化,加强党的文化建设,坚持推进“三严三实”和“两学一做”主题教育活动,坚定全党的理想信念,从严治党,严明党纪,严厉打击小圈子、小团体,一经发现严厉惩处责任人,为党员建立良好的文化环境。
(二)进一步完善干部选拔制度
我国党员干部选拔程序主要包括动议提名、民主推荐、考察酝酿、讨论决定和监督等主要环节。虽然各环节都有一定程序规定,但有些内容不够完善,在实际操作中凸显出不公正的现象。选拔干部应该秉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等原则,但正因为制度缺陷使得这些原则流于形式或纸面,制度是行为人做出良好行为的标准和依据,因此最根本的应加强党员干部选拔制度的完善。
首先,在动议提名环节,主要还是由上级党委人事部门根据提名人选设定候选人的资格条件,系自上而下进行提名或者指定,不管是提名人还是被提名人的范围都过于狭隘,也正因为此,大家都更想挤入一把手的圈子,受到一把手的提名,在这种体制下,圈子文化更加盛行,导致恶性循环。因此,应扩大提名人的范围,不能仅限于党委领导,还应纳入普通党员和群众。这些人更有发言权,因为一个党员要想获得提拔任用,必须获得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党员在工作中干的好不好,和他接触的普通党员更清楚。允许基层组织向上级推荐党员干部,改变只能自上而下提名的方式,允许自下而上推荐提名。完善提名标准,条例对于选拔任用的职位条件、范围等规定过于模糊,实际操作中多是由一把手根据拟提名的人选确定选拔条件和标准,严重违反公平公正原则,因此应进一步细化选拔标准,对于不同工作岗位进行科学的职位分析,确定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干部,将干部标准与岗位要求完美匹配,将干部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业务水平、能力等细化,清晰列明,并且公开,这样有利于保证选出真正需要的人才,也有利于保证公平。在民主推荐环节,应突出民主性,现有规定民主推荐的参会主体基本上是领导成员,没有普通党员和群众代表,何谈民主。因此,民主推荐的参会主体应扩大,被推荐人员应实行差额制,并且为了保证推荐人员足够了解被推荐人,应该让被推荐者进行自荐或者公开演讲,阐述自己的工作表现,工作能力以及未来的工作规划等等,让大家充分了解这些人的思想、能力和工作抱负等,防止出现谁都不认识,随便推一个人的情况。民主推荐结果应该真正达到群众公认原则,通过投票明确显现推荐结果,对于推荐票低于50%的原则上直接排除在考察对象之外,③对推荐结果应公开,保证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防止拉票等恶劣现象。
其次,在考察酝酿阶段,应建立考察责任制。考察人员随意考察甚至不考察,对真正有能力有才干的人视而不见,一味听从上级某个领导的要求,直接内定干部。这种考察流于形式,最终还是摆脱不了圈子的束缚。之所以出现上述情况,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考察人员没有责任承担。因此,应该建立考察组终身负责制,对于考察过程以及考察结果都要承担责任。考察组的每个成员都要对考察人员发表意见并且以书面形式呈现,对于考察结果实名确认。一旦考察结果与候选人实际情况不相符,甚至在工作岗位上有严重违法违纪问题,都要纠察考察人员当时的考察行为是否严格按照考察标准执行的,考察人员有无尽到自己的职责,如果发现考察人员在考察中流于形式,有故意懈怠或不公正的情况,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应设置较为严厉的责任后果。这就倒逼考察人员认真履职,公平的考察每一位候选人,对他人负责也对自己负责。在考察过程中,应将考察标准量化,列明具体的考察要素和分值,以及得分标准,使每一个分数都有据可查,建立科学的工作实际量化评价标准。应将候选人平时的工作业绩考核作为重要参考,做好实地调查,询问他的领导、同事和基层群众,全方位了解他的真实情况,征求多人的意见,保证信息的可靠性,注重德行和才能的双重考察。
最后,在讨论决定阶段,一方面,应采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使大家都敢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不管是领导还是普通党员都应该一视同仁,保证一人一票,至少应该得到一半以上赞成票才算有效。领导应在最后一个发言,防止对下属形成无形的思想压力或者暗示,领导干部应以身作则,保持中立,选拔真正的人才,同时,会议过程应安排监督人员进行监督,可由群众代表、监察部门等全程列会监督,保证结果的公平。
(三)完善监督制度,净化党内环境
加强监督,通过外部如群众、媒体的监督和内部政协、人大、监察部门的监督,监督一把手的权力行使,防止圈子文化在党内的形成和泛滥,监督普通党员的生活工作作风,严厉打击行贿、拉拢等不良作风,监督干部选拔工作过程中的一系列参与人员,保证严格按正规选拔程序进行,遏制违反规定的利益输送行为。强化问责机制,一经发现党内不良圈子蔓延,干部选拔失真,应严厉追责,净化党内环境。
我党一直以来都强调党性修养,作为一名党员应该严格自律,不管是干部还是普通党员都应严格要求自己,自觉抵制圈子文化的侵袭。圈子文化是破坏正当干部选拔规则的毒瘤和根源,只有通过一系列思想教育和制度建设,才能从根本上遏制圈子文化对干部选拔制度的破坏,建立公正健康的党内政治生活。
[ 注 释 ]
①《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第二条规定: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必须坚持下列原则:(一)党管干部原则;(二)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原则;(三)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原则;(四)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原则;(五)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原则;(六)民主集中制原则;(七)依法办事原则.
②吴波.“择劣机制”与“排优机制”家族式腐败的政治逻辑[J].领导文萃,2015,07:30.
③詹玉荣.关于健全干部选拔制度的思考[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2,0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