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群众不幸福不快乐不满意处下功夫

2018-01-22 15:04
党员干部之友 2018年4期
关键词:实惠下功夫政绩

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共产党就是为人民谋幸福的,人民群众什么方面感觉不幸福、不快乐、不满意,我们就在哪方面下功夫,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这一朴实的话语,意味深长,寓意丰富,饱含了党的初心,凸显了人民情怀,对于我们进一步改进作风,把党的宗旨落到实处,进一步提高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具有重要意义。

国以民为本, 党以民为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老百姓的好日子,绝不是仅仅满足温饱、小康的基本需求,获取一个“及格分”,而是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上不封顶”的永恒目标。改善民生从哪里切入、效果由谁来评判?这个问题显然需要弄清楚。只有始终坚持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时刻把群众的利益问题记挂在心上、解决在手头,真正在群众感觉不幸福、不快乐、不满意的地方下功夫,才能使党的宗旨落到实处。

群众生活得好不好,就是检验党的惠民政策的试金石。在群众不幸福、不快乐、不满意的地方下功夫,就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实效是对照政绩的一面镜子,是检验政绩的一把尺子,是衡量政绩的一个准绳。最根本的标准,就是群众是否从中得到实惠及所得实惠的大小。唯有为老百姓所公认、为广大群众真心拥护的政绩才是真正的政绩。群众最反感那些华而不实的“面子工程”、那些不着边际的“花拳绣腿”。只有把群众喜欢不喜欢、拥护不拥护、答应不答应、高兴不高兴作为评价政绩的标准,把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放在首位,时刻把老百姓的冷暖和安危看在眼里,挂在心上,真心实意为老百姓动真情、解难题、办实事,不求回报,才能让人民群众亲身感受到政绩所带来的实惠。

群众对党和政府的工作感受最直接、最真切,也最有发言权、评判权。群众不幸福、不快乐、不满意的地方是什么?坐在办公室里打电话、听汇报、看材料,是难有真切感受的。只有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地调查了解情况,才能真正摸清民意,找准工作着力点。这就要领导干部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深入田间地头和厂矿车间,同群众一起讨论问题,倾听他们的呼声,体察他们的情绪,感受他们的疾苦。既要听群众的顺耳话,也要听群众的逆耳言;既要让群众反映情况,也要请群众提出意见。尤其对群众最盼、最急、最忧、最怨的问题,更要主动调研,抓住不放。唯有如此,才能品出群众的酸甜苦辣,读懂基层的喜忧期盼,发现工作的纰漏和不足,找到完善政策的依据,使决策和工作安排更符合实际、顺应民意,拥有更广泛、更坚实的社会基础。

人民群众是一面镜子,能够照出人间的善与恶、美与丑;群众意见是一把标尺,可以衡量出工作的成与败、得与失。我们的工作怎么样,不是看自己怎么说,上级如何评价,而是要看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我们党是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政党,一切工作的成败得失必然要由群众来检验。无论是制定政策、出台规章,还是评先树优、考核表彰,都要注重群众评价,增加群众的话语权、评判权,不能关起门来搞自我评价、自我认可。坚持群众标准、由群众来评判,不能走过场,必须具有约束力,群众赞成什么就鼓励什么,群众期盼什么就做好什么,群众反对的就坚决纠正。经常看一看我们的工作是不是按照群众的要求在展开,看一看有哪些措施和办法还需要改进,让群众真满意,而不是“被满意”,使我们的工作始终体现群众意愿,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的检验。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盼我有所办” 。在新时代的新起点上,面向人民群众向往的目标,我们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工作安排多考虑群众需要,多顾及群众感受,谋群众急需之策,干群众急需之事,以 “食不甘味、寝不安席”的责任感,在群众不幸福不快乐不满意的地方下功夫,我们的干部才不会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才能成为群众的贴心人。

猜你喜欢
实惠下功夫政绩
低价≠实惠 吃喝玩乐购,切记避开这些“坑”
南川:“特”字上下功夫 “同”字上做文章
为民造福就是最大政绩——树立正确政绩观
以更实惠的价格收获“传奇”的声音 Polk Audio(普乐之声) Reserve系列
包揽旗舰技术的实惠之选 Ken Kreisel Sound 500系列
围绕六个“下功夫”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在办好代表建议上下功夫
哪种更实惠
正确对待政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