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发糕过大年

2018-01-22 12:28肖志清口述邵忠新整理
兵团工运 2018年2期
关键词:糖精文教玉米面

□肖志清口述 邵忠新整理

1963年4月,15岁的我跟随父母从安徽阜南老家辗转来到六师共青团农场五队(现四连),开始了屯垦戍边岁月。

那时的共青团农场,荒凉和贫穷,生活极度艰苦,每人每月定量的12公斤玉米面口粮,对于高强度的体力劳动者来说,实在是难以填饱肚子,夏天的时候,工作之余父亲和我去撸榆树钱吃。上顿玉米面掺糠,下顿还是玉米面掺菜,主食到副食全是玉米面,蔬菜就更没有了,不用说吃油、吃菜,咸菜都没有。母亲常常用一个碗里面放上玉米面加点咸盐,在锅里一蒸就当菜了。

转眼到了冬天,大年三十那天凌晨五点多,我和连队的职工一起冒着零下30多摄氏度的严寒参加场里组织的挖排碱沟的大会战。任务按连、排、班、人头分,1000多号激情汹涌的人流汇聚在一起,挥镐的挥镐、挥锹的挥锹,现场只听到劳动工具的交响曲和大家的说笑声。在工地上,连队的文教、干部以打快板、说唱等形式,为在场的职工鼓劲、加油。劳动一阵后,我头上、身上直冒热气,只好脱了棉衣干,有职工只穿着背心在劳动。“同志们!收工了!今天是大年三十,下午和明天放假!”上午11点多,连队文教拿着铁皮喇叭在工地上来回广播通知。一上午,我双手打满了血泡,挖了20多立方米土,工效在全连名列前茅。

“今天是年三十,咱家改善一下伙食,蒸玉米发糕,管饱。志清,敞开肚子吃!”回到家中,母亲便张罗着将早上发酵好的玉米面里面放上糖精,在面案上揉匀。我给母亲打下手,不停地往炉膛里添加柴火,将炉火烧得通红。不一会,母亲将精心发酵、反复揉匀的玉米发面摊放在直径60厘米的三层木笼里上炉蒸。

那个物质匮乏饥饿贫穷的年代,母亲平时不但窝头蒸得好,还能把玉米面做出多种花样,一般每到蒸玉米发糕的时候都要放上糖精,这样蒸出来的发糕香甜,口感好,有时蒸点咸玉米糕,在玉米面里面放些盐,吃起来也很香。

母亲刚蒸出笼的玉米发糕黄灿灿,暄腾腾的,松软可口,一股鲜玉米味儿直沁人心脾,越发使人垂涎欲滴。我一口气吃了四、五块近一公斤玉米发糕,吃了个肚儿圆。这一顿玉米发糕,我们全家吃得都很开心,真让人难忘。□

猜你喜欢
糖精文教玉米面
王文教 中国羽毛球事业的奠基人
“开漳圣王”陈元光的文教思想及其实践
休闲小食玉米脆片
户外大型定制树屋
品尝糖精的味道
玉米面糊饼
颜值超高的玉米面美食
印尼侨领黄周规“文教报国”思想的影响因素
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美第一夫人拒绝糖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