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单位都在争创文明单位。是把“文明”作为一项任务,还是把“文明”当成一种修养、一种修行?两种心态,效果定会不同,对每个参与者带来的收获也会不同。
我不是性本善或性本恶论者。但我想说的是,“文明”会给人带来快乐,只有享受到其中的乐趣,才会激励自己不断地去做文明的事。如果简单地把“文明”作为一项任务的话,充其量算作是“被文明”,是很难化为自觉的。有一天晚上我需要加班,就在单位附近找了一个饺子馆吃饭。当时正值饭时,来小店吃饭的人挺多,有三个农民工兄弟站在门口等座位,待其他客人吃完了,他们再坐下吃。我在的桌子只有自己一个人,于是便招呼他们拼一下桌,很简单的事情,他们却对我很是感激,当然这点小事是不需要感激的。自从查出了中度脂肪肝之后,我经常利用上下班的时间走走路,不到五十分钟的路程,节省了车的油钱,还锻炼了身体。有一天早上,看到一个老大娘出门办事,已经走出了很远,一个她儿子模样的人在后边喊:“杯子,杯子忘记带了!”可不,大热的天,不带个喝水的杯子怎么行。我从她家人的手中拿过杯子说:“正好一个方向,我给你捎给大娘!”还有一次,也是早晨上班时间,一个姑娘骑着电动车赶路,车筐里的锁掉在了路上。如果返回来属于逆行,并且人很多根本不可行。我从地上捡起了姑娘的锁,快赶了几步送给了她。这些事虽然很小,但觉得自己做了对他人有用的事,当时还是很有成就感、荣誉感。所以我认为,“文明”并不一定都是做一些大事,需要的是从这些身边的小事做起;“文明”是一种利他精神,做了好事,自己会发自内心地高兴;“文明”还应当是一种自觉,一种向善向美的追求。我“文明”我快乐,这种文明才可能是长久的。
从小学起,我们就学习“五讲四美三热爱”,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示标语到处都能见到。仔细想一想,其实我们内心里都有文明的底色,有时候倒不是不屑于表现我们的“文明”,而是不好意思说出来、做起来而已。为什么现在那么多孩子叛逆?有青春期的原因,也有家长和孩子相互之间虽然爱得深沉、但都不愿意直接表达的原因。如果相互之间多一些爱的表达,多一些爱的沟通,也许就会减少孩子的叛逆。这种事情还较多地出现在我们和老人之间,世上哪有老人不爱自己孩子的,也鲜有孩子不爱自己父母的,如果相互之间缺少爱的沟通、爱的表达,也容易产生误解。如果当时我不好意思和那三个农民工兄弟说,“一块坐下来吃吧,别站着了”;如果当时我不好意思和老大娘的家人说,“别追了,我代劳吧”;如果我觉得自己是某某单位的干部,不好意思从地上捡起那个姑娘的锁,当然事情很小也都能够解决好,但我肯定不会从中得到做好事的快乐,他们也不会从这种正能量的传播中体会到快乐!
创建文明机关、文明单位,是一种外力的推动,更需要内心的主导。这个过程,需要做的事情很多。但我觉得,只有大家都养成了文明的习惯,并从中能够得到快乐,这才是真正的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