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短暂,世界上有许多脚步不能到达的地方,但书可以。想读书了,多晚都不算晚
周末,一位朋友来家里做客。这位朋友是1983年生人,典型的理工男,大学学的是电力专业。毕业后自己创办了一家公司,虽然规模不大,但年入百万还是小意思。
私企老板、年入百万、理工男,这些身份标签显然与我和妻子的生活工作领域相去甚远。原本以为,这些标签会把我们分隔开来,进入尬聊状态,但谁知这位朴实低调的小哥竟然聊起了他的读书经历和心得。你可曾想过,一个原来不读书的人在一对以文为生的夫妻面前谈读书,会带来怎样的震撼?
反正是“惊”到我们了。这位朋友告诉我们,上学的时候,除了教材,没有什么读书的兴趣。大学里,在专业课学习之外,也基本上没有正儿八经地阅读。直到2017年的某一天,已经是年入百万的老板了,他才突然发现,自己脑子里的东西太少了。
“思维模式僵化,视野受限,智商不在线。”提起当时的感觉,他至今仍然很清晰。“30多岁的人了,竟然没有完整地看完过一本书,这太不可思议了。”不知道从哪一刻开始,他突然醍醐灌顶,决定要好好看书。
“现在,我每天中午饭后哪怕只有20分钟的空闲也要看书。睡觉前也要看书,不然就会觉得心里慌慌的。”
我们读书,不光是因为它多有用,更是因为与它相逢有多美好。
提起最近看的书,朋友一脸兴奋:最近看王阳明的书,看马克李维的书,也看《三体》。
他说,这些书给他的启发很大,让他的视野变宽了,思维变活跃了,人也更从容了。在他看来,那些古往今来的牛人,大多都有非常成功的“思维体系”。
“我也要形成自己的思维体系——通过读书。”
一个不曾读书的人才读了不到一年的书,便有了如此深切的体悟。这带给像我们这样自以为在读书圈写作圈混的人深深的震撼——其实,我们读的书,还远远不够。
人生短暂,世界上有许多脚步不能到达的地方,但书可以。想读书了,多晚都不算晚。读书的功用是什么?或许没人能给出准确答案。
它可以是“功利”的,遇到问题去读书,书有时候能给你答案;它可以是“淡泊”的,心情烦躁焦虑时读书,或许能让你变得从容淡定;它可以是“无用”的,有时候,读完一本书,只会让你陷入无限的惆怅,并不能解决你的问题。但这并不会让你放弃读书。因为,很多时候,读书本身就是一件美好的事情。
春日迟迟,柳絮飘飞,沙尘飞扬的日子,窝在沙发上看一本好书,心里就飘不进沙子了;夏日炎炎,闷热难当,慵懒好眠的午后,一杯清茶叫醒,读一本好书,心里就不炎热了;秋雨连绵,滴滴答答,如泣如诉的黄昏,依在窗前听雨读书,心里的伤就解了;冬日飞雪,白茫茫落了大地真干净,或围坐火炉,或靠着暖气,读一本好书,心里就不空了。
是的,更多时候,我们读书,或许并不是因为它有用,而是因为——读书时候的我们,才是自己最喜欢的;读书时候的我们,才是真正的自己;读书时候的我们,才是最美好的自己。